鄭立巍 王志偉 李瑞 喬永亮 蔡秦秦
摘要:為了通過對白北凹陷沉積相的研究,尋找優(yōu)質儲層。本文通過凹陷內6口井的單井沉積相分析,結合聯(lián)井沉積剖面分析及各地層單元地震相平面與剖面分析,制作平面沉積相剖面圖,查明凹陷內騰格爾組沉積相分布規(guī)律。結果表明:騰格爾組沉積時期湖盆持續(xù)擴大,各類三角洲沉積十分發(fā)育,生油條件和儲層條件均較好。
關鍵詞:沉積相;分布特征;白北凹陷;二連盆地
中國分類號:TE122 文獻標識碼:A
二連盆地白北凹陷是西緣川井坳陷的一個次級構造單元,勘探程度較低[1]。2006年至今凹陷共鉆探6口井,未見到良好的油氣顯示。李錦華[2]、白曉寅[3,4]等人對白北凹陷的石油地質特征進行了詳細研究,明確了該凹陷烴源巖發(fā)育較厚,有機質豐度高且已進入成熟階段,具有較好的生油能力;高怡文等人對該凹陷的油氣成藏條件進行了研究,認為儲集層良好,圈閉較為發(fā)育。因此,本文通過凹陷內6口井的單井沉積相分析,結合聯(lián)井沉積剖面分析及各地層單元地震相平面與剖面分析,制作平面沉積相剖面圖。查明凹陷內阿爾善組至都紅木組沉積相分布規(guī)律,以期為該區(qū)域的勘探開發(fā)提供理論支持。
1 區(qū)域地質概況
白北凹陷地處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lián)合旗哈布其勒南,位于二連盆地西部的川井坳陷的東北部,西接白音查干凹陷,南臨桑根達來凹陷,北部與西佰斷層與巴音寶力格隆起相鄰。整個凹陷近東西走向,平面狹長,凹陷面積約為1080km2。該凹陷的構造劃分主要以西佰分支斷層為界限,將凹陷劃分為東西兩個洼槽帶,東洼槽帶為凹陷主體生烴、控藏洼槽,環(huán)繞主洼槽帶發(fā)育斷階帶、斜坡帶、超覆帶。區(qū)域調研與鉆井揭示,白北凹陷中生界殘存地層自下而上發(fā)育有中下侏羅統(tǒng)、下白堊統(tǒng)巴彥花群、上白堊統(tǒng)二連達布蘇組。其中,巴彥花群全區(qū)分布、保存較好,自下而上劃分為阿爾善組、騰格爾組、都紅木組、賽漢塔拉組,也是本文研究的目標層位。
2.沉積相橫向變化特征
為查明白北凹陷沉積相的橫向變化規(guī)律,以過井剖面進行橫向沉積相剖面分析。以單井相為基礎,結合地震相,總結白北凹陷沉積相的橫向變化規(guī)律[5],對沉積相的平面展布認識起到指導作用。過SC1井北西-南東向沉積相剖面。該剖面展示了北部斜坡、超覆帶至南部斜坡、超覆帶的沉積相縱、橫向變化規(guī)律(圖1)。北部超覆帶寬緩,控制了辮狀河三角洲的展布范圍,三角洲向南東方向沖入西次洼,至西伯斷裂發(fā)育水下扇或滑塌濁積扇。在阿爾善-騰格爾時期,湖盆較窄,西伯斷裂帶及南部斜坡帶受斷裂控制發(fā)育厚層沖積扇,后期物源供應減弱、地勢變緩,沖積扇消亡。在西次洼、中央洼槽帶發(fā)育有厚層湖泊相沉積。
過SC1、YM4井南西-北東向沉積相剖面。該剖面穿過整個中央洼陷帶,顯示了盆地南西-北東方向沉積相橫縱向變化規(guī)律(圖4)。在阿一段湖盆面積最小,沖積扇沉積在整個中央洼槽都極為發(fā)育;進入騰格爾時期后,隨著湖盆的擴大,中央洼陷主要發(fā)育湖泊沉積;在中部可見三角洲沉積;剖面西端北部斜坡帶在騰格爾至都紅木組時期地勢寬緩,主要發(fā)育河流-沖積平原;東部區(qū)域靠近北部斷階帶西伯斷裂,因此在東端發(fā)育厚層沖積扇沉積。
3. 沉積相平面展布特征
在巖心觀察、地震相分析、沉積體系分析、單井相分析、沉積相縱橫變化分析的基礎上,編繪沉積相平面圖,對沉積相的平面展布進行分析總結。騰格爾組沉積相平面分布特征分析。圖7騰格爾組沉積時期,隨著湖盆的持續(xù)擴大,各類三角洲沉積十分發(fā)育。在北部斜坡、超覆帶及南部斜坡、超覆帶東部發(fā)育辮狀河三角洲,其中北部斜坡、超覆帶坡度寬緩,所發(fā)育三角洲展布面積較大,其由北部物源沖入西次洼的辮狀河三角洲在西伯斷裂分支斷層根部滑塌發(fā)育水下扇與濁積扇沉積。騰格爾組時期沿湖盆主控斷裂發(fā)育多個扇三角洲。南部斜坡、超覆帶的溝槽體系是南部扇三角洲沉積物源的主要通道,此時湖泊相沉積發(fā)育面積較大,深湖-半深湖進入十分發(fā)育的時期,生油條件和儲層條件均較好。
4 結論
白北凹陷各時期沉積相具有南北分異、近源粗碎屑、各類扇體發(fā)育的特點,研究認為:騰格爾組時期處于濱淺湖環(huán)境,主要發(fā)育遠源辮狀河三角洲體系,這種體系控制下的水流能量大、攜砂能量強。騰格爾組時期沿湖盆主控斷裂發(fā)育多個扇三角洲。南部斜坡、超覆帶的溝槽體系是南部扇三角洲沉積物源的主要通道,此時湖泊相沉積發(fā)育面積較大,深湖-半深湖進入十分發(fā)育的時期,生油條件和儲層條件均較好。
參考文獻
[1]高怡文,陳治軍,于珺,等.二連盆地白北凹陷油氣成藏條件研究及有利區(qū)帶預測[J].石油地質與工程,2015,29(04):38-41+66+155
[2]李錦華,余亮,帥軍.二連盆地白北凹陷烴源巖地球化學特征研究[J].地下水,2016,38(03):248-250
[3]白曉寅,劉護創(chuàng),李科社,等.二連盆地白北凹陷構造特征與油氣勘探潛力[J].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5(01):89-93
[4]白曉寅,劉護創(chuàng),陳治軍,等.白北凹陷石油地質特征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6,16(29):34-40
[5]袁紅旗,劉長利,肖陽,王鑫,楊盼盼,蓋思明,侯卓然.二連盆地烏蘭花凹陷沉積特征研究[J].地球物理學進展,2016,31(05):2239-2245.
(作者單位: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油氣勘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