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蕊娟
這是一檔“不把明星放在眼里”的節(jié)目,無論當紅明星,還是平日難得一見的博物館館長,這次都成了配角。這個被觀眾稱為“燃爆了”的《國家寶藏》,正是出自于蕾之手。
央視春晚首位女性總撰稿
于蕾1979年出生于沈陽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聰明伶俐的她從小就喜愛文學,酷愛閱讀中外名著。高中畢業(yè)時,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專業(yè)。
大學畢業(yè)后,于蕾被推薦到《經濟半小時》欄目擔任記者。2003年7月,哈文在草創(chuàng)后來家喻戶曉的綜藝節(jié)目《非常6+1》時發(fā)現(xiàn),于蕾在談笑間,總是不經意地夾帶著東北人天生的幽默感,眼神清澈靈動,于是,于蕾就成了哈文團隊最早的成員之一。
其實,懷著“鐵肩擔道義”夢想進入央視的于蕾,對于做綜藝節(jié)目,最初是有點排斥的。但能和哈文并肩戰(zhàn)斗,又是個難得的機會。從道具到制片,從導演助理到外聯(lián),在幾乎嘗試了節(jié)目中涉獵的所有工種后,于蕾最終獲得了大家的肯定,成為當時導演組里最年輕的一位導演。
在痛并快樂的磨礪中,于蕾度過了在《非常6+1》的5年成長期。2008年誕生的《詠樂匯》,讓于蕾的職業(yè)生涯與夢想的碰撞又進入了一個新的層面。兩年的《詠樂匯》,100多位嘉賓,總撰稿的工作性質決定了于蕾是欄目組里唯一一個與所有嘉賓都促膝長談過的人。
2011年6月,哈文被正式任命為2012年央視春晚的總導演,32歲的于蕾也成為了央視春晚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總撰稿。
那年的春晚,從12月下旬的第一次審核到最終直播,于蕾在電腦里有存檔的文案修改共20稿。功夫不負有心人,自1983年春晚到那時,2012年龍年春晚最終以7.7億觀眾收看的成績,被認定為“全球收看人數(shù)最多的晚會”,載入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接著,于蕾又連續(xù)擔任2013和2014年的春晚總撰稿。此外,她還參與了《夢想中國》《回聲嘹亮》等多檔節(jié)目、晚會、專題片的創(chuàng)辦和制作。隨文字積淀下來的不僅是筆力和成長,更是人生的厚度。
兩年孕育《國家寶藏》
因為很喜歡去博物館,于蕾發(fā)現(xiàn)在大英博物館、盧浮宮等西方國家的博物館,經常會看到幼兒園的小朋友在里面學畫畫、上歷史課,青年人在博物館里約會,甚至父母帶著孩子在博物館里露營……博物館成為休閑之地,很多孩子是在這里長大的。
反觀國內,博物館卻離普通人很遠,人們沒有養(yǎng)成走進去的習慣。于蕾認為,這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語態(tài)問題,“我國博物館給受眾講解文物的表達不那么有趣,令大家感覺文物封在博物館里,與自己沒什么關系。但實際上,博物館里面的故事非常有意思。”
還有,在很多人看來,博物館和旅游景點一樣,去一次就夠了,其實大家并不清楚,博物館是一個常去常新的地方,很多博物館展出的藏品只占館藏的百分之一左右。于蕾希望,“通過一檔國家平臺的大眾綜藝節(jié)目,讓博物館成為有趣的講解器,讓大家知道,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有這么多好東西。它也許就是一塊破石頭,一根破竹簡,但是,它代表的意義是無法估量的,它帶來的歷史變化是嘆為觀止的。”最終,于蕾決定做《國家寶藏》。
“普通人對于文物的認知大多停留在收藏層面——真的假的、值多少錢。我希望用節(jié)目告訴大家——文物最重要的價值不僅僅是它的物質價值,更是它背后的歷史故事和人文精神?!边@是于蕾做這檔節(jié)目的初衷。
2015年9月,央視舉辦第一屆節(jié)目創(chuàng)新人才海外培訓選拔,于蕾和她的《國家寶藏》從50多個項目中脫穎而出,成為了第一批赴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與英國專家共同研發(fā)和打磨的六個創(chuàng)新節(jié)目之一。45天的培訓被同事們戲稱為“黃埔一期”。
2016年3月,《國家寶藏》被列為全臺重點項目,于蕾擔任制片人和總導演。但具體該怎么做呢?其間她推翻了無數(shù)個版本,最終有了一個非常奇妙的創(chuàng)意:《國家寶藏》融合演播室綜藝、紀錄片、戲劇等多種藝術形態(tài),以“紀錄式綜藝語態(tài)”講述頂級國寶的前世今生。
在節(jié)目籌備期間,為找到有意思的藏品,于蕾帶著小伙伴們探訪了包括故宮博物院在內九大博物館的每一個角落。緊接著,這九大博物館以《國家寶藏》為題,舉辦了一次盛大的特展——每個博物館只選出一件寶藏入駐特展。于蕾的《國家寶藏》節(jié)目據(jù)此制作。
每件寶藏都擁有一位與之綁定的“國寶守護人”,于蕾找來了張國立、李晨、段奕宏、王剛等演藝界知名人士擔當國寶守護人,用小劇場的形式演繹千百年前的國寶故事,為冰冷的文物注入生命力和溫度。27位演藝界人士與不同的守護者一起,講述“大國重器”們的身世。于蕾說,節(jié)目看重明星和國寶之間的聯(lián)系:“他們身上有某種東西或者某種氣質,跟我們要講述的國寶故事有一致表達?!?/p>
節(jié)目中有這樣一幕:香港演員梁家輝騎著自行車,悠然穿梭于宮墻之間。1982年,他曾進故宮拍攝《垂簾聽政》,飾演咸豐皇帝。
還有在節(jié)目第二期出場的撒貝寧,守護“云夢秦簡”,演繹了“秦朝版”《今日說法》?!耙驗樗呛比?,而且是北大法律系畢業(yè)的?!茐羟睾喛胺Q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法典,對中國的立法體系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文獻價值。” 撒貝寧告訴于蕾,如果有一天他帶著孩子去博物館,就可以告訴孩子:“你看,這件國寶是爸爸守護的?!?/p>
于蕾說:“所有演員在節(jié)目現(xiàn)場都很謙卑,對國寶有一種敬畏之心。比如王剛守護的是曾侯乙編鐘,他第一眼看到曾侯乙編鐘時大氣都不敢喘,恭敬地鞠了個躬,然后脫了鞋幾乎是爬進去的?!八麄冸m然都是知名演員,但都特別謹慎、忐忑,會提前要劇本,現(xiàn)場跟著彩排,然后才正式錄制。
成跨年度收視黑馬
于蕾還介紹說,對于節(jié)目中呈現(xiàn)的微型舞臺歷史劇,節(jié)目組提出了明確要求:故事可以基于史實合理演繹,劇本要反復校訂。為此,《國家寶藏》節(jié)目組邀請北大歷史系老師、知乎上的歷史大家等組成專家組共同把關劇本。“比如第一期節(jié)目精剪完成后,故宮博物院就組織了20多位專家把關內容?!?/p>
2017年12月3日,《國家寶藏》首期節(jié)目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推介故宮博物院推選的三件國寶。由王凱出演的“乾隆小劇場”,所引出的就是有“瓷母”之稱的各種釉彩大瓶。產生于乾隆年間的“瓷母”,代表了中國古代制瓷工藝的最高峰。
李晨、梁家輝引出了另外兩件國寶——《千里江山圖》以及“中華第一文物”石鼓?!肚Ю锝綀D》產生于宋徽宗年間,由18歲的王希孟所作,與《清明上河圖》并稱為“故宮雙絕”,每次公開展出都會引起轟動。這幅畫之所以歷經數(shù)百年仍然閃耀,是由于它上色的原料都是從寶石里提取的。
于蕾說,這是一檔“不把明星放在眼里”的節(jié)目,第一季共10集,每集140分鐘。節(jié)目中鏡頭瞄準三件文物,每件能講半個小時以上,足夠把個中乾坤說個透徹。無論是劉濤、王凱等明星,還是平日難得一見的博物館館長,這次都成了配角,文物才是無可爭議的第一主角——它從哪里來,有過何種傳奇經歷。文物的故事是這檔節(jié)目中真正打動人的東西。
節(jié)目首播后引發(fā)不俗反響,很多人都沒想到文物竟然也這么有趣。豆瓣上,《國家寶藏》評分9.5分,與《見字如面第二季》一并成為2017年國產最高分的綜藝節(jié)目。
這檔被稱為中國版“博物館奇妙夜”的節(jié)目僅開播兩周,便收視率大漲,微博話題閱讀量超8億,討論量近百萬。不僅主演頻現(xiàn)“微博熱搜”,連節(jié)目里出現(xiàn)的《千里江山圖》、杜虎符、《闕樓儀仗圖》、骨笛等文物也成為“網紅”。
而熱烈的觀眾中也活躍著大量年輕粉絲的身影。二次元人群集中的B站主動在首頁上建了一個叫“國家寶藏”的專題版塊,節(jié)目播出到第六集,B站點擊量已經高達1500多萬,并且還吸引了一大批原本和電視幾乎絕緣的高知群體。
于蕾說:“看到大量網友評論《國家寶藏》燃爆了,他們激動到淚目,也為我們國家上下五千年的浩瀚文明驕傲自豪,這讓我們很有成就感。更讓人歡欣鼓舞的是,現(xiàn)在博物館真的開始排大隊了,有數(shù)據(jù)顯示,2018年元旦,全國博物館的客流量增長了50%。”
目前,于蕾正帶領團隊著手打造第二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