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新民
摘要:現階段,在工程建設過程中,起重機械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因為起重機械設備具有特殊性和很高的危險性,所以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導致起重機械的使用效率不高的情況,造成了資源的嚴重浪費。基于此,本文主要對造成起重機械運行效率的原因及相應的解決對策進行了分析研究,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起重機械;運行效率;技術創(chuàng)新
一、前言
現代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起重機械的運營、生產安全等發(fā)生了非常顯著的變化,進而就對生產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在工業(yè)生產中起重機械設備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各個環(huán)節(jié)得到廣泛應用,如:起重、運輸、安裝、拆卸以及檢修等,這樣就促使勞動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減輕,促使勞動生產效率得到提升。但是目前有很多企業(yè)在進行起重機械設備使用和管理的過程中存在很多的問題,進而導致起重機械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因此要不斷創(chuàng)新起重機械設備的使用技術,才能確保起重機械設備得到更加合理的應用。
二、起重機械應用特性
1、作業(yè)范圍大
我們都知道,起重機械是一種大型的機械設備,被廣泛應用于起吊、搬運其他設備。同時隨著建筑、交通運輸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起重機械施工的范圍越來越廣,促使高荷載的實現。但是還要有一些方面需要引起高度重視,要注意安全問題,因為稍有疏忽就會大大加大安全隱患。
2、重力勢能大
單獨從起重機械角度來看,其吊裝運輸可以承擔幾噸—十幾噸的重量,這主要是因為其具有很高的位置,質量要求高及重力勢能比較大。
3、作業(yè)條件相對復雜
關于起重機械,其具有特殊性的特征,并且吊裝不同貨物的時候呈現出來的形態(tài)也有一定差異,起重每一種貨物的施工工藝和方式也有差異,這樣就對技術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因為起重機械具有體積大的特點,并且在露天開展作業(yè),環(huán)境非常復雜和特殊,就很大程度限制了作業(yè)范圍和質量。
4、運動多維性
與固定起重機械比較,遠距離的其中機械在開展作業(yè)的過程中,要應用很多種不同的機械組合才能確保在安裝、拆卸以及搬運工作的完成,所以其中機械應用就具備運動多維性的特征。
三、工程案例分析
室內變電站施工環(huán)境受到很多的限制,特別是對電氣設備安裝而言,在室內站工作,電氣設備的二次搬(轉)運具有普遍性,而起重機械的使用又受到很大的限制。220kV觀橋變電站為室內變電站,其并聯電抗器單臺(三相)重達17000kg,而設計單位考慮大型電抗器進入到室內欠周全,在吊裝口沒有設置牽引點和吊裝電抗器放置長度距離不夠,電抗器經吊裝進入平臺后稍向前行約4000mm位置,器身須進行90°轉向才能進入第一個門口。吊裝口距電抗器安裝的小室總長達70米,最長直線距離57米(走道寬度為2450mm)的距離,而且電抗器的器身長度為3500mm,所通過的設計的(刪掉)三種扇門的寬度分別只有3180mm、3350mm和3550mm。以往室內這種重型設備的轉運一般都是利用鋼管撬棍或者液壓叉車法完成,因為使用鋼管撬棍或者液壓叉車轉運存在需要人工多、工作效率低、安全風險高等問題,所以轉運的設備不會太重,而轉運距離也并不會太遠。這種走道狹窄的空間內遠距離轉運超重設備,顯然不再適合使用鋼管撬棍和液壓叉車轉運,要把電抗器安全、高效轉運就位就必須要加工新型工具,所以我們決定通過成立QC小組來解決實際施工中涉及到的問題,進一步優(yōu)化施工方法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保障施工安全。下面主要對造成“起重設備轉運效率低”的主要原因進行了分析。
四、起重機械運轉效率低下的原因
(1)液壓叉車承重達不到要求
確認方法:現場驗證、調查
確認標準:液壓叉車的承重≧17噸
確認過程:液壓叉車承重一般在3~5噸之間,兩臺液壓叉車合力其承重能力小于10噸
結論:液壓叉車承重達不到要求是主要原因。
(2)轉運方法落后,設備轉向困難
確認方法:現場驗證
確認標準:大型平均設備一天轉運就位一臺
確認過程:對現場需要就位的電抗器進行測試,傳統(tǒng)的就位方法16小時就位一臺電抗器。
結 論:轉運方法落后,設備轉向困難是主要原因。
(3)路面不平整,空間狹小
確認方法:現場驗證、測量
確認標準:動摩擦系數小于0.2
確認過程:對現場的設備與地面的動摩擦因素進行測試,電抗器重17000kg,拉動電抗器需要102kN的拉力,f=Un可計算出摩擦因數大約為0.6;
電抗器的器身長度為3500mm,所通過的設計的三種門的寬度分別只有3180mm、3350mm和3550mm,走廊寬度只有2500mm,轉彎十分困難。
結 論:路面不平整和空間狹小是主要原因。
通過對末端因素逐一進行現場確認,最后我們確定了三個要因,即:液壓叉車承重達不到要求;轉運方法落后,設備轉向困難;路面不平整,空間狹小。
五、提高起重機械運行效率的對策
(1)針對要因一:
轉運工具的承重能力問題:我們之前考慮的是做一個大的底座,然后底座下面加上輪子,設備放在底座上來進行設備的牽引,但事實上要能夠承受重量達到17噸的電抗器的底座至少要有4公分厚,面積要大于電抗器的面積,這樣又增加了牽引時的重量,不利于設備牽引,改進方法是小車分散,加強每臺小車的承重力,不采用一體式小車,電抗器每個腳都放一臺小車,小車用螺栓固定在設備底座上,這樣就大大減少了使用鐵板降低了重量;
實施效果:
新加工的轉運小車每個承重5~6噸,轉運大型設備時可以在每個角各加一個小車,4臺小車承重20~24噸,解決了轉運工具的承重能力差的問題。
(2)針對要因二:
轉運方法落后,轉向困難的問題:小車轉向問題第一個想到的是給小車加裝一個萬向輪,然而萬向輪的承重又達不到要求,于是我們在小車上面加裝一塊可以360度轉動的鐵板并設置定位裝置,使得小車能按我們需要的方向前進,承重依然是小車車輪,同時又可以轉向。
實施效果:
新加工的轉運小車,設有轉向定位卡,在轉向時使小車不至于隨意轉動,解決了轉運方法落后,轉向困難的問題。
當運輸環(huán)境十分狹窄又需要轉彎時,就會用到轉盤。在設備底部中心放入軸承,頂起轉運設備,可以達到設備原地轉向的要求
(3)針對要因三:
轉運工具對路面的要求高問題:小車的輪子承重,對路面的要求就很高,路面不能有坑洼高低不平,于是我們想到把輪子做成像坦克一樣履帶的樣式,方便在不平的地面上行走,同時也加工了20cm寬的鋼板方便小車過一些小坎,在摩擦力大的地方我們用槽鋼加工了兩條導軌,
實施效果:
加裝小車軌道,在軌道上對現場的設備的動摩擦因素進行測試,電抗器重17000kg,拉動電抗器需要32kN的拉力,f=Un可計算出摩擦因數大約為0.19<0.2,解決了轉運工具對路面的要求高。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針對于造成起重機械設備利用效率不高的影響因素,需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解決,從而在提高起重機械利用效率的同時,減少安全事故的發(fā)生,確保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李秀梅,陳雷.確保大型起重機械吊裝安全的思路與探索[J].硅谷,2016(21):147-153.
[2]劉建偉.試論建筑施工企業(yè)起重機械安全技術管理[J].四川水力發(fā)電,2017(12):85-88.
[3]羅彥華.起重機械安全管理注意事項[J].建筑機械,2017(33):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