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文獻載體也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圖書館作為大眾信息、文化的中心,不僅在社會發(fā)展和文化繼承中承擔著重要角色,而且承載著文獻保護的歷史重任。因此提出構建圖書館文獻保護體系,提高館員意識,保護文獻資源。
關鍵詞:圖書館 文獻 文獻保護
高等學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是為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基地。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文獻載體也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圖書館作為大眾信息、文化中心,不僅在社會發(fā)展和文化繼承中擔當著重要角色,而且承載著文獻保護的歷史重任。因此,保護文獻資源,搶救文獻資源,是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
一、圖書文獻的保護措施
1、文獻保護應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大力加強宣傳教育,例如每年開展新生入館課程教育、指導大學生閱讀協(xié)會開展書友會、閱讀沙龍、讀書征文、閱讀講座等宣傳推廣,有效提高新生對圖書館館藏分布、各項規(guī)章制度、查詢借閱和資源利用的熟悉了解。讓同學們都懂得做一個文明讀者,維護國家財產,是每一個同學應盡的責任,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共同建立一個愛讀書、愛圖書、愛圖書館的良好氛圍。
2、圖書館應制定各種規(guī)章制度來保護文獻、保護文化遺產,如《讀者入館須知》、《讀者借還圖書須知》、《書刊閱覽規(guī)則》、《借閱違規(guī)處理辦法》、《圖書館文獻保護制度》等,引導用戶遵守法律法規(guī)和公共道德,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愛護館藏文獻及設施設備,目的是促使讀者自覺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責任感和公共意識,糾正他們的不良行為。對于污損、撕毀、破壞所借書刊者,采取違約賠償和思想教育相結合的原則,視情節(jié)輕重給予他們批評教育或不同程度的處罰。如:涂污所借書刊(包括劃線、圈點、批注以及墨、油、水漬和烘烤等)情節(jié)輕微的,只要不影響書刊的正常使用,經批評教育認錯態(tài)度較好者可免予處罰,否則按書刊原售價的5-10%賠償;污染較重或已有損壞,但內容(含封面、目次)尚完整的,可根據修復的難易程度分別按書刊原售價的20-100%賠償;若損毀嚴重,已無法修復,或內容被涂污,影響正常使用者,按遺失處理(被污損的書刊歸賠償者)。
3、努力提高館員的文獻保護意識,文獻保護是圖書館最基本的職能之一。在“保護文化遺產,搶救文獻資源”的進程中,圖書館必須加強館員的職業(yè)教育,提升館員文獻保護意識,要求館員樹立“讀者第一”的思想,主動熱情、耐心地為讀者服務,不斷改進服務態(tài)度,不斷提高業(yè)務質量,用自身的業(yè)務素養(yǎng)和文明素養(yǎng)感染學生,教育學生愛護圖書,防止折、撕、污、損、挖及偷竊報刊現(xiàn)象的發(fā)生,有利于創(chuàng)造一個文明、和諧、有序的服務工作環(huán)境,更好地為教學和科研服務。
因此,圖書館應重視改善外部環(huán)境和提高管理水平,以預防為主,注重防治結合來減緩文獻載體變質的速度。
二、保護文獻的基本方法及應對方案
1、創(chuàng)造適宜圖書存放的環(huán)境,溫度控制在140C -240C之間,相對濕度控制在45%-60%之間,書庫要定期打開通風,經常清掃庫房、擦拭櫥具、放置藥劑,配備加濕器、吸潮機、溫濕度調節(jié)儀、消毒滅菌機、空調、吸塵器、報警器材等設備來做好防盜、防火、防潮、防塵、防蟲、防鼠、防高溫、防強光、防污染等工作。
2、建立圖書館消防安全制度,庫房內嚴禁吸煙,嚴禁明火,嚴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定期檢查消防器材、線路和電器設備,消除安全隱患,并且指派專人負責;定期培訓工作人員學習消防器材的使用技術,每年都要進行防火演練;工作人員下班前,必須切斷庫房電源,關閉門窗,確保庫房安全;要經常檢查館內上、下水管線和暖氣管道,防止水災,在夏季暴雨過后,要及時對庫房情況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報告,并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
3、做好防盜工作,流通、閱覽室出納臺都應設有報警器材;對古籍珍、善本和特藏文獻都應有專人負責,庫室的安全措施應不同于普通書庫。
4、切忌陽光長期直射文獻,照明盡量不要使用熒光燈,應采用白熾燈,要與文獻保持一定的距離,并將照明時間和照明方向控制在藏書能接受的限度內,書庫窗戶要采用簾幕遮光或其他避光措施。
5、防塵防菌。霉菌的生長與繁殖和環(huán)境的溫濕度有著密切的關系,努力做好溫、濕度的調節(jié)控制、防塵等工作,就能有效地抑制其生長,防止書刊生蟲、發(fā)霉,耐心提醒讀者注意衛(wèi)生,不能將油塊、食物等粘在書刊上。
6、防蟲防鼠。書庫要堅決杜絕鼠類適宜生存和繁殖的條件,不能將食物帶入館內,定期清潔衛(wèi)生,清除圖書館周圍的雜草、垃圾,堵塞鼠洞,疏通溝渠、水道等措施防止老鼠進入書庫。并定期放置化學毒餌和滅鼠器材.館內禁止放置任何食品。
7、對于縮微文獻和音像文獻的保護,應選擇耐火的貯藏室或資料庫貯存,貯存的設備應高出地面15厘米以上,以防水的浸害;空氣濕度控制在20-40%之間,最高不超過60%,溫度應控制在14-24℃之間;貯存的磁帶要定期檢查或抽樣檢測,6-12個月要重新繞卷一次;重要的文獻資料,可復制成多套,既方便不同地區(qū)讀者的查閱,又可避免火災或水災而造成文獻孤本的完全消失。
總而言之,文獻保護在社會發(fā)展和文化繼承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保護文獻,保護世界文化遺產,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錢承軍.論高校圖書館紙質文獻保護工作[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7,(4):101-106.
[2]鄭秉勤.略論高校圖書館書刊損毀現(xiàn)象[J].貴圖學刊,2005,(3).
[3]吳良凱.談圖書污損問題[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4,(4).
[4]吳建中.21世紀圖書館展望——訪談錄.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5]劉家真.文獻保護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1
作者簡介:侯平(1972-),女,濰坊學院圖書館,本科,館員,研究方向:圖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