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國際關系中,文化認同和沖突越來越成為國家間政治關系的重要因素。文化認同是國家間建立并維持良好關系的紐帶,文化觀念影響國家對外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作為國家軟實力的體現(xiàn),文化對國際關系的影響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個人層面文化體現(xiàn)為對外決策中對決策者和民眾的內在吸引和制約在國家層面文化被認為是國家綜合國力的基本構成要素之一和國家家制定對外政策的背景在國際層面文化可能形成國際合作也可能引發(fā)國際沖突且文化已經(jīng)被作為工具和手段來為國家戰(zhàn)略利益服務。
關鍵詞:文化;國際關系;外交政策;依據(jù)
一、文化的概念
在國際關系研究環(huán)境中的文化概念,將國際關系環(huán)境中的文化認定為作為社會群體的人類在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創(chuàng)造出的精神產(chǎn)品。這種概念強調人類本身的群體性,因此更加適用于國際關系研究領域。必須注意到,文化本身是無形的,但是其存在于國家各個方面的態(tài)度、思想和行為方式中,因此必須承認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極強的滲透作用。文化在國際關系中代表的是人類群體,作為一個國家或者民族的同一性,國際關系受到不同國家行為和認知的影響,而各個國家行為和認知的方式,則會受到本國或者本民族文化的影響。
只有將文化在國際關系理論中的定義進行很好的詮釋,并且將其在國際關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進行恰當?shù)亩ㄎ唬拍苁刮幕l(fā)揮其積極的價值和功能,我們必須清楚地看到,文化在國際關系中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
二、文化在國際關系中的作用
文化作為綜合國力中的“軟力量”,在當代國際關系的發(fā)展中,特別是在國際關系行為主體的相互交往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第一、文化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指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由經(jīng)濟、科技和軍事實力等表現(xiàn)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吸引力體現(xiàn)出來的“軟實力”?!痹诂F(xiàn)代國家中,硬實力和軟實力都很重要,但隨著全球化,信息化時代的發(fā)展,文化軟實力的作用日益被越來越多的人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國家的形成是一個文化融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建立群體文化意識和價值參照系統(tǒng),也要讓一個國家的公民,找準自己的文化,認同本國的文化。國家作為一個政治實體,其力量凝聚力需要的不僅是資源,體制和權利的保障,而且還需要將國家的精神進行整合。作為構成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冷戰(zhàn)結束后,文化對一個國家在國際舞臺上實力的增強,以及實現(xiàn)該國國際目標的作用日益凸顯。文化軟權力的抗衡,已經(jīng)成為國家實力競爭的發(fā)展趨勢??v觀歷史與現(xiàn)實,在國際關系中,國家必須利用政治信仰,政治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以及其他文化因素等來提高國家的決心和戰(zhàn)斗精神,團結和動員全國人民,這樣才能發(fā)展文化的內聚力并因此得到增強和整合,以此來提高民族凝聚力,提高國家綜合實力
第二、文化影響國家外交政策的制定
不同的國家、人民及其領導人都受其文化差異的影響,這種差異反映在價值觀、利益、習慣及愿望的不同。因此各國家的文化必然會影響本國外交政策的制定。有人把文化比作是國家領導人決策的“導航儀”,領導人對國際關系的判斷和決策都受著文化的影響。由此可以看出,文化體系與國際關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伊恩約翰斯頓指出,“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戰(zhàn)略重點,而戰(zhàn)略重點來自該國早期的或已經(jīng)形成的經(jīng)驗,并在某種程度上受其國家或精英們的哲學、政治、文化和認識特性的影響?!蔽幕^念深刻地影響著國家領導人對時事政策的看法,無論是個人或領導集體,在制定政策的過程中,都會有意無意地將文化作為參照。
第三、文化對國際沖突和合作的影響由于世界文化的差異性和多樣性,異質文化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成為構成國際沖突的重要因素,如何應對異質文化的挑戰(zhàn),不同文化的比較優(yōu)勢必然能做出回應。一方面,不同的文化之間的沖突已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特別是作為文化核心層次的政治文化、價值觀、宗教和其他因素的排他性,一直是影響國際沖突的深層次矛盾。另一方面,作為歷史積淀的同質文化更容易使文化的載體——民族和國家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并通過其對共同文化的認同功能和親和功能,建正聯(lián)盟或加強合作關系。因此,同質或同源文化更容易促成國際合作。但同質文化的國家之間也會因為存在著文化差異而導致矛盾和沖突。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全球化的發(fā)展,某些在全球問題上的合作,并非在那些擁有同質文化的國家間就能輕易解決。當然,我們應當辯證的看待文化對國際關系的影響和作用,既不能簡單的說同質文化就會促進國際合作,也不能片面的認為異質文化就會導致國際沖突。只能說,同質的文化有助于促成國際合作,而異質文化之間更容易發(fā)生沖突,并且這種沖突一旦發(fā)生就很難解決。
三、中國外交戰(zhàn)略上的文化考慮
在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我們應充分揚長避短積極吸收其他先進文明成果,為重新崛起的中華文明尋找準確定位。我們要積極挖掘傳統(tǒng)文化中可利用的文化資源將其轉化為具有現(xiàn)代意義的文化價值,為現(xiàn)有的中國對外政策服務。
一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追求“和”的價值觀念。儒家文化強調“以和為貴”推行以“遠人不服修文德以來之”(《論語?季化》)的態(tài)度與他國和睦相處即使強盛的漢唐也未曾強行向外輸出自己的文化價值觀念。在當國際社會,這種思想對抵制文化擴張主義和霸權主義,推動人類不同文明之間的平等交流與對話,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新秩序依然能夠發(fā)揮積極作用。二是中華文化中推崇依靠“禮”“樂”以推動天下大同。這種觀念認為道德手段可以突現(xiàn)文化潛移默化的傳播,也有助于以交流和溝通為手段來達到融洽國際關系的目的。三是中國古代文化歷來主張“天人合一”強調自然界和人類的和諧統(tǒng)一。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類社會面臨的環(huán)境破壞、資源保護等全球問題越來越多,中國的和諧民統(tǒng)一思想底蘊為國際社會在這些領域的合作提供了良皆好的價值基礎。
總之,充分發(fā)揮中國傳統(tǒng)文的潛能優(yōu)勢,以平等寬容的態(tài)度求同存異,力求國際交往中雙贏系乃至多贏的局面是大有可為的。此外,我們應該做好充分準備迎接外來文化的挑此外,我們應該做好充分準備迎接外來文化的挑戰(zhàn)在吸收異質文化優(yōu)良養(yǎng)分的同時注意防止外來文化對本民族文化的侵蝕有效保護自身的文化利益。
參考文獻:
[1] 李榮靜.淺析當代國際關系中文化因素的作用[A]理論與現(xiàn)代化,2004.
[2] 朱馬杰.當代國際關系中的文化博弈[A]國際問題研究,2000年.
[3] 楊陽.淺析文化在國際關系中的作用[J]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02年.
[4] 吳曉春文化外交:內涵、發(fā)展與作用[J].長沙大學學報,隱性的力量—國際關系中文化作用的思考十堰職業(yè)指定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
作者簡介:
柴喆,男,1988年2月出生,聊城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國際政治專業(yè)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