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有色地質勘查局703隊 伊寧 835000)
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是把地塊的名稱、面積、四至、空間位置、界址、土地用途、地力等級、利用類型等內容全面落實到戶,建立地理信息數據庫。通過確權登記頒證,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息應用平臺,實現對土地承包合同、登記簿和權屬證書管理的信息化,便于群眾查詢,利于服務管理,更好地服務于現代農業(yè)和新農村建設。
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以數字正射影像圖作為基礎調查工作底圖,以發(fā)包方為單元任意分幅打印輸出工作底圖,參考二輪土地發(fā)包方案及相關資料,開展地塊的現場指認工作,實地查清承包地塊權利人信息,內業(yè)人員依據調查權屬信息,屬性錄入,外業(yè)人員實測后編制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公示圖、制作調查信息公示表等,調查結果經審核合格和公示無異議后對公示結果歸戶表進行簽字確認,存有異議地塊重新測量、重新確認。按規(guī)程要求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數據庫、生成臺賬、建立登記簿和頒發(fā)經營權證書。
承包地塊的調查內容包括承包地塊的名稱、面積、四至、空間位置、界址、土地用途、地力等級、利用類型和是否基本農田等情況。
2.2.1 指界人
承包地塊調查的指界人包括發(fā)包方指界人、承包方指界人和毗鄰地塊或地物指界人。指界人可以是權利人本人,也可以是權利人的代理人。代理人進行指界時,應出示代理人的身份證明書和指界委托書。
發(fā)包方指界人為發(fā)包方代表或其代理人。
承包方指界人和毗鄰承包地塊指界人按以下原則確定:
⑴指界人應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⑵家庭承包的指界人為承包方代表或代理人;⑶其他方式承包的指界人為承包單位法人代表、承包方本人或其代理人。
單位法人代表進行指界時,須出示法人代表身份證明書和法人代表個人身份證明。
委托代理人進行指界時,應出示委托人和受托人的身份證明書以及調查確認委托書。
2.2.2 現場指界
指界前應通知調查地塊及其毗鄰地塊的指界人如期到現場指界,或者由村民小組內指定議事成員組成指界小組進行指界工作。
調查員會同相關指界人共同指界,并在《承包地塊調查表》上簽字蓋章確認。如果權利人由于外出等原因,無法簽字蓋章,應當由代理人簽署《授權委托書》并由其委托人簽字蓋章。
承包地塊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界線為設立依據。界址點設置的原則如下:
⑴界址點的設置能準確表示界址線的走向;⑵相鄰承包地塊的界址線交叉處應設置界址點;
⑶承包地塊依附于溝渠、道路、田坎等線狀地物的交叉點應設置界址點;
⑷界址線類型發(fā)生變化時,變化處應設置界址點。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宜現場設置界標。
2.2.3 指界情況處理
對于調查前地塊邊界已經滅失、由多個承包方共同承包經營的承包地塊,應根據權屬資料記載由各承包方相互協商處理,盡可能恢復原地塊邊界,得到各方認可后分承包方進行調查。恢復邊界確有困難的,由調查員會同相關指界人根據原承包合同的記載,按比例劃分工作邊界,由村、組組織村民進行劃分決議,填寫《村民議事決議表》,并在《承包地塊調查表》中予以注明。
對于有邊界爭議的承包地塊,應先解決爭議后再進行調查,對于無法解決爭議的承包地塊,不進行四至確認,在《承包地塊調查表》中對權屬爭議情況予以注明。
其他非邊界爭議可在取得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進行承包地塊調查,同時在《承包地塊調查表》“調查記事”欄中對爭議情況予以注明。
土地利用現狀、土地用途與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等描述不符的,應在《承包地塊調查表》中予以注明。
調查指界過程中,調查員應充分利用工作底圖,主要標注承包地權屬信息以及地塊名稱,標注時對特殊地塊如開荒地可表示為:“農戶名稱-H”;集體機動地可表示為:“農戶名稱-J”;承包地只需標注承包方代表姓名,在調查過程中如發(fā)現重名的,應當在承包方代表姓名后增加序列號以示區(qū)分。初步形成調查草圖。
調查草圖繪制的內容主要包括:
⑴承包方(代表)姓名、地塊名稱;
⑵具有明顯方位意義、對地塊四至描述起關鍵作用的地物名稱,如溝渠、田間道路、獨立地物等;
⑶調查草圖的繪制信息,包括所繪制的集體經濟組織名稱、制圖者、制圖日期、審核者、審核日期、比例尺、指北針和編制單位等。
界址點坐標采用實測法為主、圖解法輔助的方法獲得。測量前期需根據農業(yè)局提供的C級控制點對鄉(xiāng)村兩級布設圖根點,若距離C級控制點距離較遠,可連接CORS站布設圖根點,圖根點需覆蓋測區(qū),經檢核其精度符合要求后,根據坐標與解算參數架設基站,采用RTK測量技術對地塊的界址點進行采集。實測方法及技術要求按照《全球定位系統(tǒng)實時動態(tài)測量(RTK)技術規(guī)范》(CH/T 2009-2010)執(zhí)行。
網絡RTK測量采用固定高度對中桿對中、整平,采樣間隔為2 s,觀測歷元數不小于5個,圖上點位中誤差≤0.5 mm,兩倍中誤差為其限差。
表1 實測法界址點精度指標 m
表2 航測法界址點精度指標 m
面積計算是指地塊水平投影面積的計算。其相對誤差(計算地塊面積和實測地塊面積的較差與實測面積的比值)不應超過5%。面積計算相對誤差精度不能滿足要求的,應改用較高精度的測量方法以確保面積計算的精度。
對于跨投影帶的承包地塊,其面積計算應按承包地塊面積主要分布的投影帶內計算結果為準。對于跨投影帶的縣級行政區(qū),轄區(qū)內承包地塊的面積計算以各投影帶內的計算結果為準。
CORS站精度檢核:鑒于新疆地區(qū)特殊情況,使用CORS站布設圖根點前應先檢測CORS精度是否符合要求。先使用CORS模式測量C級控制點,測得坐標后與已知坐標進行對比,中誤差≤5 cm方可使用。
圖根點精度檢核:距離C級控制點較近(小于5 km)的圖根點可直接使用C級控制點進行檢核,距離較遠的可使用CORS賬號在不同時間時段進行多次檢核。
采用GPS-RTK測量技術,對農戶家庭承包方式地塊進行全面測量,獲取界址點坐標,其施測方法和技術指標按照《全球定位系統(tǒng)實時動態(tài)測量(RTK)技術規(guī)范》(CH/T 2009-2010)執(zhí)行。界址線采集依據規(guī)程采集精度要求。
依據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權代表方、村民小組代表、農戶等相關指界方的有效指界。如果溝渠屬于農戶在自己的承包地內修建的,應將其劃分到相應的承包地塊范圍內。被農戶私自開墾占用的集體溝渠應劃出承包地塊范圍之外,歸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權代表方所有。
對于大于1 m的田埂,采集時應沿田埂內側嚴格采集承包地塊,田埂不算做承包地塊范圍內,小于1 m的田埂應沿田埂中線采集作為承包地塊公共界址線,田埂算做承包地塊范圍內。
⑴ 二輪土地承包后分門立戶:依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問題解答》第二十七問進行處理,需填寫《承包戶分戶申請書》,作業(yè)單位需在調查記事中做好記錄。
⑵常年外出未歸、未委托代理人又無法聯系的外出人員:根據相關政策文件,對于常年外出未歸、未委托代理人又無法聯系的外出人員,可先查清二輪土地承包以來的土地承包狀況,按現有承包合同登記的四至和面積預留出相應的土地,待聯系到當事農戶后再按本次登記的相關規(guī)定進行確權登記頒證。對預留期間當事農戶無法自行管理而又未委托他人管理的,其土地暫由集體作為機動地代為管理。
⑶二輪分地時由于村工作人員填寫錯誤造成農戶實際分得的土地畝數與二輪承包合同上記載的畝數不一致,需要先解決糾紛或爭議,再確權登記。二輪承包方案中對每人分地的畝數有明確規(guī)定,合同面積以二輪承包方案為依據進行登記。
⑷承包地經過整合,沒有明顯分界線和分界點,只有相對位置和畝數需要在尊重農戶意愿的前提下,根據土地經營權合同面積采用測量切分的方法重新劃定邊界,合理確定相關農戶承包地四至界限后進行登記。
⑸農戶承包地實際種植面積與合同面積相比,多出的那一部分按照甲方要求切割開,切割誤差小于0.1畝,切出部分以其他承包方式進行登記。需要填寫其他地塊調查表,農戶需指界簽字。
⑹新增地物:是指在影像獲取時不存在,作業(yè)時新增加的地物。新增地物必須在調繪時補測,通常采用交會法、截距法、坐標法和比較法確定新增地物的位置。在補測新增地物量距時必須要量測到牽頭點或者牽頭線的位置,同時注意地物的方向、形狀和大小。例如:遇到新建房屋占用耕地的情況,需通過實測法將其從作業(yè)區(qū)域內扣除,不做確權登記。
⑺已流轉的土地不存在明顯界限時,需從專業(yè)衛(wèi)星影像中下載歷史影像(91衛(wèi)圖可提供10年前歷史影像數據),勾畫出地塊界限并轉換成確權項目所需的系統(tǒng)坐標后實地放樣出地塊界限,需當事人在場并認可簽字。
測量新技術發(fā)展的日新月異,無論土地確權工作中不管使用了什么新技術,界址點坐標數據的準確性決定最終成果的可靠程度。由于篇幅限制,筆者只做了粗略的探討,還有許多內容沒有涉及到,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將繼續(xù)努力。
[1]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調查規(guī)程.NY/T 2537-2014.
[2]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要素編碼規(guī)則.NY/T 2538-2014.
[3]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數據庫規(guī)范.NY/T 2539-2014.
[4]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測量規(guī)范.GB/T18314-2009.
[5]全球定位系統(tǒng)實時動態(tài)測量(RTK)技術規(guī)范.CH/T 2009-2010.
[6]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成果檢查驗收辦法(試行).農辦經[2015]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