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峰
摘要: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動手操作,提出恰當?shù)乃伎紗栴},給學生充分的動腦思考時間,讓他們獨立、自由地思考,使學生的活動充分、細致,決不能直接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體驗概念;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一、在操作中體驗概念
如學習“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時,在上課開始,教師讓每一位學生準備好一張長方形紙(大小不等),和自己喜歡的一種顏色的彩筆。老師發(fā)出命令:“開始”學生便快速地用彩筆涂這張長方形白紙,大約一分鐘時間,老師叫“停!”。比一比看誰把長方形紙涂滿了,老師展示了幾個已涂滿的同學的作品,未涂滿的同學可不買賬了,直嚷嚷:“不行,不公平!他的紙?zhí)×?,涂的快,我的紙大,涂得慢!”教師微笑著安慰這些同學說:“的確,這樣不公平,因為長方形的面積有大有小。”由此導入新課“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就有水到渠成之感,這樣就培養(yǎng)了學生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的意識,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激發(fā)操作欲望。如在《表面積的變化》課堂上,一位老師利用兩塊洗衣皂創(chuàng)設情境,“為什么包裝會不一樣?”學生產生疑問,當學生得出面積變小了時,該老師因勢利導,讓學生進行操作,此時的學生操作的欲望已經很強,操作的效果自然會很高。怎么樣包裝表面積最小?諸如此類的現(xiàn)實問題學生自然表現(xiàn)的躍躍欲試,一股基于操作的欲望溢于言表??梢哉f在這種情況下的操作才會更有效,更實用。
追求操作本質。在操作得出正方體拼在一起后表面積的變化規(guī)律后,老師話鋒一轉,如果換成長方體,又會有什么結論呢?這種情況下,學生會反思,會主動的去探究,這樣由正方體表面積的變化推理到長方體的過程卻是就是一種思維的歷練。
二、在操作中進行探究
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這節(jié)課,本節(jié)課就需要學生充分的動手操作來探究出新知。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測量和動手操作,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從而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以及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學生通過觀察周圍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物體,來初步感知它們的特征,然后讓學生們大膽猜測,長方形有怎樣的特征(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為了驗證猜測,同學們開動腦筋思考“如何驗證?”根據想到的不同驗證方法,教師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學生通過親自動手量一量,折一折,探究出了長方形的基本特征,然后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去驗證正方形的特征(四條邊都想等,四個角都是直角),對于驗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這一問題,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通過對折,他們能夠發(fā)現(xiàn)上下兩條邊是相等的,左右兩條邊也是相等的,但怎樣說明四條邊都相等呢?這時要激發(fā)學生思考:怎樣折才能使正方形的上邊和左邊相等,通過充分的思考,學生想到了解決辦法,然后再次操作折一折,最終探究出正方形的特征。然后把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進行比較,引導學生體會其相互間的異同。整個探究新知的過程都是在思考——操作——思考——再操作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一系列的操作活動,學生切實感受到,并理解、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學中,要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并在手腦結合、相互促進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受益匪淺,讓他們通過“動手又動腦“,真正有創(chuàng)造。
三、在操作中經歷情感
在教學《認識角》這節(jié)課時,課前教師先讓學生準備好制作角的材料,課上課件出示動畫人物圖圖,他騎了一輛特別的自行車,可是超級難騎,為什么呢?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車輪竟是正方形的,一個個小臉上都露出了明白的笑容,這時學生根據自身的經驗指出,車輪上有角不好滾動,所以不好騎,由此我揭示課題。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到起來,自主參與的意識也被激發(fā)起來,大家都特別渴望研究角,為下面的學習做好充分的鋪墊。
接著在下面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找角、畫角、做角、比角等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特別高,特別是在比角這個教學一環(huán)節(jié)中,我以變魔術的活動展開,拿出活動角,我先做一個角,再讓學生變出一個比我的角小的角,學生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要比老師的角小就得把兩邊合攏起來,由此再讓學生想想如果想變一個比老師的角大些的角呢?學生自然就會得出結論,只要把角的兩邊拉開。這時,我拋出問題讓學生探究:“老師的角邊長些,你們的角邊短些,我覺得你們的角沒有我的角大?!碑斘业膯栴}已提出,學生們就激烈的反駁起來。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發(fā)現(xiàn)了,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沒有關系。在這個活動中,學生既有自身已有的經驗,也有親自動手操作后積累的經驗,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深化了角的認識。
整節(jié)課,我在課堂上只起到了引的作用,大部分都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使學生在親身經歷交流探索的這一活動過程中認識知識、掌握知識并運用知識。
四、結束語
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人人動手,學會操作,明確操作目的、順序,指導學生具體的操作方法,切忌盲目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