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琴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得到普及,新課程也隨之加大改革步伐,《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現(xiàn)代課程要改變死記硬背、盲目訓練和機械操作的現(xiàn)象,積極提倡學生勤于思考、愿意探究、主動參與,大力培養(yǎng)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使他們形成與他人進行合作、實現(xiàn)資源共享的能力?!庇纱丝梢?,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要發(fā)生新的變化。教育源自生活,本文提出幾點實現(xiàn)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對策,意在起到拋磚引玉之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對策
新課改對當前的學校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實現(xiàn)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是落實新課改基本精神的必要舉措。如何讓生活之花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綻放,是擺在我們一線教師面前的重要問題。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實施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改革傳統(tǒng)教學法的必然需要。
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比較多,祖國文字也獨具魅力,如果只顧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很容易導致學生消化不良,導致學生的學習困難。實施生活化教學后,教師會主動結合小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探索新穎的教學法,延伸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更有興趣地學習語文知識。
2.擴展教學空間的現(xiàn)實需要。
新課改指出小學語文教學不能只局限在課堂內,實施生活化教學后,教師會將學生帶出教室、帶向自然進行語文學習,自然界是鮮活生動的,在大自然中學習語文,使學生更加能感覺到語文學習的實用性。
3.豐富教學評價的內在需要。
生活化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評價是有著多元化的評價內容和評價主體的,這有利于改變單一化的紙筆測試,全面判斷出學生的學習進展。
二、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對策
1.教學過程生活化。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xiàn)生活化教學的方法有很多,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現(xiàn)實生活,應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比如我考慮到很多小學生喜歡繪畫,所以引導他們將生活中的繪畫引入到語文課堂上,如教學杜甫的《絕句》一詩,我結合自己的介紹、講述,在黑板上進行簡筆畫:柳樹上有黃鸝、青天上有白鷺、窗外可見積雪的西嶺、門口停泊著的船只(所用粉筆的顏色必須和詩中所述一致)。此時,我的板畫首先可讓學生感知詩歌所涉及的具體事物形象,激活學生頭腦中以有的記憶表象,在兩者的同化中獲得成功感,產生愉悅感,以此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通過圖畫讓學生感受到這一首詩以區(qū)區(qū)28個字容納了這么多事物,感受到中國古詩巨大的容量,感受到中國古詩中蘊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國智慧。
2.游戲活動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極力提倡“教學做合一”,他呼喚學校教育要“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之能干”,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鑒于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小學教師可以采取游戲化的方式使他們在“做中學”、“學中做”。比如我在教小學低年級學生學拼音時,就采取了游戲化的教學方式,使他們感受到拼音學習的樂趣。
3.課外活動生活化。
小學語文教學涵蓋的世界是廣闊無邊的,我們的教學絕不只能局限在課堂上,這樣會局限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所以我們語文教師應該為學生開辟“第二語文課堂”,開放教學空間,使學生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來學習語文,多角度地感受語文的存在。比如曾經(jīng)組織學生召開過“愛我中華”故事會,具體做法如下所示:
(1)收集材料。首先在小組中進行初步分工,明確每個人的任務,然后分頭收集資料。例如,有人收集抗日故事,有人收集歷史名人的故事,有人收集祖國燦爛文化遺產……
(2)書寫“我的感想”。讓學生圍繞本次活動寫自己的感想。可以寫對自己收集到的材料的感想,也可以寫讀過、聽過別人的材料后的感想,還可以寫對此次活動的感想。最重要的是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3)以小組為單位,將“我的感想”在全班展示。匯集“讀后感”與查找的文字資料,以小組為單位布置展覽,同學之間互相觀摩、學習。
在長達3周的活動過程中,學生不時被中華文化的燦爛,祖國山河的壯美,中華民族的勤勞勇敢感動著,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得到激發(fā),自我體驗得到增強。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在體驗著生活、也體驗著自我,更可能與故事發(fā)生心理的同感與共振,讓自我體驗更為強烈,更能幫助學生調整自己對客觀事物的看法,也更有利于學生獲得積極的自我體驗。
4.加強學校和教師生活化意識。
就要求我們教師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尤其是工作時間較長的老師身上,更是要不斷喚醒自己的責任意識和主觀意識,教師必須要有把學生教育成才的責任感。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通過學習專業(yè)書籍,積極參加各種研修活動,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方式和教學方法,并進行歸納總結,提高業(yè)務水平。其次在加強教師責任感的同時,學校也應該多組織活動,到先進地區(qū)、先進學校,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接觸教育前沿的理論和知識。最后,學校還應該從制度上、物質上保障教師的教學基本活動,要有容錯性,要創(chuàng)造教師改進先進教學方法、方式的土壤。例如,當教師需要組織學生出游,領略大自然的風光時,學校不要一味地以安全為由進行否定。
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的缺失是一個多方面、復雜的社會問題,需要我們正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從根本上解決它。
參考文獻:
[1]夏玉麗.興趣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核心[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4,18.
[2]董湘淑.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探微[J].學周刊.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