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安石筆下特長少年方仲永的遭際,代有其事。
受虛榮心、名利心等不良影響,一些“望子成名、望女成星”的家長,熱衷于奔走在童星制造的路上,對有特長的孩子揠苗助長,傾盡一切資源,帶孩子參加花樣繁多、“套路”很深的娛樂活動、選秀比賽,孩子日常生活也處在夸張的模仿和表演狀態(tài)。
前不久,有研究機構(gòu)通過問卷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有七成孩子最崇拜文娛明星,最想登臺、拍戲、出名、賺錢、住豪宅、出境游,而以科學家、文學家、英雄模范為榜樣的孩子占兩成,只有一成孩子長大后想成為志愿者、公益人士。有觀點指出,在少年兒童培養(yǎng)教育上,一些家長正走在錯誤的路上!
也有家長認為:“不都說出名要趁早嗎?讓我的孩子盡早出名,積累財富,也沒啥錯!”俗話說,早熟的果子撐不到豐收的金秋。銀河星布,璀璨耀眼的星也就那么幾顆。過早地讓孩子游走于名利場,消費孩子的童年,對孩子健康人格的養(yǎng)成以及“三觀”的塑造,不是什么好事。
不馳于空想,不鶩于虛聲。身為家長,如果錯將“娛樂至上”當“興趣培養(yǎng)”“特長釋放”,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虛妄中,寄望早成名掙大錢,把孩子的童年當快消品,如此,方仲永的悲劇就可能被反復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