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國家賠償制度的確立是人類文明與社會法治的重要標志之一,歸責原則作為國家賠償制度的核心,其歸責原則的確立又決定了國家實施國家賠償制度的廣度和深度。本文從歸責原則入手介紹國家賠償法中歸責原則的由來及含義,分析我國現(xiàn)行歸責原則的內容和依據(jù),通過列舉其他國家適用的歸責原則,分析我國國家賠償歸責原則在立法上的不足。針對歸責原則在立法上的不足,筆者提出在歸責原則上的構想,建立一套多元的、具體的歸責原則模式,努力做到國家承擔責任與救濟當事人權益的有機統(tǒng)一。
關鍵詞 國家賠償法 歸責原則 違法責任原則
中圖分類號:D92 文獻標識碼:A
國家賠償法的本質應當是一部因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行為給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造成合法權益損失的權利救濟法,不該是把重心放在判斷對職權行為是否合法上。我國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出臺較晚,在綜合各種因素的情況下,選擇適用了違法責任歸責原則。國家賠償法實施初期,其更像是一部監(jiān)督公權力運行的法律,使得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行為時不承認自己的違法行為,甚至規(guī)避法律,讓國家賠償法就變得更像是一部“國家追責法”。
1國家賠償歸責原則的含義
國家賠償歸責原則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行為,給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造成合法權益損害,國家依據(jù)什么承擔損害結果的法律歸責制度?!皻w責”二字,最早使用于民法中。歸責是指行為人造成他人損害事實發(fā)生后,依據(jù)什么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歸責以損害后果作為責任前提,無后果則無責任。我國臺灣學者邱聰智認為歸責是將損害的結果和損害發(fā)生的原因聯(lián)系了起來,將損害轉嫁由原因者承擔。將損害結果和損害原因結合起來,就構成對歸責原則的概括。歸責原則貫穿在侵權責任法中,國家對歸責原則的選擇反映了國家的價值取向。
歸責原則區(qū)別于侵權責任,歸責原則是承擔責任的依據(jù)。換句話說,侵權責任是指侵權主體在損害他人權利或法定義務時依法應該承擔法律責任后果,它的責任緣于對相對人絕對權利和法定預先設立的義務。責任的承擔需要造成有歸責的損害結果,歸責原則解決的是責任承擔的依據(jù),不解決責任的分擔問題。國家賠償責任中的歸責原則區(qū)別于損害發(fā)生時的賠償原則,損害中的賠償原則是在損害發(fā)生后,按照客觀情況來確定的賠償原則。損害的賠償原則需要確定承擔責任的依據(jù),但是它是以歸責原則作為指導,沒有歸責原則,賠償原則很難形成。
在歸責原則的選擇確立上,我國還是比較謹慎的,一方面受到國家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公平、正義等價值觀的影響;另一方面還受我國傳統(tǒng)觀念左右。
2國家賠償歸責原則的意義
國家賠償法作為一種特殊的侵權行為法,最早是從民法中的侵權責任法演變而來。國家賠償法最大的特點在于國家作為賠償損害后果的責任人;一方面要有效的彌補受損害人遭受的損失,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國家承擔責任的依據(jù)問題。歸責原則作為承擔損害賠償?shù)囊罁?jù),為解決國家作為責任主體提供了有效的根據(jù)。歸責原則作為國家賠償法中核心的行為活動準則,其貫穿著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侵權到賠償?shù)娜窟^程。歸責原則從法律層面上為國家是否應該承擔賠償責任提供依據(jù),在一定程度上也規(guī)范了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職權行為。在司法實踐中,歸責原則的運用為國家賠償法在規(guī)定其他方面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如國家賠償方式、國家賠償案件受理、審判等。歸責原則為國家賠償法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歸責原則是國家賠償法在司法實踐運用中的晴雨表。
3完善我國國家賠償歸責原則的構想
3.1違法責任原則或過錯責任原則適用于一般的國家侵權行為
將違法責任原則與過錯責任原則作為一般的國家侵權行為承擔責任的依據(jù),兩種歸責原則存在互補關系。由于兩者對侵權行為的判定不同,在不同的領域適用上具體如下:首先,違法責任原則嚴格的適用于國家機關具體的行政行為、抽象的行政行為等。其次,過錯責任原則適用于國家機關及工作人員的不作為、自由裁量的行為等。
3.2特殊行為的國家賠償歸責原則標準
結果責任原則是一種無過錯責任原則,他能最大限度地將一切損害賠償納入賠償范圍,但是在適用上比較慎重,主要適用于刑事司法、訴訟活動中。在刑事司法上,很多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為了提高破案率、穩(wěn)定受害人情緒等。存在大量的錯誤拘留、先行逮捕或是有罪的判決等。只要最終作了無罪的判決,不論先前行為是否合法,最終國家都需要承擔賠償責任。
危險責任原則適用上比較嚴格,主要適用于火車、航天器、核裝置等特定高度危險的領域和公有公共設施致害。公平責任原則在適用上比較謹慎,范圍主要適用于: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緊急避險造成他人損害的;個人為了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而蒙受特殊犧牲的;立法活動造成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權益損害等。
國家賠償?shù)臍w責原則是一項長期探索的工程,不是僅僅修改下法條就能完成的。一方面需要提高公民自身的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另一方面還需要國家對整個國家賠償制度的完善。筆者只是從簡單的國家賠償法的歸責原則分析,做出國家賠償歸責原則未來可能發(fā)展的方向,努力達到國家與公民一種利益平衡。
作者簡介:鄧丹鄲(1996-),女,漢族,重慶人,貴州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參考文獻
[1] 王婕.試論國家賠償法的不足及完善[J].知識經(jīng)濟,2011(08).
[2] 何磊.中國學者語境下國家賠償法歸責原則的確定[J].云南警察學院學報,2012(03).
[3] 張肖.對我國國家賠償歸責原則修改的評析[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11(04).
[4] 張恒.淺析國家賠償原則的變化[J].法治與經(jīng)濟,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