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我國,青少年犯罪通常是指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實施的刑法和有關刑事法律所規(guī)定的犯罪行為。青少年犯罪問題已經(jīng)成為社會關注程度最高的問題之一。青少年犯罪的現(xiàn)狀和特點。制約和決定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多種多樣,錯綜復雜。本文試結合心理學、社會學的有關知識對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進行分析。
關鍵詞 青少年犯罪 原因分析 心理學分析 社會學分析
中圖分類號:D920.5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當今社會傳播媒體的空前發(fā)展,青少年以敏感的心靈感受著時代的變化,見多識廣,早熟、早知、思維活躍。而在另一方面,青少年犯罪也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特點,無論從犯罪動機、犯罪形式、犯罪的手段等等方面都發(fā)生了一些新的變化。16歲的少年陳某將與其家有過節(jié)的13歲小孩陳某殺害并勒索被害者家人20萬元;初中生徐某為與另一學生團伙“抗衡”,竟購買槍支。青少年本是天真無邪的,如此駭人聽聞、喪失人性的案例,給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教育敲響了警鐘。 對青少年犯罪的現(xiàn)狀、特點和成因的分析對我們更好地預防青少年犯罪有著重要的意義。
1當今青少年犯罪的特點
1.1網(wǎng)絡與青少年犯罪之間的關系正在日益密切
繼父母離異、毒品、電子游戲等引發(fā)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后,網(wǎng)絡在青少年犯罪中的催化劑作用正在成為不爭的事實。學生由沉迷網(wǎng)吧發(fā)展到有輕微違法行為,就是由于在網(wǎng)上瀏覽到了暴力、色情等網(wǎng)頁,任其發(fā)展下去,就有可能引發(fā)犯罪具體表現(xiàn)為這樣幾個方面:
(1)因沉迷網(wǎng)吧而導致犯罪。上網(wǎng)是近兩年來在青少年中頗為流行的事,同樣在犯罪的青少年群體中也毫不遜色。
(2)因網(wǎng)戀而導致的犯罪。
1.2貧困正在成為青少年財產(chǎn)型犯罪的重要因素
從近年來的刑事犯罪案件看,因為貧困而導致的青少年犯罪已成為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因為人們常說倉稟實而知禮義,衣食足而知廉恥。當最起碼的生存條件都無法具備的時候,不要說是未成年的孩子,就是成年人也往往會不擇手段。財產(chǎn)型青少年犯罪,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特點:
(1)犯罪主體以農(nóng)村青少年為主。農(nóng)村剩余勞動力不斷增加以及教育費用的猛增,使得越來越多的農(nóng)村青少年,也加入到了打工者的行列。但這些初來乍到的打工者,一方面由于缺乏生存的基本技能,往往很難在城市立足;另一方面,城市多姿多彩的生活對他們又極具誘惑力。
(2)犯罪主體文化程度偏低,作案多是一時性起。青少年犯罪歷來集中在低文化這樣一個層次上,而這樣的特點在青少年財產(chǎn)型犯罪中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從某法院的統(tǒng)計數(shù)字表明,此類犯罪成員93%以上都是初中以下文化,其中小學文化的則有62%,即使所謂的初中也多是初中肄業(yè)。文化偏低,缺乏對事物應有的分辯能力,同時又處在盲目模仿、心里因素極不穩(wěn)定這樣一個特殊的生長發(fā)育期。因此,在誘惑和陷阱面前,往往很難把握自己。
2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分析
青春花季的少年,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可塑性最強的時候。如果不能抓緊時機促使他們向積極的方向發(fā)展,而是走向了反面,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歸納起來,少年時期的心理要素主要有以下特征:
(1)渴望獨立的心理。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希望擺脫家庭和學校的束縛,獨立自主,這種心理如果引導得當,孩子就會積極向上,心理健康。反之,則有可能與社會對立,與他人對立,最終走向犯罪。
(2)喜歡獨立思考卻又經(jīng)驗不足。少年人思維活躍,愛獨立思考,由于經(jīng)驗有限,他們很容易顛倒是非、從而走上違法之路。
那么,都有哪些心理驅使少年走上犯罪道路呢?經(jīng)分析,以下幾種心理在少年犯罪中比較常見:
(1)逆反心理:抗拒社會道德和法律,偏要與成人們的規(guī)定、紀律對著干。孩子對老師家長的歸勸“根本聽不進去”,就是這種心理的表現(xiàn)。這種心理常常驅使少年自暴自棄甚至離家出走、流落街頭、自殺、犯罪。
(2)模仿心理:模仿是自覺或不自覺的學習過程。一些武俠小說、言情影視片都有可能成為少年模仿的對象。如果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就可能受到不良影響而走向犯罪道路。
3青少年犯罪比較集中的幾種家庭類型
從幾年來青少年犯罪背景材料的分析中,不難看出青少年出現(xiàn)違法犯罪的行為及性格特點,絕大多數(shù)與他們的家庭有關,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特征。
3.1過分寵溺的家庭
其子女的性格具有明顯的任性、自我為中心的特點。有這種性格的少年,一旦介入社會生活,很容易以自私的、任性的態(tài)度不顧社會道德、法律規(guī)范去追求自己的目標,從而發(fā)生違法犯罪的行為。這類少年如父母是領導干部或大款之類的人物,則表現(xiàn)的更為突出。
3.2簡單粗暴的家庭
其子女最容易形成粗暴冷酷的性格。這種少年在處理人際關系的矛盾時很容易發(fā)生粗暴的攻擊行為,并由此導致違法犯罪。
4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預防
如何更好地預防和防止青少年犯罪,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
(1)保護性預防。保護性預防是指國家或社會各方面的力量以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為目的而采取的各種措施,這些措施包括:應加強有關青少年保護的立法工作;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防止青少年沾染不良習慣,禁止侵蝕青少年思想品德信息的傳播;打擊教唆、引誘、脅迫青少年犯罪的犯罪活動,這也是保護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2)堵塞性預防。堵塞性預防是指通過堵塞各方面工作的漏洞,減少和消除實施犯罪的條件,達到犯罪預防的措施。給學生普法,學校經(jīng)常把政治課設為法制課,組織學生接受“庭審教育”,參觀看守所。孩子懂法要主動而不能依賴課堂的灌輸。
此外,政府職能部門則應力所能及地為學校排憂解難。要切實采取可行的措施,優(yōu)化社會大環(huán)境以及校園環(huán)境,加強教育領導,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把青少年犯罪率降到最低限度。
作者簡介:王業(yè)成(1994-),男,漢族,山東青島人,碩士研究生在讀,貴州民族大學,研究方向:刑法學。
參考文獻
[1] 朱錦國.網(wǎng)絡犯罪及其預防[M].法律出版社,2001.
[2] 張家源.暴力犯罪心理初探[N].中國法制報,2003-10-02.
[3] 鄭友軍.試論青少年犯罪的家庭預防機制[N].檢查日報,2004-03-05.
[4] 劉鋒.家庭與少年犯罪[M].警官教育出版社,2002.
[5] 關穎.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預防[N].中國法制報,200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