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報社,湖南 株洲 412007)
國家主席習近平2018年的新年賀詞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句是“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作為一位傳統(tǒng)媒體人,在紙媒唱衰的這些年,筆者用自己的行動,擼起袖子加油干,奮斗出了自己的幸福。
進入湖南株洲日報社后,筆者曾擔任《株洲晚報·教育周刊》的采訪記者與版面編輯長達8年。這8年,全國各地到處都有唱衰紙媒的聲音;這8年,有其他都市報進入株洲與《株洲晚報》“廝殺”;這8年,其他省市叫好叫座的都市報因無法運營下去紛紛停刊……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株洲晚報》依然堅挺,經(jīng)濟效益依然可觀。筆者主辦的《教育周刊》不僅讀者廣泛,不少市民求學擇校均以此版面內(nèi)容作參考,而且版面連續(xù)幾年拿到市級教育機關(guān)的合作合同,版面的創(chuàng)收最高時達到了一年近百萬元收入。與《株洲晚報》當年的廣告創(chuàng)收數(shù)字相比,這是很小的量,但作為一個周刊版面,與8年前零創(chuàng)收相比,可謂是天翻地覆。而這個變化,是我們踏踏實實干出來的。
都市報要在夾縫中生存,創(chuàng)收是其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育類周刊要想創(chuàng)收,贏得本地學校的共鳴是關(guān)鍵。為此,筆者將周刊定位在主打校園新聞上。
有句老話“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學校都希望宣傳自己想要宣傳的,但如果都按照學校的意思辦,失去了讀者的市場,絕對是不可取的。做周刊版面,新聞性、服務(wù)性一點都不能少,既要切合學校的宣傳點,又要滿足廣大讀者的需要。于是,筆者守在每個學校尋找新聞線索。比如,景炎學校、景弘中學、外國語學校都在做課改,都想宣傳課改。筆者就來研究每個學校課改的不同,將他們的特色宣傳出來。為此,筆者沉下來到各個學校聽課,常常一聽就是一上午。
因為聽課,筆者結(jié)識了許多學校的校長,有機會聽他們聊自己的辦學理念,由此,豐富了稿件內(nèi)涵;因為聽課,筆者還認識了許多的優(yōu)秀老師,這些老師又為后來做周刊提供了大量的新聞素材;因為常跑各個學校,新聞線索自然也就多了,寫出來的新聞?wù)鎸嵱辛?。如,《全國生本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親歷》《景弘中學課改,滿園春色關(guān)不住》《市四中“不一樣”的學校,“不一樣”的課堂》等稿件,學校非常滿意,讀者反響也相當好。筆者寫過一篇《準“朝九晚五”老點子新思考》的新聞,不僅受到讀者的大力響應,還得到時任株洲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程紹光的重視,并作了批示,這篇文章還上了內(nèi)刊,影響相當深遠。
慢慢地,各個學校都積極地與筆者聯(lián)系,提供各種新聞線索。有的學校甚至有專人提供線索。周刊由此邁出了良性循環(huán)的第一步。
各個學校人才濟濟,能采訪到的新聞不勝枚舉。各個學校也都有宣傳經(jīng)費,但如何才能讓學校將宣傳的重任交到我們手上,筆者認為,寫好稿件,并且能交朋友非常重要。
日常采訪,筆者總是跟校長或者老師們多交流。這種交流,不僅限于工作上的交流。比如,有的校長一聊天就能講一兩個小時,每次歸來都會認真捋一捋。下次有機會見面,也會提出自己的想法,一來二去,校長們都還挺喜歡跟筆者聊一聊的;到后來,不少校長召開宣傳工作會議,與會人員中直接就有筆者的名字。有校長開玩笑說,“你就是我們學校的編外員工啊?!绷硪环矫?,筆者也真心跟老師們交朋友。有一年,某校一位主管教學的副校長的妻子過世,筆者得到消息后,從所在城市的西邊趕到城市的最南端,送他妻子最后一程。后來,這位副校長榮升某學校的校長,學校的宣傳工作一直都與筆者聯(lián)系。
在長達8年的時間里,筆者經(jīng)常參加各個學校的宣傳工作會議。為了配合老師們的上課時間,大部分的宣傳會議都會安排在晚上或者雙休日,但筆者從未缺席過。宣傳會議不僅幫助我們摸清宣傳方向,還可以找到一些宣傳幫手。遇上大型宣傳稿件,有更懂校園規(guī)則的老師幫忙,合作起來更加得心應手。正因為有了一大幫老師朋友,筆者每次交出來的稿件都能讓學校、老師、家長滿意。
周刊創(chuàng)辦一年多沒有任何的創(chuàng)收,但相當多的讀者打電話向筆者咨詢各種與教育有關(guān)的事情,各個學校也都在積極提供新聞線索??梢?,周刊的反響非常大。筆者也堅信,水到必然渠成。
某一天,突然有學校的辦公室主任來找筆者,說是校長指示要做個宣傳內(nèi)容。筆者表示,純廣告宣傳不做,只做有新聞性與服務(wù)性的稿件,不能砸了報社的牌子。沒想到,對方回答,看重的就是筆者寫新聞稿的能力和版面的影響力,讓筆者按自己的方向?qū)?,他們認為這樣才有宣傳效果。從這時候開始,周刊的創(chuàng)收終于有了突破。
起初的時候,周刊的創(chuàng)收固定在民辦學校,但筆者在做采訪的時候,一直堅持做公辦學校的采訪。
民辦學校有宣傳經(jīng)費大家都是了解的,公辦學校經(jīng)費緊張大家也是心知肚明,但筆者認為,不能因為要創(chuàng)收就盯著能創(chuàng)收的單位,做好內(nèi)容更重要。遠在株洲郊區(qū)的三丘田有所公辦寄宿中學,辦學條件比較艱難,校長打電話給筆者,希望去采訪寫稿,幫忙呼吁一下。筆者采訪以后,寫了一篇近4000字的稿件。稿件發(fā)出來以后,有人說,你是做創(chuàng)收的,這樣的采訪沒必要,吃力不討好。事實證明,這個稿件得到了學校及教育局相關(guān)領(lǐng)導的重視。
后來,該學校與其他學校合并,搬遷至石峰區(qū),校長第一時間就聯(lián)系了筆者,要求為他們寫一篇新學校面貌的宣傳稿。校長表示,愿意拿些經(jīng)費來宣傳。
類似這種從公辦學校找新聞的事情,不勝枚舉,也確實遇到了旁人說的吃力不討好的現(xiàn)象。但筆者認為,有付出沒有收獲是正常的,想收獲卻一點都不付出是不可能的。
采訪中發(fā)現(xiàn),學校確實很喜歡筆者的宣傳,但如果各級教育機關(guān)都能看到周刊的影響力,效果應該更好。于是,筆者主動跟各級教育單位聯(lián)系做新聞。初中創(chuàng)優(yōu)是株洲市教育局三年重點工作,三年時間,筆者在各個初中采訪了大量的稿件;為此,株洲市教育局聘筆者為“株洲市快樂德育研究會”副會長,將“全市教育系統(tǒng)新聞宣傳工作先進個人”及“關(guān)心教育工作愛心獎”頒給筆者。各區(qū)教育相關(guān)的重點工作,筆者也一個沒落下。
綜上所述,都市類報紙也好,周刊也好,只要肯干,就可以既做出好新聞,又做好創(chuàng)收工作,兩者相得益彰。筆者堅信,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