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圣龍
摘 要 隨著體育事業(yè)快的速發(fā)展,我國現(xiàn)已躍居世界體育強國的行列,人們也不斷增強對于田徑運動的認知。田徑運動在各大賽事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相對于國外一些國家來說我國短跑項目仍有一些差距,當前探究科學有效的短跑速度訓練方法也成為了體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本文基于短跑速度的各項影響條件和訓練方法做出客觀的綜合分析。
關鍵詞 反應條件 影響條件 距離變化 動作頻率
中圖分類號:G822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田徑賽事自開始舉辦以來,職業(yè)運動員都在不斷的挑戰(zhàn)自身極限,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競技精神。隨著田徑運動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競技紀錄被打破,速度成為了田徑運動的靈魂,田徑短跑項目在訓練過程中不斷的探究有效增強速度的方法,更好的開發(fā)人類速度潛能的極限?,F(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為短跑運動提供了更多便利條件,為田徑短跑速度訓練提供了更多科學方法,極大的促進了田徑短跑運動項目的發(fā)展。
1田徑運動中短跑速度的分類概述
1.1反應速度
反應速度可以概括為人體在受到刺激發(fā)生反應的應對效率,反應速度又分為簡單反應速度和復雜反應速度。簡單反應速度是指人在受到信號刺激后產生應答動作時間的快慢,復雜反應是指人產生直觀感受后產生反應,并通過神經(jīng)反射對受到感受進行判斷后產生的應答動作時間的快慢,在田徑運動中反應速度多是以簡單的形式存在,在接收到信號槍指令后迅速完成起跑動作。
1.2動作速度
人體的某一部位能夠快速完成某一動作的能力被稱為動作速度,動作速度又被分為單個性動作速度和整體性動作速度。單個性動作速度完成單一動作時間的長短,整體性動作速度是指人體協(xié)同動作完成的快慢,例如揮舞手臂、多次跳起等動作。在進行動作劃分時會根據(jù)動作發(fā)生時的狀態(tài)分為靜狀態(tài)動作速度(例如人處平躺狀態(tài)下進行的腿部擺動)和動態(tài)動作速度。人體動作的快慢是由神經(jīng)肌肉系統(tǒng)和能源ATP儲備情況所決定的,動作速度是指單個動作或是多個動作組合完成動作后的速度情況,根據(jù)動作發(fā)生的性質,做出性質分辨,應答性動作多是處于條件反射下完成,目的性動作是在中樞神經(jīng)指導下完成。
1.3移動速度
人體在指定方向上位置變化的快慢過程被稱為移動速度,對于田徑運動短跑來說可移動速度分為三種速度狀態(tài),加速狀態(tài)下的移動速度、保持高速狀態(tài)下的移動速度和緩慢減速狀態(tài)下的移動速度,根據(jù)人體在某段時間下完成的距離移動可以算出其移動的平均速度。
2反應速度的影響條件和提升反應速度的訓練方法分析
2.1反應速度的影響條件
反應潛伏期是決定人體反應速度效率的關鍵條件,人體在接收到信號或感官刺激后神經(jīng)發(fā)出指令肌肉產生動作的反應過程。反應的快慢和時間的長短是外界發(fā)出信號刺激后中樞神經(jīng)進行分析后對肌肉發(fā)出動作訊號,肌肉接收信號并做出動作回應的一系列過程。每個人的反應速度都有所差別,影響反應的條件主要有感官的敏感程度,感官越敏感接收刺激信號后反應能力就越強。人體完成的動作一般都是受中樞神經(jīng)指令的控制,中樞神經(jīng)受到刺激信號刺激后完成的動作被稱為條件反射,神經(jīng)的敏感程度越強反應的速度就會越快。肌纖維的興奮程度也會對反應速度造成影響,肌肉處于興奮或疲勞狀態(tài)下反應時會存在很大差別。
簡單反應是短跑運動中主要存在的反應方式,除了人體自身情況影響反應速度外,還會受到一些技術和遺傳學因素等方面的影響,采取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法也能夠有效的提升反應速度。
2.2完整性練習訓練方法
田徑運動短跑項目中,有著完整的系統(tǒng)性運動方式,從起跑動作直到最終觸線都是由單個動作或是動作組合完成的,加強對信號指令的應答反應,能夠有效的提升反應能力。大量重復性的完成起跑動作,根據(jù)外界信號變化做出相應的動作改變或是對運動中的物體迅速做出反應動作等內容的訓練,在運動員前期進入專業(yè)訓練時期具有明顯效果。
2.3分解性練習訓練方法
運動員在進行短跑比賽時所采取的簡單動作反應存在一定的目的性,通過單個動作或運動組合動作的方式來完成跑步動作,要想提升簡單反應速度,應當采用分解練習的方式,將動作速度轉換為簡單反應速度。分解練習不能單獨存在,是基于訓練活動的整體性中的單個步驟來完成,如果只進行分解練習,訓練也將失去意義。分解性是針對分解反應的應答動作做出針對訓練,使運動員能夠在接受信號指令后快速完成相應的應答動作,長期科學的訓練能夠有效的提升簡單反應速度。
2.4變化性練習訓練方法
在完成一系列的常規(guī)訓練后,可以采取相應改練習的方式是身體各項條件處于非常態(tài)的環(huán)境下完成一些反應練習。在進行變化性練習訓練方法的時候主要采取主要幾種訓練方式。相關調查研究人體在受到信號刺激后選擇的接受方式的不同應答動作也會產生不同,在訓練過程中可以改變接受刺激信號的方式,比如聽覺接受信號的方式能夠轉變?yōu)橐曈X接受方式,有效的降低反應時間,快速完成動作。這種訓練方法能夠使運動員處于精神高度集中的狀態(tài)下,根據(jù)實際情況相應的做出強度的增減。
3動作速度的影響條件和提升動作速度的訓練方法分析
3.1影響動作速度的條件
人體肌肉纖維是由人類先天條件決定的,人種不同肌肉纖維的強度也有所差別,肌肉收縮的性質不會發(fā)生改變,但對于運動員來說在訓練過程中能夠有效的改變肌肉收縮形式,動作速度較大程度上取決于肌肉快速活動的能力,肌肉的整體協(xié)調性、局部動作速度和神經(jīng)活動的靈活性都會對整體的動作速度產生影響。
在進行短跑訓練的過程中,專項的差別使運動員進行的訓練內容也存在不同,但各個項目都會注重技術動作和動作速度的有效結合,制約動作速度的條件有很多,只有在訓練過程中不斷的增強身體綜合素質和動作技術水平,才能獲得更好的成績。
3.2加強技術的掌握和實際應用練習
動作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動作速度,在短跑過程中整體性的各項動作標準都會影響最終的成績。在實際訓練過程中通過對技術動作的強化訓練,能夠有效的提升運動員整體的協(xié)調性,在完成各項動作的過程中運動員的肌肉組織和內臟活動會保持一致,通力協(xié)作共同完成各項技術動作,能夠有效的降低人體自身對外界因素的抵抗,提升動作速度。
3.3采用一定的助力練習
在現(xiàn)代田徑比賽的短跑項目中,運動員都會借助一定的人為條件和自然因素來提升動作速度。人為條件是采用一定的助跑設備或是人與人之間產生具有推動作用的力量來提升某一階段的動作頻率,加強動作速度的提升。自然因素是指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對風向的利用或是賽道的坡度進行動作速度的提升,自然因素存在一定的不穩(wěn)定情況在一些戶外比賽中無法進行掌控。
3.4利用后效作用的練習
運動員在進行訓練的過程中會利用一些動作加速器,或是加強訓練器材的重量來提升動作速度。在進行下坡沖刺或是牽引訓練能夠一定程度上提高動作速度,在動作完成后中樞神經(jīng)會處于興奮狀態(tài),對平整的賽道也會保持相同的動作質量,有效的降低應答動作的反應時間。后效作用練習要保持在訓練負荷強度較低的狀態(tài)下,如果處于高負荷訓練中,肌肉會產生一定的疲勞,在實際練習過程中應當加強對后效作用強度和次數(shù)的掌控。
3.5提升訓練難度
提升訓練難度是在特定的時間范圍內進行高強度的快速動作反應練習,在高壓訓練中不斷發(fā)掘身體潛能,提升動作速度。田徑運動短跑中最終的成績取決于快速動作的完成效果和完成比賽的平均速度決定,訓練難度應當根據(jù)運動員不同的個人情況進行相應的調節(jié),安排符合訓練需求的環(huán)境和時間,使運動員能夠以最短的時間完成最多的反應動作,達到增強訓練效果的目的。
4位移速度的影響條件和提升位移速度的訓練方法分析
4.1位移速度的影響條件
人體的反應速度和動速度在特定時間下位置變化的快慢被稱為位移速度,是對人體速度的水平和身體綜合素質的體現(xiàn),位移速度受到的影響條件較多,人體形態(tài)、生理結構、心理狀態(tài)、自然因素、技術條件、物理條件等都會對人體的位移速度造成影響。在田徑運動短跑項目中,運動員的反應速度和各個動作的整體性也會對位移速度產生影響。專項前翼和專項后翼都是通過相應動作能量學的變化來提升人體位移的能力,在運動員進行訓練時會加強專項練習,能夠有效增強移動速度。人類身體素質的綜合水平也存在較大不同,通過后天訓練方法能夠增強體質,加以技術性專業(yè)訓練也能夠明顯的提升各項能力。
4.2專項訓練提升短跑速度
短跑項目的完成過程中連續(xù)動作的頻率和跨度距離變化存在不同,根據(jù)專業(yè)運動訓練角度來說,專項速度練習能夠有效的提升位移速度。運動員在進行訓練的過程中當基礎水平已經(jīng)達標的時候,可以開展一些針對性的專項練習,借助一些外力因素來突破運動速度極限,進行一些高強度的竭速跑等訓練方式,提升中速神經(jīng)對刺激信號的處理能力,使運動員能夠快速的做出反應。對于運動員的速度訓練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打好基礎在進行各項能力水平的提升。
4.3提升力量素質
根據(jù)相關的運動數(shù)據(jù)分析,在短跑項目中力量對于速度也有著較強影響,力量爆發(fā)力和動作技術相結合能夠有效的增強位移速度。上述內容中提到無法改變肌肉收縮性質,但可以改變收縮形式,肌肉收縮形式的不同所產生的爆發(fā)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別,科學的收縮形式能夠增強速度,但在訓練過程中要注意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防止出現(xiàn)運動損傷。
4.4合理安排訓練強度,提升身體負荷強度
田徑運動短跑速度訓練過程并不是單一的,對于人體的綜合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能夠承受系統(tǒng)性完整的綜合訓練。運動員在接受訓練的過程中要對訓練強度根據(jù)實際情況做出調整,進行一些竭力跑等專項訓練內容時,頻率應當加以合理的控制,逐漸遞增身體承受的荷載力量,逐步的發(fā)掘潛力,使身體能夠處于接受并適應的狀態(tài)下,高強度訓練完成后應當對身體機能進行充分檢查,采取一些輔助性恢復手段,保障身體機能的正常運轉。
4.5強化整體技術,提高肌肉放松能力
步頻和步幅是影響位移速度的兩個主要因素。步頻受肌纖維類型和神經(jīng)活動靈活性的制約, 步幅受腿的長度、柔韌性、后蹬技術力量的制約 。這五個因素中,只有柔韌性和后蹬技術通過訓練能得到改善,其他三個因素受遺傳的影響 , 后天改善的程度有限。因此 ,有一定訓練水平的運動員,主要是通過提高步幅來提高移動速度。運動員在接受速度訓練的過程中,高強度或是長時間的訓練會使肌肉處于相對疲勞的狀態(tài)下,即是中速神經(jīng)發(fā)出動作指令肌肉很難快速做出反應動作,在訓練過程中要重視肌肉放松,肌肉放松的能力對移動速度有著較強影響,保持良好的肌肉狀態(tài)能夠保持運動中的肌肉協(xié)調性,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應當避免采取強制放松,而是進行放空狀態(tài)全面放松動作,實際訓練過程中結合科學的訓練方法和一些先進的輔助條件,能夠有效的提升短跑速度。
5結語
田徑運動短跑項目從本質上來講,是運動員力量和速度的較量,在日常訓練過程中應當針對影響因素做出綜合分析,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案,不斷的發(fā)掘運動員的身體潛能,克服短跑速度的影響和制約因素,提升運動員的速度水平,促進我國體育事業(yè)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王廣春,李斌.體育專業(yè)田徑運動課程新增田徑運動訓練器材應用教學內容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7(12):6-7.
[2] 劉昇.科學化訓練背景下我國競技田徑運動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考[J].體育時空,2017(05).
[3] 葉建勝.試述田徑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的作用及方法[J].體育時空,2017(13).
[4] 趙東.四川省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備戰(zhàn)天津全運會訓練周期傷病損傷調查與分析[D].成都體育學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