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霞
摘 要 眾所周知在小教學語文教學中寫作是一項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小學生的喜歡不喜歡寫作及有沒有寫作的興趣是和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學生的寫作熱情的激發(fā)有關系。怎樣提高小學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需要不斷的探索與實踐的新課題。如何來寫作,首先讓學生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把內(nèi)心的情感通過語言文字交流表達出來。
關鍵詞 重視閱讀 觀察生活 正確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關于寫作在《語文課程標準》學段教學目標中就提出“對寫話有興趣”,“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新課程倡導的做法是“讓學生不拘形式,自由表達,讓他們充分享受表達的自由”。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在教學中需要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寫作現(xiàn)狀考慮,有針對性的幫助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踐。
1學生有了閱讀就會有參照去寫作
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動機產(chǎn)生的重要的主觀原因,它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作文的內(nèi)動力。葉圣陶先生說過“閱讀的基本訓練不行,寫作能力肯定不會提高,實際上寫作基于閱讀,教師教得好,學生讀得好,才能寫得好?!睂W生對寫作文產(chǎn)生了興趣,就會持續(xù)地、積極主動的去寫,愿意寫出學生對生活、對周圍環(huán)境所發(fā)生的各種有趣的事把它們寫出來。學生有了寫的愿望經(jīng)過有效的寫作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會有提高。首先鼓勵學生多讀一些有意的課本書,而且閱讀量也要大、廣泛地去閱讀課外讀物、厚積薄發(fā),學生的閱讀范圍也要廣,不必要求掌握了多少,有了大量的閱讀后學生就會有收獲,從自己最感興趣、最喜歡的科目讀起,而后,有目的、有計劃地去建議或推薦一些好的書籍,所謂好的書籍是指那些有著深遠意義,百讀不厭的,無論是思想還是精神層面有所收獲的,比如科普類、童話類、經(jīng)典名著等,使學生對讀課外書發(fā)生濃厚的興趣。在學生有了閱讀后他們愿意把所看到的內(nèi)容表達出來,這就產(chǎn)生了寫作的沖動。在這個過程中,也不要要求快,欲速則不達。此時,建議學生把美好的感受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并逐漸養(yǎng)成寫讀后感的習慣。既對讀物產(chǎn)生深刻的認識,又練習了文筆。
2讓學生多去觀察生活
學生普遍感到寫作困難,最主要的原因是不知道寫什么,如何寫。如果老師不及時引導學生,那么作文教學將會遇到很大的阻力。針對這種情況,作為教師應清除學生寫作文時的畏難情緒,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性活動,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觀察生活。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去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其次多觀察。觀察是說和寫的基礎,教學生在觀察中有順序,有主次。觀察大自然的變化;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多帶學生去感受大自然的變化,帶動孩子走進那絕美的意境,體會詩人的心境。學校和家庭凝結起來,多組織學生參加游覽活動,在游覽的過程中有目的的去啟發(fā)學生抒情、擬人的表達手法。
學校校內(nèi)課外活動的組織,每當活動結束都要求孩子去寫,把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聽到的都寫出來,反復的看、聽、寫的過程中自然會得到提升。要引導學生樂于寫,勤于寫,寫自己的生活,寫自己身邊熟悉的人、物,寫自己最深、最真的感受,以此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因此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師了解到學生從他們感興趣的事做起。比如在寫《冬天堆雪人》這篇作文之前,當冬天的第一場雪下來后。教師組織學生去堆雪人。通過這樣有趣的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堆雪人的那種快樂與情趣。有了這樣的生活體驗后學生在寫作時就有感受,知道如何寫。也可以先在班上進行口頭訓練,鼓勵學生人人參與,把活動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讓他們無拘無束。在此基礎上進行書面訓練,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了作文,寫作興趣隨之而來。
3正確引導學生寫作文
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除了多讀多寫,還應掌握一定的作文知識。這方面的訓練主要是通過兩個途徑來實現(xiàn)的。一是每兩周一期的手抄報。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因此我以報的形式安排了一定的作文知識,潛移默化地教會了學生。二是通過組織的閱讀課借助閱讀的文章向?qū)W生教授作文知識。小學生最常見的是記敘文,而記敘文又分為記事和記人。這兩類文章小學生都應掌握其寫法。
于是,利用閱讀課,教師可以提供了幾篇典型的記敘文,為此,結合學生的作文寫作實際,開展《怎樣使文章詳略得當》、《怎樣寫典型人物》等專題供學生討論和交流。這樣一來,例文加講解,學生作文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4做好批改、講評是激發(fā)學生習作動機的催化劑
能獲得成功和榮譽是誘發(fā)習作動機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梢哉f讓學生獲得獎勵、品嘗成功是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習作動機的催化劑,是習作興趣延伸的重要保障。
作文交上來后,我對每個學生的作文都進行認真地批改。在給學生批改作文時,我常用一些激勵性的評語,把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挖掘出來。對于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如錯別字、用詞不當、句子不完整等等,用上固定的修改符號給學生標出來,讓學生自己修改,培養(yǎng)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碰到好的作文除了應及時表揚外,還可以在全班同學面前讀一讀,投到校報上,激發(fā)同學的寫作信心。在分享習作的過程中,讓其他同學感受一下同學的能力,更好地促進寫作的發(fā)展。
總之,作文教學沒有固定的教學模式,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去思考和實踐,多寫些學生熟習的人和事。這樣的寫作才有內(nèi)容和情節(jié)。只有循序漸進、大膽改革創(chuàng)新,小學生的作文水平才能得到提高。作文是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寫作能力的高低,在生活中的應用是無處不在的,所以,從小就培養(yǎng)其寫作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意義也是深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