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錦
摘 要 “文學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文章亦如此;在十幾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越來越理性地認識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價值,用“生活即教育”思想開發(fā)寫作資源;通過感性閱讀積累寫作素材,學習寫作之法;用“教學做合一”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激發(fā)寫作熱情??傊趯懽鹘虒W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之際,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將始終伴隨著我們,引領(lǐng)我們向前進。
關(guān)鍵詞 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 感性閱讀 教學做合一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在農(nóng)村中學從事語文教學十幾年,閱作文無數(shù),常常發(fā)現(xiàn)不少作文內(nèi)容似曾相識,有時甚至一個班都是相同的素材。一次布置寫“我的母親”的作文,交上來后發(fā)現(xiàn)幾乎相同的贊美母愛的語言,幾乎相同的筆調(diào),幾乎相同的結(jié)構(gòu),幾乎相同的素材,要么是母親背自己上醫(yī)院,要么是母親給自己送傘,千篇一律,難道天下的母親都一個樣的嗎?是學生少了母親的關(guān)愛嗎?當然不是。那為什么學生寫作的素材如此單一乏味,虛假空洞,這在拷問著我們語文老師。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那么,作文寫作的源泉在哪,我們?nèi)绾稳ラ_辟,如何讓寫作不再成為一潭死水,而是成為一泓清泉,充江活力,取之不竭,用之不盡。我在閱讀陶行知的教育理論的時候,似乎有所感悟,也許可以把“生活教育”理論與“教學做合一”理論貫穿于作文教學之中,從生活教育的角度,切實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1立足生活,開發(fā)寫作資源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泵總€學生都生活在這個社會中,這生活就是活的素材呀。
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力求把社會生活中積極美好的方面和動人的事件、歡快的感情寫出來,鼓勵學生全景式的掃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動心靈的寶藏,寫真人真事,抒真情實感?!吧瞠q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比~圣陶老先生這句哲語,生動地闡述了生活與文章的關(guān)系。作為教師應當讓作文教學的課堂面向生活,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會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盡可能擴展學生的生活空間,豐富學生的感性經(jīng)驗,讓他們在社會、學校、家庭的生活實踐中觀察、認識、體驗,在平凡中發(fā)現(xiàn)不平凡,在平淡中尋找新奇,開拓視野,增長見識。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高妙的作文之道往往是在這樣不知不覺中“悟”出來的。寫作文“必須尋到源頭,方有清甘的水喝”,這“源頭”就是我們的五彩繽紛的生活,讓生活成為學生自己真正的創(chuàng)作源泉。但也不要回避遇到的不良方面,要教育學生敢于面對有違社會規(guī)范、道德的現(xiàn)象,要激起他們的憤慨,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勇敢地開展批評,而作文正是表達自已感情和態(tài)度的一種有效手段。如果能這樣培養(yǎng)學生的話,作文的天地也就更廣闊了。
2感性閱讀,從文學作品中汲取養(yǎng)分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博覽群書,啟智慧之眼,開智慧之窗。”這說明了閱讀和寫作的關(guān)系:讀是吸收,是基礎(chǔ);寫是表達,是運用。陶老所提倡的教學做合適用于寫作之中,我們未嘗不可以這樣來理解:我們不可能每件事都去做了才寫作,而閱讀作品——也是別人的生活的反映,從閱讀中積累素材,學習寫作之法,啟發(fā)學生的思索,在解讀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體驗與觀點,從而到了不吐不快,不寫不快的境界。因此,把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緊密結(jié)合起來,做到以讀促寫,以寫帶讀。我最深的體會是:緊緊抓住學生的課內(nèi)外閱讀不放,才是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和寫作能力的最佳途徑。語文閱讀教學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能力,需要教師運用科學的理論,較有成效的方法進行閱讀訓練,這樣才可以打開學生的思路,使他們的思維始終處于亢奮狀態(tài),有助于將被動閱讀改變?yōu)榉e極閱讀,將被動地接受訓練轉(zhuǎn)變?yōu)橹鲃拥丶尤胗柧殻瑢C械的記憶變成理解性記憶。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完成了思維從低級到高級的轉(zhuǎn)化,同時也從思維的封閉型走向開放和創(chuàng)造型。
3教學做合一,激發(fā)寫作熱情
每一個孩子都有要成長、要發(fā)展的本性,而激發(fā)孩子主體要學習的動機,對作文教學特別有作用,如果教學對促發(fā)學生主動性沒有效果的話,那么,這種教學是沒有意義的。因此,寫作不是單純著眼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而重視語文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生活中的問題,積極引導孩子加深對生活的感悟和體驗,培養(yǎng)孩子關(guān)注社會,觀察社會,提高對社會問題的思考能力,并在積極主動的寫作實踐中提升寫作能力,提高語文綜合素質(zhì)。
“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寫作就是死寫作,而如果我們注重實際,把教學做也運用到寫作中來,讓寫作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那寫作就能煥發(fā)出生機,真正創(chuàng)造出一片至純至美的寫作之“陶”花源。
參考文獻
[1] 管建剛.我的作文教學革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 王文嶺.陶行知論創(chuàng)造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3] 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4] 廖瑜.陶行知新教育思想及其現(xiàn)代價值[D].成都:四川大學,2006.
[5] 李海燕.陶行知創(chuàng)造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