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健 王建坤
摘 要 伴隨著在線大規(guī)模公開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的興起,天津工業(yè)大學與智慧樹平臺合作,集優(yōu)勢師資力量打造了“紡織與現(xiàn)代生活”MOOC課程。該課程以其學習主體自主化、交互式平臺集成性、知識碎片化、評價多樣化等特點,取得了一些成績。在為紡織學子及相關從業(yè)人員帶來學習機遇、提供更好的享受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機會的同時,其自身教學弊端也在逐步暴露。本文通過對學習者學習動機、學習行為、論壇參與情況及活躍度等進行分析,研究了在線交互式學習模式下如何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 紡織 MOOC 見面課 交互式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1.023
On the Problems of MOOC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xtile Education and
Online Interactive Learning
—— Take "Textile and Modern Life" for Example
ZHAO Jian, WANG Jiankun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extile Institute, Tianjin 300387)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ise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cooperated with the Tree of Knowledge platform and set up the MOOC course of "Textile and Modern Life" with the advantage of teachers. The course has achieved some successes such as the independence of its learning subjects,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active platforms, the fragmentation of knowledge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evaluation. While bringing opportunities for learning to textile students and relevant practitioners and providing better access to 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ir own teaching are gradually being expos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earner's motivation, learning behavior, participation and activity of the forum to study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under the online interactive learning mode.
Keywords textile; MOOC; meet class; interactive learning
天津工業(yè)大學紡織學科是國家重點學科,目前已入圍雙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凹徔椗c現(xiàn)代生活”MOOC課程是天津工業(yè)大學集紡織優(yōu)勢資源,以體現(xiàn)紡織特色、突出紡織在現(xiàn)代生活中重要性為目的的平臺課程,系我校紡織學院新生作為了解、入門紡織專業(yè)的必修課程,同時也為廣大兄弟紡織院校、相關從業(yè)人員提供了很好的學習資源。
自2015年秋上線以來,已有近3000人先后通過智慧樹平臺進行了學習?!凹徔椗c現(xiàn)代生活”課程設置緊密結(jié)合實際,以“現(xiàn)代生活中有那些紡織的元素,用到那些紡織的產(chǎn)品”為鍥入點,涵蓋了認識紡織、紡織面料的風格及應用、紡織與新型服裝、紡織與現(xiàn)代產(chǎn)業(yè)、紡織品染色與整理等五大版塊,內(nèi)容豐富、知識點由淺入深。隨著課程開設、選課學校的日益增多,本課程改革也在不斷地推進,并堅持每學期更新紡織前沿知識和習題庫。本課程的學習主體是來自于設立了紡織工程相關學科的院?;蚺c紡織有歷史淵源的院校,興趣選課者比例較低。筆者結(jié)合幾年來課程運行經(jīng)驗和遇到的問題,對在線交互式學習模式下如何提高教學效果以及未來的運行改革方向作了探討。
1 “紡織與現(xiàn)代生活”MOOC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 學生對平臺應用模塊不熟悉
作者在通過網(wǎng)絡回答學員在線問題和見面課過程中的反饋發(fā)現(xiàn),少部分學員對平臺模塊不熟悉,常見問題包括:A)提問受到限制,誤操作、提問論壇版塊混亂、附件上傳不正確。結(jié)果導致教師在回答問題時錯過問題信息、甚至無法獲取問題,進而使學生問題無法及時解決。B)對學習進度要求理解有偏差。有些同學集中時間兩天內(nèi)把全部視頻、測試完成,想“集中力量辦事情”,這在學習過程中,尤其是網(wǎng)絡學習中是不可取的學習進度要求有一定的閾值,過快或過慢都會影響系統(tǒng)的評價。C)部分同學為了節(jié)省資源,以小組、宿舍為單位進行觀看,而平臺只識別本賬戶進度,無法體現(xiàn)、評價集體學習效果。D)課程資源豐富,學生沒有充分利用,每章的講義、PPT、相關視頻均已在課程資料、分享版塊上傳,可自行下載,查漏補缺;各視頻時長、相應章節(jié)進度可在教學計劃版塊查看,以便學生合理安排時間。
1.2 學生對MOOC的接納度
MOOC作為新生事物,學生對其充滿新鮮和好奇,然而開放式的教育方法往往會導致有些學生不適應,甚至抵觸。例如,我校實行了“無手機課堂”,提高了學生上課專注力,產(chǎn)生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這與MOOC在線學習的理念無疑是“相悖的”,我校與智慧樹平臺合作開發(fā)、發(fā)布了智能手機、平板應用終端,學生下載安裝后可隨時觀看。盡管如此,學生在課堂見不到老師,僅通過觀看視頻完成課程的學習,缺乏及時互動、實時交流。開設的論壇為師生的學習互動開辟了新的渠道,為大家提供了暢所欲言的平臺。然而由于課程本身的開放性,缺乏有效的限制,部分學生隨意粘貼、轉(zhuǎn)發(fā),有些內(nèi)容甚至本身有錯誤,有些學生進行刷屏,甚至當成社交工具,使教師尋找有價值的提問信息存在一定困難。有的學生和教師甚至認為手機、電腦無法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熱情,對MOOC課程接納度不夠,高輟學率(drop-out rates)在MOOC進行中時有發(fā)生。[1]
1.3 MOOC的成績與評價
成績對于學生來說是直接評價學習成果的最佳量度之一。進度評價、章節(jié)評價、期末考試評價是MOOC平臺常用的指標。[2]由于本課程為在線課程,進度評價要靠網(wǎng)絡連接、實時數(shù)據(jù)傳遞來進行。有些同學為節(jié)約時間、提高效率,將視頻集中緩存后進行學習,導致進度評價存在誤差,老師不能有效掌握學習進度和學習效果,影響課程計劃的制定和進行。章節(jié)評價是為了檢查學生對本章節(jié)內(nèi)容的掌握程度而設置的,其題目有該章節(jié)題庫自動生成。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nèi)答題后,系統(tǒng)自動給出成績。本課程期末考試的進行一般安排在課程學習的最后兩周,學生在完成所有視頻學習、章節(jié)測試后,在規(guī)定的時間節(jié)點完成考試。通常MOOC課程的選課人數(shù)規(guī)模達千人,以上幾個指標將評價細分量化、給出相對客觀的評價,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教師的勞動強度。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通力協(xié)作”,在考試過程中,多人協(xié)作作答,導致成績評定存在偏差,無法客觀反映學習效果。
2 問題解決辦法的探討
2.1 詳解平臺應用
部分同學對平臺應用不了解,課程組決定在學期伊始的第一節(jié)課請課程網(wǎng)站設計人員和專業(yè)教師詳解平臺應用,演示使用過程,并制作導學視頻。使學生能夠正確的使用平臺,順利開展學習。此外,課程組還設置了課程專員、平臺設置了在線客服,為同學們實時答疑解惑,解決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對網(wǎng)站后臺維護和內(nèi)容更新進行了講授。這樣,使課程組的老師和學生使用起來更加得心應手,有利于學習的順利進行。
2.2 提高課程的接納度和認可度
如何提高課程的接納度和認可度呢?首要的是提升教學服務質(zhì)量。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服務理念已被大家廣泛認可。[3]要想提升高等教育服務質(zhì)量,其服務必需要有針對性、重點突出、目標明確。[4]在MOOC學習過程中,針對學習動機不強、學習進度落后的學生,首先要鎖定目標,進行督促,及時跟進,“靶向治療”,逐步提高對課程的興趣。其次,在課程改革過程中,與相關院校合作,將“紡織與現(xiàn)代生活”MOOC課程設置為任選課、限選課,甚至必修課,與學分掛鉤。學生可通過在線學習獲得學分,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降低輟學率。最后,多途徑開展交互式學習。針對論壇存在的問題,設置關鍵詞過濾,減少重復帖,增設禁言功能,避免了惡意刷屏。在評價策略上,教師端可針對論壇提問、回答進行加減分,并以不超過10分的分值(百分制)計入到總成績中。
2.3 多方位的客觀評價
目前,MOOC課程的評價主要通過在線完成。Konstan等提出,鑒于MOOC的特點,要發(fā)展多角度、綜合的評價方法。[5]基于對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學MOOC學生的調(diào)研報告發(fā)現(xiàn),面對面的傳統(tǒng)教學(face to face)和純在線學習(online only)方式相結(jié)合的教學效果更好。[6]為此,課程組為有條件的學校增設了見面課,在見面課中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已學知識的機會,而且還引入了話題討論,提高了大家的學習熱情,并將見面課成績以10%的比例計入總成績。此外,在論壇設置了詳細的評分規(guī)則:在線筆記超過10次,每條超過200字,不含違規(guī)關鍵字,經(jīng)分享公開,點贊超過10條,自動觸發(fā)加分機制;正確回答問題,經(jīng)教師評價也可進行加分;最有價值貼每周公開評選,前3名可獲得5分;被系統(tǒng)、教師判定為垃圾帖可每貼減分1分,并禁言一天等。這樣,增加了論壇活躍度,激發(fā)了大家的學習積極性,也有效地促進了學習進度。
3 結(jié)語與展望
MOOC作為高校教育的新生事物,其課程內(nèi)容豐富、質(zhì)量上乘,為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的共享提供了很好的平臺,正處于蓬勃發(fā)展的階段,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歡迎。通過對現(xiàn)有問題的剖析發(fā)現(xiàn),提高學生參與度、加強評價方法是需要著重提升的地方。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教育服務質(zhì)量、創(chuàng)新豐富評價策略,可有效彌補MOOC課程的局限,使其成為提升個人能力、迎接未來挑戰(zhàn)的大學教育、全民教育新選擇。作為“雙一流建設”學科,MOOC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臺。隨著MOOC的發(fā)展,就高等教育來說,網(wǎng)絡在線教學無論是對于即將面臨的高考改革宣傳招生問題,還是促進教育資源共享、不同地區(qū)教育公平,都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QUINN A,LEMAY G,LARSEN P,et al. Service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J].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 Business Excellence,2009.20(2):139-52.
[2] SANDEEN C.Integrating MOOCS into Traditional Higher Education:The Emerging“MOOC 3.0”Era[J].Change:The Magazine of Higher Learning,2013.45(6):34-9.
[3] 鄭杰.教育服務是一項特殊的服務[J].全球教育展望,2003.32(1):70-3.
[4] 顧佳峰.高等教育服務質(zhì)量研究——以北京大學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6):5-10.
[5] KONSTAN J A,WALKER J D,BROOKS D C,et al.Teaching Recommender Systems at Large Scale: Eval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rom a Hybrid MOOC [J].ACM Trans Comput-Hum Interact,2015.22(2):1-23.
[6] KLOOS C D,MU OZ-MERINO P J,ALARIO-HOYOS C,et al.Mixing and blending MOOC Technologies with face-to-face pedagogies;proceedings of the Glob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nference (EDUCON),2015 IEEE,F(xiàn), 2015[C].IE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