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春燕
性教育這個話題讓很多領導和家長恐慌,只因為包含“性”這個字,雖然后面是“教育”,但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的觀念作用下還是能避就避,盡量讓自己不直面這個問題。在我小的時候對于性話題也是避之不及,心里不能想,口中不能提,否則就是一個道德敗壞的女人。然而人的生長發(fā)育和心理變化是客觀的,我們誰又能逃脫得了自然規(guī)律呢?
一、規(guī)避性的教育對人的發(fā)展不利
我的青少年時代就是羞于談性、規(guī)避性的年代,好多男生因為我羞怯故意在我面前說一些敏感話題或者帶有色情的語言,我只覺得屈辱,又找不到合適的語言回擊。常常是又羞又氣,只好躲避,盡量不跟他們接觸。對性的羞恥心嚴重影響了我的自信心,我不能很好地悅納自己,表面冷傲背后隱藏著極大的自卑心理,這簡直成了不能觸碰的最容易打擊到我的無形利器。到了青春期我開始喜歡男生了,會不自覺地想跟他們在一起說話,主動尋找機會與他們出去玩。但想不出來自己為什么會這樣,暗暗責怪自己,可又忍不住喜歡,心里總是充滿矛盾,無形中又加重了自卑的心理。
回想起童年時期缺失性教育給我?guī)淼呢撁嬗绊懻媸峭Χ嗟?,首先不能很好地悅納自己,童年期對自己的性別不接納,甚至憎恨女性身體,每天都幻想自己是個男孩;長大后對自己的外貌不接納,總覺得自己長得很丑,沒人會喜歡我;后來因為被同學語言騷擾后嚴重損傷自尊心,感到難堪,抬不起頭,憤懣又無處發(fā)泄,好在天性豁達,才沒有引起什么心理疾病,但是對我的個人發(fā)展十分不利,直到成年之后的工作發(fā)展及親密關系的建立都受到很大影響。由此我認為從性的角度對青少年進行自我接納的教育能最快地建立自信心,也能使青少年的心態(tài)最陽光,并以坦然、從容的姿態(tài)與同齡人交往。
二、偶遇名師,確立了開展學校性教育的工作方向
我是2009年開始正式接觸心理學,主要學習心理學和心理咨詢技術,考取二級心理咨詢師證書之后繼續(xù)探索研究相關專業(yè),作為一名教師當然更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所在市教育局領導十分重視教師和學生的心理健康,2008年就開展心理健康輔導員的培訓,并鼓勵教師報考心理咨詢師,我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下開始了我的心理咨詢之路。
學習了才知道,心理咨詢也好,心理健康教育也罷,涵蓋的知識太寬泛了,博大精深,特別是心理咨詢技術,各種療法讓人眼花繚亂,我也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學習哪一個,又似乎哪個都應該學。偶然在微博上看到一則消息,13歲男孩致使9歲女孩懷孕并說他會負責,后來我關注了此類事件,發(fā)現(xiàn)孩子性犯錯、性犯罪的案例很多。適逢北京一家心理機構開展心理學家全國各地巡講活動,我特別榮幸地認識了我的恩師方剛博士,他講的性教育理論讓我耳目一新,我突然找到了撫平我傷口的良藥,多年的疑難問題終于尋到了答案,同時也確定了我心理學道路上前行的方向。
我的性教育之路可謂困難重重,摸著石頭過河,提心吊膽,膽戰(zhàn)心驚,驚異未定之際可能又要遭到風吹雨打,首先一個問題,既然大家都知道性教育重要可為什么到現(xiàn)在還不能欣然接受,顧慮重重呢?傳統(tǒng)觀念根深蒂固,對于性可以偷偷做,卻不可以公開說。還有就是很多人長大了才懂性知識,大多數(shù)人都這么過來的,慣性思維,缺少觀念更新。最最重要的是不相信性教育的專業(yè)性,很多人都以為性教育就是講生理知識,就那點事兒,長大了就懂了。然而社會發(fā)展了,信息發(fā)達了,整個社會的各個角落都充斥著性的信息,就因為我們規(guī)避增加了神秘感,所以好多青少年都去“探索”“嘗試”,問題來了家長、教師趕緊想著怎么應對,可教育卻不是這么簡單。
好的性教育應該是人格全面成長的教育,而不是只講性生理知識,我跟我的同事說:性教育從孩子出生那一刻就應該開始了。他以恐怖的表情慘叫:這也太早了吧!恰恰是因為有太多人存在誤解,所以好多家長不敢談,羞于談,覺得不該談,結果孩子犯錯了,頓足捶胸,狠批孩子:“你怎么這么不要臉?”難道這全是孩子的錯嗎?
三、堅定信念,做好性教育——人格全面成長的教育
性教育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性教育也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家庭教育理念和性教育理念應該保持一致。很多人知道性教育的重要性,也懂得當今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全球化的現(xiàn)實,性教育勢在必行。但大多數(shù)人會有各種各樣的擔心,因為“性”太具誘惑力了,因為“性”始終是最敏感的話題,也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很難避免犯錯的一個方面,可是為什么會這樣呢?人哪有不犯錯的?性犯錯就那么讓人恐慌嗎?我們成長的路上,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會為我們講述好多知識和道理,苦口婆心地教導我們,唯獨“性”,誰也不會告訴你?!氨亲訛槭裁磿煌??”都會告訴你怎么回事,“我從哪來的?”大概沒人去告訴你精子與卵子的結合才有了你,更不會告訴你如何結合。好多人堅定地認為孩子不需要懂這個,他也學不會怎么處理性問題,就告訴他你現(xiàn)在不需要知道,學習為主,長大再關心這個,可是孩子真的聽我們的嗎?事實證明,這種教育方式沒有成功,因為缺失性教育而導致的性犯錯和性犯罪會造成個人一生的悔恨,家庭的破碎和社會的不安定。
性教育是通過講生理知識讓孩子學會處理與性相關的事務,教會他們對自己和他人負責,愛自己,愛他人,是人生觀、價值觀、責任感全面成長的教育。我從2012年開始學習性教育,并一直關注青少年的性心理發(fā)展,也嘗試著給學生滲透性教育知識。在這五年之中,我不斷地學習關于性教育課程,也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地實踐。青少年性教育是我今后的工作方向,也是我研究的目標,是我畢生執(zhí)著探索、為之付出且甘于奉獻的事業(yè)。
我堅定地認為我是真的關心孩子的教師,也是一個真正懂教育的教師,但在我學習性教育之前我不是,我只是一個有著失敗經驗的家長。我的人生經歷告訴我,作為父母沒有正確的性教育理念,那會影響孩子的事業(yè)、擇偶、家庭、社交以及健康。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決心致力于這項工作,雖然因為傳統(tǒng)觀念困難重重,阻力很大,但是對于真正想回饋社會,真正愿意為青少年服務的教師來說,是不會懼怕困難的,因為我有堅定的信念,專業(yè)的知識,愛人之心,容人之量。希望我們的性教育先行作用于孩子,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帶動整個社會都能樹立“賦權增能,坦然談性”的理念,減少性犯錯和性犯罪,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夠健康成長,讓我們的社會更安定更和諧。
作者系黑龍江省五常市民意中心學校心理健康教師,曠達心理咨詢服務中心主任,中國性學會性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