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勝
《西游記》這部難解讀的寓言奇書,猶如蘇子筆下的廬山,“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由于讀的人所站的角度不同,得出豐富多彩的結(jié)論,都屬于諸多“真面目”中的一個面相,這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孫悟空為什么會被菩提祖師逐出師門,粗讀,總覺得書中埋了一個不曾點破的啞謎;不過從武術(shù)的角度來看,卻是一件很明白的事。
首先從菩提祖師的形象說起。孫悟空初到菩提祖師門下時,兩人有一段關(guān)于學道的對話。詩人林庚在《西游記漫話》里評論道:“對話中的‘打市語正透露出菩提祖師身上的江湖習氣。孫悟空的師父號稱菩提祖師,取的是佛家的名字,可是又被人稱做神仙,因此從打坐參禪到陰陽五行,似乎都在教習之列。但具體說來則無非就是三教九流,五花八門,采石煉丹、占卜算卦和預知吉兇的大雜燴,不過是些江湖上謀生的手段而已?!?/p>
詩人林庚的看法其實值得商榷。先不談反諷這一層意思(美國漢學家浦安迪認為,“反諷”是明清小說四大奇書的顯著敘述特色),單從書中菩提祖師顯露的道術(shù)來看,他是不折不扣的真才實學,是融合各方道術(shù)為一爐的一代宗師。孫悟空上天入地拜師,初心是“道心遠慮,道心開發(fā)”,求個“長生不老”之術(shù),也是融“道”“術(shù)”于一身,“道”其實就在“術(shù)”中。剝離“道”“術(shù)”這個謎題,最根本的議題是,孫悟空其實是去學“藝”。
關(guān)于《西游記》的真正作者和具體成書時間,雖然一直存在爭議,不過,該書成書于明清時期,卻是一個不成問題的公論。明清時期,正是民間武術(shù)興盛之時,這種風氣,不知不覺被《西游記》作者寫入書中。
孫悟空去學藝,最重要的,是學武藝。菩提祖師也不是如林庚所說是“江湖上謀生”的“市井師父”而已,而是門規(guī)森嚴的一代武學宗師。菩提祖師傳藝和逐孫悟空出師門,都合乎江湖規(guī)矩。
舊時師父收徒,大多都是通過熟人介紹,撞上門來拜師很少。江湖兇險,來路不明的人,敵我難分,明為拜師暗有目的的徒弟有之。
孫悟空拜見菩提祖師,沒有熟人介紹,只是聽樵夫說起。菩提祖師難免對他會有一通盤問。這是師父收徒的第一道江湖經(jīng)驗。
美猴王一見,倒身下拜,磕頭不計其數(shù),口中只道:“師父,師父!我弟子志心朝禮,志心朝禮!”祖師道:“你是那方人氏?且說個鄉(xiāng)貫姓名明白再拜?!焙锿醯溃骸暗茏幽藮|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弊鎺熀攘睿骸摆s出去!他本是個撒詐搗虛之徒,那里修甚么道果!”猴王慌忙磕頭不住道:“弟子是老實之言,決無虛詐?!弊鎺煹溃骸澳慵壤蠈?,怎么說東勝神洲?那去處到我這里,隔兩重大海,一座南贍部洲,如何就得到此?”猴王叩頭道:“弟子漂洋過海,登界游方,有十數(shù)個年頭,方才訪到此處?!弊鎺煹溃骸凹仁侵饾u行來的也罷。你姓甚么?”猴王又道:“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賠個禮兒就罷了,一生無性。”祖師道:“不是這個性。你父母原來姓什么?”猴王道:“我也無父母。”祖師道:“既無父母,想是樹上生的?”猴王道:“我雖不是樹上生,卻是石里長的。我只記得花果山上有一塊仙石,其年石破,我便生也?!弊鎺熉勓园迪驳溃骸斑@等說,卻是個天地生成的,你起來走走我看?!焙锿蹩v身跳起,拐呀拐地走了兩遍。
盤問了一通,問明來路,菩提祖師終于感到踏實,在下一段,祖師馬上就是“笑道”。
收下孫悟空為徒之后,菩提祖師并沒有馬上就教他真功夫,而是教他“灑掃應對,進退周旋之節(jié)”七年。溫州民間有個說法,去師父家學功夫,先要給師父倒三年尿壺。端尿壺、“灑掃應對,進退周旋之節(jié)”,從大里說,固然是為了磨徒弟心性,不過還有一層不能道破的作用,這其實是師父對徒弟的考驗,考驗學藝之心是否堅決,忍受不住的徒弟會知難而退,順便也是被師父淘汰,留下的是執(zhí)著的肯吃苦的。
平心而論,菩提祖師對孫悟空的考驗還算客氣斯文。在舊時武林,師父對徒弟的考驗,還有做基本功和抽打。
來習武,師父先讓徒弟扎一年馬步,想學八卦掌,先蹚泥步走圈走三年,其他什么都不說。扎馬步和走蹚泥步,都是基本功,長久下去,是非常乏味,甚至非常痛苦。忍受不?。磕悄阕吆昧?。師父的淘汰機制又啟動了。
如果徒弟忍受住了基本功的考驗,那就是好處無窮,體會出不一樣的味道。武術(shù)中的絕學,說開了,其實就是苦練基本功,但是又不是低頭苦練,而是需要師父隨時指點。以八卦掌為例,走步時,馬要低,腳如蹚泥,步法練好了,再加上手上的動作,自然就能事半功倍。
扎馬步也是同樣的功能。據(jù)說溫州武術(shù)宗師“道士旺”十七歲時拜武術(shù)名家蔣幼山為師,蔣幼山也是先不教他功夫,讓他扎一字馬,其他什么都不說。“道士旺”就在蔣幼山家像樹一樣一直扎下去。有一日,有客來訪,仆人端著茶從“道士旺”身后走過,“道士旺”身體自動發(fā)勁,把端茶的仆人打出去了。蔣幼山聽到動靜,起身出房間一看,嗯,火候到了,可以教“道士旺”功夫了。
老派教育,各行各業(yè)普遍有師父打徒弟的情況。私塾里要挨手板,和尚打坐要挨香板,學戲更是一天到晚挨打。徐皓峰在《武人琴音》一書中認為,這“有其道理,打一下是給肌肉刺擊,更新原有的生理習慣,學藝會快”。
舊時學武挨老師打,確實“有其道理”,而且還有好幾層道理。首先,學打人先要學會挨打,其中包括抗擊打能力的訓練,以及被打時的瞬間反應,在師父那里挨了一段時間打之后,師父打過來的拳,慢慢地徒弟就能接住了,這時,師父是開心的,說明徒弟功夫有長進了。如果沒有經(jīng)過這層訓練,出門打架,第一場必定會輸。
還有一層道理,抽打也是提醒。打拳時,最忌諱馬步松掉,所以,師父會在徒弟耳邊一再提醒:“馬步要扎牢?!碑斔鸟R步一松掉時,師父常常會起一鞭腿打在他的馬步上,為了不能讓馬步倒掉,就會同時往外一撐,這是對馬步的加強練習。如果馬步被師父踢倒了,你的馬步就是沒用的。
另外一層道理,這也是一種淘汰機制,又是通向原點,受不了師父的毆打,那你走好了。
《西游記》里的菩提祖師也是手握戒尺,生氣起來,咄的一聲,跳下高臺,指定悟空道:“你這猢猻,這般不學,那般不學,卻待怎么?”走上前,將悟空頭上打了三下,倒背著手,走入里面,將中門關(guān)了,撇下大眾而去。
這是明清習武時的常見場面。
孫悟空的頭被菩提祖師這么“咚咚咚”打了三下之后,一點也不惱,只是滿臉賠笑,已打破盤中之謎。孫悟空經(jīng)過了淘汰這一關(guān),開始向“入室”弟子邁進。
舊時師父收徒,徒弟分幾等。最疏遠的是隨便教幾招,這種人,甚至連“徒弟”的名稱都算不上,如斜月三星洞旁打柴的樵夫。
樵夫笑道:“實不瞞你說,這個詞名做《滿庭芳》,乃一神仙教我的。那神仙與我舍下相鄰。他見我家事勞苦,日常煩惱,教我遇煩惱時,即把這詞兒念念,一則散心,二則解困,我才有些不足處思慮,故此念念,不期被你聽了。”猴王道:“你家既與神仙相鄰,何不從他修行?學得個不老之方,卻不是好?”樵夫道:“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養(yǎng)育至八九歲,才知人事,不幸父喪,母親居孀。再無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沒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發(fā)不敢拋離。卻又田園荒蕪,衣食不足,只得斫兩束柴薪,挑向市廛之間,貨幾文錢,糴幾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飯,供養(yǎng)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武林里有句行話,叫“窮文富武”,有錢有閑了,才有精力習武,習武也是為了能守住家院。我一向覺得,這四個字可以接上孔夫子說的那句話:“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窮文富武。”
可見樵夫與菩提祖師的學道緣分還沒到,這也是為陪襯孫悟空和菩提祖師之間的師徒情誼。
稍微親密的,入師父的門,就成為“入門”弟子。黃飛鴻公開傳授的拳是虎鶴雙形,楊澄甫公開傳授的拳是楊氏太極套路,兩套拳都打得很漂亮,好收學費。那些打虎鶴雙形或楊氏太極套路的,都是黃飛鴻或楊澄甫的弟子,這也只是“入門”弟子。
師父再從“入門”弟子中選出最親密的“入室”弟子?!叭胧摇钡茏泳褪顷P(guān)起門來教殺招和絕活?!叭胧摇钡茏邮强梢詡魇谝吕彽?。
舊時“入室”弟子是給師父擋死的。李存義上戰(zhàn)場、入巷戰(zhàn)均是尚云祥護在身后擋冷槍。擋死,也是擋事。中華武士會開辦之初,立了百日擂臺,為服武行同道,為向市民宣傳,尚云祥是擂主,鐵打的營盤。
悟空不敢驚動,即跪在榻前。那祖師不多時覺來,舒開兩足,口中自吟道:“難,難,難!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閑。不遇至人傳妙訣,空言口困舌頭干!”
《水滸傳》里的阮氏三雄說,這一頭顱熱血只賣給識貨的。世間識貨的人少,何況是要把最為金貴的絕學授予徒弟。菩提祖師的這句“難,難,難!”是一句掏心子的話。明師難尋,同樣的,好的徒弟也難尋。徒弟在選師父;同樣地,師父也在選徒弟。
悟空應聲叫道:“師父,弟子在此跪候多時。”祖師聞得聲音是悟空,即起披衣盤坐,喝道:“這猢猻!你不在前邊去睡,卻來我這后邊作甚?”
菩提祖師心思縝密,事到臨頭了,還想最后考考孫悟空,看他是自己悟道還是蒙對的。
悟空道:“師父昨日壇前對眾相允,教弟子三更時候,從后門里傳我道理,故此大膽徑拜老爺榻下?!弊鎺熉犝f,十分歡喜,暗自尋思道:“這廝果然是個天地生成的,不然,何就打破我盤中之暗謎也?”
到此,孫悟空才通過菩提祖師的層層考驗,成為他的“入室”弟子。
菩提祖師對“入室”弟子孫悟空可謂是按其習性,諄諄教誨,關(guān)愛有加。我步入中年,為人父為人師(作文班老師)之后,才突然體會到菩提祖師對孫悟空的良苦用心。
孫悟空“入室”三年之后,菩提祖師再次點撥。
(菩提祖師)忽問:“悟空何在?”悟空近前跪下:“弟子有。”祖師道:“你這一向修些甚么道來?”悟空道:“弟子近來法性頗通,根源亦漸堅固矣。”祖師道:“你既通法性,會得根源,已注神體,卻只是防備著三災利害?!?/p>
學藝到一階段,稍有體會之后,容易生驕傲之心,會躍躍欲試,總想找個人試試,檢驗所學。這是一個危險的階段。菩提祖師又乘機用言語敲一下孫悟空。
悟空聽說,沉吟良久道:“師父之言謬矣。我嘗聞道高德隆,與天同壽,水火既濟,百病不生,卻怎么有個‘三災利害?”
這是孫悟空在悟道之后,第一次正兒八經(jīng)(沉吟良久)反駁師父的看法。菩提老祖只能把言語再往重里說。
祖師道:“此乃非常之道,奪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機。丹成之后,鬼神難容。雖駐顏益壽,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災打你,須要見性明心,預先躲避。躲得過壽與天齊,躲不過就此絕命。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災燒你。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喚做陰火。自本身涌泉穴下燒起,直透泥垣宮,五臟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為虛幻。再五百年,又降風災吹你。這風不是東南西北風,不是和熏金朔風,亦不是花柳松竹風,喚做赑風。自囟門中吹入六腑,過丹田,穿九竅,骨肉消疏,其身自解。所以都要躲過?!蔽蚩章?wù)f,毛骨悚然,叩頭禮拜道:“萬望老爺垂憫,傳與躲避三災之法,到底不敢忘恩?!?/p>
把孫悟空說得“毛骨悚然,叩頭禮拜”,菩提祖師的目的也就達到了:讓孫悟空重生敬畏心,才好再傳一門絕技。
祖師說:“也罷,你要學那一般?有一般天罡數(shù),該三十六般變化;有一般地煞數(shù),該七十二般變化。”悟空道:“弟子愿多里撈摸,學一個地煞變化罷?!弊鎺煹溃骸凹热绱?,上前來,傳與你口訣。”遂附耳低言,不知說了些甚么妙法。這猴王也是他一竅通時百竅通,當時習了口訣,自修自煉,將七十二般變化都學成了。
祖師道:“既如此,上前來,傳與你口訣?!笔且怨_的姿態(tài)向入室弟子孫悟空傳授密語。在讀者看來,菩提老祖的這種做法似乎有點欠考慮。因為下一句“遂附耳低言,不知說了些甚么妙法”,正是眾多入門弟子看到的場景,這容易讓其他徒弟生嫉妒之心。實際上,孫悟空最后被逐出師門的因,在此刻已經(jīng)埋下。但是,站在徒弟的角度來看,卻不能說師父做得欠考慮,這是徒弟的本分。不過,心思再細一點的師父會告訴個別徒弟,在其他徒弟之間,某某招數(shù)可以不用顯露,因為師父傳授武藝,也是因材施教,徒弟有別。
同樣的,菩提祖師又以相同的方式,公開密語傳授筋斗云。細細體會,菩提老祖?zhèn)鹘o孫悟空的七十二般變化和筋斗云,純粹是為他量身訂制,未必適合其他徒弟。
大眾聽說,一個個嘻嘻笑道:“悟空造化!若會這個法兒,與人家當鋪兵,送文書,遞報單,不管那里都尋了飯吃?!睅熗絺兲旎韪鳉w洞府。這一夜,悟空即運神煉法,會了筋斗云。逐日家無拘無束,自在逍遙,此亦長生之美。
眾人對孫悟空的嫉妒之心越來越濃烈。緊接著事情開始失控。
一日,春歸夏至,大眾都在松樹下會講多時。大眾道:“悟空,你是那世修來的緣法?前日老師父附耳低言,傳與你的躲三災變化之法,可都會么?”悟空笑道:“不瞞諸兄長說,一則是師父傳授,二來也是我晝夜殷勤,那幾般兒都會了。”大眾道:“趁此良時,你試演演,讓我等看看?!蔽蚩章?wù)f,抖擻精神,賣弄手段道:“眾師兄請出個題目,要我變化什么?”
孫悟空開始變化各種形象,他卻不知已經(jīng)犯下“入室弟子不該在外顯露”這一武林大忌。孫悟空為人為猴機靈,可是卻戴不得高帽。這是他性格弱點,也是我們?nèi)诵灾械囊徊糠帧?/p>
不覺的嚷鬧,驚動了祖師,祖師急拽杖出門來問道:“是何人在此喧嘩?”大眾聞呼,慌忙檢束,整衣向前。悟空也現(xiàn)了本相,雜在叢中道:“啟上尊師,我等在此會講,更無外姓喧嘩?!弊鎺熍鹊溃骸澳愕却蠛粜〗?,全不像個修行的體段。修行的人,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如何在此嚷笑?”大眾道:“不敢瞞師父,適才孫悟空演變化耍子。教他變棵松樹,果然是顆松樹,弟子們俱稱揚喝彩,故高聲驚冒尊師,望乞恕罪?!弊鎺煹溃骸澳愕绕鹑??!苯校骸拔蚩者^來!我問你弄甚么精神,變什么松樹?這個工夫,可好在人前賣弄?假如你見別人有,不要求他?別人見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禍卻要傳他,若不傳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蔽蚩者殿^道:“只望師父恕罪!”祖師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罷。”悟空聞此言,滿眼墮淚道:“師父,教我往那里去?”祖師道:“你從那里來,便從那里去就是了?!蔽蚩疹D然醒悟道:“我自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來的?!弊鎺煹溃骸澳憧旎厝?,全你性命;若在此間斷然不可!”悟空領(lǐng)罪:“上告尊師,我也離家有二十年矣,雖是回顧舊日兒孫,但念師父厚恩未報,不敢去?!弊鎺煹溃骸澳抢锷趺炊髁x?你只不惹禍不牽帶我就罷了!”悟空見沒奈何,只得拜辭,與眾相別。祖師道:“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么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悟空道:“決不敢提起師父一字,只說是我自家會的便罷?!?/p>
孫悟空犯了大忌之后,菩提祖師一改往日氣定神閑的“修行體段”,“急拽杖出門”,“怒喝道”,馬上對“入室弟子”心死。菩提祖師的這一段怒不可遏之詞,沒有一點夸張,是當時最真實的江湖經(jīng)驗。
楊露禪早年在城內(nèi)西大街雜糧攤幫工時,臨街藥店掌柜是外地人,被當?shù)貝喊云圬?,以致發(fā)生爭執(zhí)動武。掌柜略一舉手,其人跌至對街。楊露禪目睹此景,甚為驚奇,心知掌柜必精武功,心中十分羨慕,就表示愿意拜師求學,因為楊露禪年少時曾習少林拳,自認為不能達到掌柜的武藝境界。掌柜開始推托,對自己所習拳法諱莫如深,不愿講——讀讀菩提祖師上段的話就能明白掌柜內(nèi)心的擔心——后來感于露禪求學誠意,就告訴他:“我的工夫不足為你老師,我的家鄉(xiāng)河南陳家溝,習太極拳者甚眾,而陳長興的太極拳,是海內(nèi)泰斗。陳平時立身中正,不倚不靠,氣勢偉岸,時人稱為牌位先生。我可介紹前往,倘許名列門墻,成為他的徒弟,將來必有成就?!睏盥抖U大喜,遂至陳家溝拜陳長興為師。
顯露武藝之后,被人所知,那人要來拜師,這還算好的。最壞情況是,如果那人不服來比武挑戰(zhàn),或者被仇家所知,這不反而連累師父了?
悟空領(lǐng)罪:“上告尊師,我也離家有二十年矣,雖是回顧舊日兒孫,但念師父厚恩未報,不敢去?!弊鎺煹溃骸澳抢锷趺炊髁x?你只不惹禍不牽帶我就罷了!”
唐僧在西游路上的一句口頭禪也是:“你可別連累師父?!卑盐饔沃房醋鲅虹S,就好理解了,在唐僧看來,最重要的是押的鏢要平安。
在《西游記》原著里,菩提祖師把孫悟空逐出師門之后,就不再出場。央視老版電視劇《西游記》不死心,在師徒四人過五莊觀,孫悟空偷吃人參果推倒人參樹之后,四處求醫(yī)活仙樹的方法時,憑空加了一段去斜月三星洞找?guī)煾傅膽蚍?。孫悟空卻發(fā)現(xiàn),那里早已是人去樓空,蜘蛛網(wǎng)密布,他徒勞呼喊了好一通“師父”。這是我看過的孫悟空最可憐的形象,思之讓人墜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