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穆玉娟
我趕到病房,看見了躺在床上的女孩。
我不忍去看,目光還是停留在女孩的右手上——雪白的紗布嚴(yán)實地裹著,看上去,比左手短了那么一大截。女孩的右手已經(jīng)沒有了,永遠(yuǎn)地失去了。我淚如泉涌,努力著止住嗚咽。
女孩看著我,臉上依然是驚恐,只是不安的目光不時在我和她母親之間轉(zhuǎn)換,僅有的一只左手緊緊地攥住被子。
醫(yī)生介紹著女孩的傷情,拿出了一張照片:一只手,一只小手,一只13歲女孩的右手,孤零零地躺在一攤鮮血里。
我再也無法抑制自己,跑出病房,來到走廊上,兩手掩住嘴,使自己的哭聲不至于驚動太多人。
職業(yè)不允許我如此不冷靜。可我也是一個母親,一個有著和這個女孩年齡相當(dāng)?shù)呐畠旱哪赣H。
我離開了女孩,留下了看上去是那么蒼白﹑綿薄的幫助。其實,社會﹑媒體所有的關(guān)注﹑捐贈都何嘗不是?還有什么能抵得上一只寶貴的右手?
我見到了女孩的繼母。在看守所里,她斷斷續(xù)續(xù)地講述著,更像是在夢囈。
5年前,女孩的父母離異了,她跟著父親過。
很快,外表俊朗的父親再婚了。接著,小弟弟出生了,父親開始吃喝嫖賭,對家庭極不負(fù)責(zé)任的本性暴露無遺。
繼母吵著,罵著,摔盆砸鍋。而女孩就成了一個摔不壞﹑砸不碎的最好的出氣筒,最佳的報復(fù)工具。
女孩忍著,吞咽著無盡的淚水和疼痛。像一只小狗那樣,察言觀色,忍氣吞聲,默默地承擔(dān)著繁重的家務(wù)活,以為這樣就能避過所有的災(zāi)難。
然而,一個夜里,父親再一次晚歸,帶著一身的酒氣,喝得醉醺醺的。
繼母歇斯底里地?fù)P言,要全家同歸于盡。父親對她的這套把戲已見怪不怪,無動于衷,臥在沙發(fā)上便昏昏欲睡。
繼母從廚房里拿來菜刀,比劃著。女孩跪在地上,苦苦哀求著。
父親和繼母扭打在一起。喪心病狂的繼母舉起了刀,砍向了那條瘦弱的﹑細(xì)細(xì)的胳膊。
女孩的右手,就那么一下子與她的身體脫離了。血噴濺開來。
4年后,女孩已從一所殘疾人技能學(xué)校畢業(yè)。她學(xué)會了修理各種鐘表,技術(shù)極好。
女孩告訴我,她要繼續(xù)深造,拿到高級技師證書。我笑了,面對她,心中第一次有了欣慰。
女孩笑著,直到有一天她看見一個衣衫襤褸的小男孩,黑污的雙手端著一個小盆子,稚氣的臉上寫滿哀求,追著路人乞討。
女孩走過去仔細(xì)一看,竟是她同父異母的弟弟。有過那么一絲遲疑,畢竟從眼前的這張小臉上,輕而易舉地就能找尋到繼母的音容。最后,女孩還是一把抱住了小男孩,姐弟二人抱頭痛哭。
父親和監(jiān)獄中的繼母后來離婚再娶,弟弟也和當(dāng)初的她一樣遭到了他繼母的虐待,受盡外人的歧視,不得不流落街頭,沿街乞討。
報應(yīng),這就是報應(yīng)。女孩的母親咬著牙說,堅決不肯收留小男孩。
女孩走了,離開了母親的家,牽著弟弟的手。
女孩跟老師和同學(xué)借了些錢,租了房子,買了工具,在街頭的一角擺起了修表攤。弟弟被女孩送到了學(xué)校讀書。
每天天剛亮,女孩起床,做好飯,送弟弟去上學(xué),然后推著車子出攤,用僅有的一只左手。另一只空空的袖管,隨著她吃力的動作,落寞地蕩來蕩去。
夜里,弟弟已睡熟。燈下,女孩在繼續(xù)著白天收來的活,卸螺絲﹑裝零件——用僅有的一只左手和另一只手臂,一根光溜溜。
買來一點肉,女孩說,她不愛吃,笑著看弟弟狼吞虎咽。弟弟要買書看,女孩說,買,姐姐有錢。
我不忍,想再次幫助她,女孩拒絕了。她說要憑自己的力氣,供弟弟上學(xué),一直上完大學(xué)。我無語相對,伴著心靈的一陣陣顫栗,淚流滿面。
這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女孩。這也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故事。
女孩有恨。她恨繼母,恨父親。從一個正常人到殘疾人,身心的痛苦不言而喻。她的生活是在刀尖上舞蹈,是血和淚的交織曲,而每一次的血淚和疼痛,都會讓她的仇恨更深一層。
但女孩讓仇恨像花兒一樣,開在哪里便凋謝在哪里。我們在這個殘酷的故事里,突然間峰回路轉(zhuǎn),看到了人性的光輝和美好。
女孩的繼母自殺獲救后,每天夜里,都要在舉起菜刀的那個時刻,面對女孩所在的方向,長跪不起,淚流滿面。
女孩,用她的血淚交融,用她的愛,把恨澆灌成了綻放的花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