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聞名
英國“脫歐”之后,有一個問題一直被媒體反復討論,卻又始終找不到一致答案:作為全球首席金融中心的倫敦,很可能因為“脫歐”要“讓位”,誰最有可能是接棒者?
西方媒體比較看好的城市,包括德國法蘭克福、法國巴黎、愛爾蘭都柏林、荷蘭阿姆斯特丹等。
同時,倫敦的吸引力似乎并沒有立刻消退。著名金融信息提供商彭博社去年在倫敦金融城如期揭幕了其規(guī)模龐大的歐洲總部,這被倫敦市長沙迪克·汗稱為“給倫敦注入了信心”。
英國人似乎由此拾回了些許自信:你看。倫敦根本就是不可替代的!
不久前出爐的“2018全球金融中心指數(shù)”。讓這個問題有了新的答案。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shù)”(Global Financial Centree Index。GFCI)被公認是衡量城市金融競爭力較為權威的排行榜。今年的排名,基于2.9萬份網(wǎng)絡調(diào)查問卷和世界銀行、經(jīng)合組織等100多家國際機構和知名咨詢公司的評級,從營商環(huán)境、金融業(yè)發(fā)展狀況、基礎設施、人力資本以及聲望和總體評價五大方面為全球城市打分。
結果顯示,倫敦和紐約目前仍然是全球最頂尖的金融中心,但3至6位都來自亞洲。依次為香港、新加坡、東京、上海。被廣泛認為最有可能“接棒”倫敦的法蘭克福,僅排在第20位,還比去年下降了9位。巴黎(第24)、都柏林(第31)、阿姆斯特丹(第50)的排名,也都不太樂觀。
插畫/劉俊
與此同時。中國城市整體表現(xiàn)相當搶眼。除香港和上海之外,北京(第11)和深圳(第18)進入了前20。青島則是一匹“黑馬”。排名躥升到第33位,比去年上升了31位。天津首次上榜,排在第63位,廣州、成都、大連也進入了全球前100位。
牛津大學教授克里斯·勞利(Chris Rowley)據(jù)此撰文指出,此前關于下一個全球金融中心的討論,顯得“簡單化、目光狹隘、歐洲中心主義”。
他認為,這份最新的排行榜表明,未來一段時間內(nèi),倫敦的全球首席金融中心地位,仍然會保持下去,因為“倫敦金融城的聚集效應、歷史優(yōu)勢以及金融服務的規(guī)模和廣度,都不是那么容易復制的”。
但以更長遠的觀點來看,“全球經(jīng)濟力量重心正在逐漸東移,中國在國際金融界的重要性正日益增強”。
在他眼中,一個更值得關注的變化是,以老牌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未來全球金融中心城市上海和中國政治金融中心北京為支柱的“中國金融中心城市圈”正在整體崛起。青島,也會是“在未來發(fā)揮更顯著作用的金融中心”。
他的預測是,“中國金融中心城市圈”。加上實力依然強勁的新加坡和東京,才會是“脫歐”之后,倫敦最可能的接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