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簡周
今天只想聊一聊,為什么幫老師做雜務這件事,就能讓一個名校博士生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反觀我們對孩子的教育,除了學習,到底還有什么是不可或缺的?當導師的言行都已經對楊寶德的生活和學習造成如此巨大的困擾時,他真的別無選擇,只能求死嗎?
首先,他可以申請換導師。按照西安交大的研究生學籍學歷管理規(guī)定,研究生學滿一年后,有權根據自身學習科研狀況或創(chuàng)業(yè)需求,申請轉導師、轉專業(yè)一次,轉導師申請無須原導師簽字。從2015年到2017年,西安交大每年都有幾百人成功轉導師??上В赡懿涣私膺@些情況,似乎也從來沒有嘗試去了解。他也可以選擇不再繼續(xù)讀博。這個建議,他女朋友也曾經提出過,但是他說,他是碩博連讀,如果這個時候放棄,他連碩士學位都拿不到。他不知道的是,碩博連讀研究生如果學滿一學年,自愿降為碩士研究生的,也是可以由本人提出申請,將學籍層次變更為碩士研究生的。
從2015年到2017年,西安交大每年都有幾十個博轉碩的研究生。如果他想出國,但是家庭經濟又不支持,除了爭取公派留學名額,他還可以嘗試自己申請全額獎學金。
總之,要想改變痛苦的現狀,他完全有很多方法去努力、嘗試,然而,他只是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從來沒有采取過任何積極的行動。直到自己再也承受不了,又看不到被救贖的希望,就一死了之。
坦白說,對于他的死,導師有責任,但更多的還在于他自己。只會一根筋地想問題,是死穴。死者已矣,活著的人要思考的是,究竟該怎樣來過好自己的這一生。
很多父母把畢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希望能借讀書這條路,實現鯉魚躍龍門般的階層跨越。愿望本身沒什么錯,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進行自我評價的維度也容易變得單一,學習好等于成功,學習不好就是徹底的失敗,他們甚至無法想象任何其他的可能性。
在之前的報道中,一位楊寶德的親戚說了句扎心的話,他說,喪失了兒子的楊家,從人上人又跌落到最下面。楊寶德來自湖北農村,高考不理想,大學讀的是三本,渴望讀研能扭轉命運??梢韵胍?,他給自己背負了多大的包袱。在他的邏輯里,他只認定一點,如果不能順利讀完博士,他這輩子就完了。
即便現在,我們身邊依然有很多孩子,對自己缺乏多維度的認識,除了學習成績,他們幾乎看不到自己其他的優(yōu)點和可能性。因為這就是父母評價他們的唯一維度。這其實是相當危險的一件事。沒有人能一直在某個單一的維度中保持領先,所以,即便只是偶爾失誤,也有可能對一個人造成幻滅般的打擊。
可是,人生真的只有一個獨木橋可走嗎?人生的選擇真的從來都是“別無選擇”嗎?不是的,這個世上,只有不想選擇,沒有不能選擇。真正決定人生質量和成敗的,是一個人的思維方式。不是學習成績不重要,只是這永遠不是唯一的選擇,也不是一個人唯一的價值坐標。
(摘自微信公眾號“壹父母”)
【素材運用】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方式。面對給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造成巨大困擾的導師,楊寶德本來可以申請轉專業(yè)或者換導師,但令人遺憾的是,他選擇了用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不僅斷送了自己的生命與前途,也留給了父母永久的傷害。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暴露了楊寶德思維方式的狹隘和自我評價維度的單一。
【適用話題】選擇;自我評價;生命教育;思維方式
(特約教師 倪麗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