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俊生 王寧
文本解讀
《那一定會很好》是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圍繞“童話”這個主題,由《去年的樹》《那一定會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和《一塊奶酪》四篇課文組成。本課教學意在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和默讀,感受童話中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發(fā)展想象能力,并從中得到一些啟示。備課前,教師可圍繞以下要點研讀教材。
1.認清課型
統(tǒng)編本教材加大了精讀和略讀兩種課型的區(qū)分度?!赌且欢〞芎谩肪褪且黄宰x課文,在教學時,主要不是老師講,而是學生自己讀,把精讀課上學到的閱讀方法運用到略讀課中。
2.領會意圖
(1)凸顯導語要素。第三單元的導語是“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試著自己編童話、寫童話”?!赌且欢〞芎谩芬载S富的想象,塑造了努力成就自己、一心服務他人的生動有趣的大樹形象,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tǒng)一,體現了教材雙線組元的編排特點。
(2)凸顯單元整合?!赌且欢〞芎谩放c《去年的樹》都是童話體裁,想象豐富,且都講述了與“樹” 相關的故事。編者在文前的導學中所作的“比較一下,這篇課文和《去年的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閱讀提示,主要希望通過單元整體教學,幫助學生初步認識童話的文體特點。
(3)凸顯課程標準。課標對第二學段的閱讀要求其一是: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而課文中“默讀課文,想一想,從一粒種子到陽臺上的木地板,它經過了一段怎樣的歷程?”的導讀提示,則進一步為學生默讀課文指引了思考方向,是教材貫徹課標的具體設計。
3.把握主題
(1)淺層體驗。從文字表面來看,這篇課文講的是一顆小小的種子,經過努力長成一棵大樹,被砍伐后分別做成手推車、椅子和木地板的經過,說明木材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有不同的用途。這樣一條“成長與發(fā)展”的主線,學生在初讀感知后,都可以輕松歸納出來。這便是對課文內容的淺層解讀。
(2)深層感悟。課題中一個“那”字是大樹經歷的一次又一次“自我犧牲”,這本應是痛苦的過程;“一定會很好”卻是這個變化過程中,大樹一次又一次的快樂感受。這一感受恰恰來自于甘于為人們奉獻,從而實現自己愿望的美好。這條線是隱于文字背后的,是在學生深入理解文本,深層感悟后獲得的。同樣一個文本,不同的學生可以讀出不同的感受。
教學設計
一、質疑問難,導入新課
“那一定會很好”,是課題,是樹在各個階段一以貫之的內心愿望。課始,教師可組織學生圍繞 “看到題目以后,你想知道些什么”這一提問質疑問難,并抓住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板書,如,這是誰的想法?“那一定會很好”中的“那”分別指什么?為什么那樣以后一定會很好……這將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幫助他們理清故事發(fā)展線索,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二、朗讀課文,正音入調
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是學生必做的功課,即使是略讀課文也不例外。教學中,教師可首先向學生提出“輕聲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根據注音拼讀一下,遇到讀不通順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的朗讀要求,組織學生自讀課文。
在學生朗讀后,教師可運用各種教學策略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如,為提高學生認讀生字的興趣和能力,可以設計以下四種教學方式:
1.辨一辨:縮 吱 拆 莖
(區(qū)分平翹舌音、前后鼻音。)
2.比一比:經—莖 堆—推 折—拆(區(qū)分形近字)
3.加一加:“纟+宿=縮”“奴+力=努”“口+支=吱”
4.猜一猜:“一日”—“舊”
在正音認形之后,教師可采用開火車的方式組織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隨時糾正出現的問題,直至達到正確、流利的要求。
三、默讀課文,理解內容
圍繞課始階段學生提出的問題——“這是誰的想法?”“‘那一定會很好中的‘那分別指什么?”“為什么那樣以后一定會很好?”組織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尋找答案,以鍛煉其閱讀能力。
根據三年級上學期學生的學情,教師可分步指導學生默讀課文。第一步,默讀課文,將含有“那一定會很好”的句子畫出來;第二步,默讀課文,尋找表格中所列問題的答案,為學生閱讀思考提供適當的憑借,如表1。
在學生兩次默讀思考的基礎上,組織交流討論,體現教材關于略讀課文的編寫意圖,落實閱讀提示提出的要求。閱讀思考重在興趣激發(fā)和習慣培養(yǎng),對答題的質量不作過高要求。
四、聯系比較,初識童話
第三單元的導語是“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試著自己編童話、寫童話”,在單元“習作”中又安排了“我來編童話”的練習,在“語文園地”里還歸納了淺顯的關于童話的知識。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比較一下,這篇課文和《去年的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組織學生思考討論,初步體會在童話的世界里,植物、動物不但和人一樣會說話,而且也有喜怒哀樂;故事具有想象豐富、曲折離奇的共同特點。至于不同之處,能夠有所感受就行,例如《去年的樹》主要是人物“會說話”,《那一定會很好》主要是人物“有思想”,而且是按照人的一生來寫樹的歷程等。
作業(yè)設計
找一本童話書,如《安徒生童話》《稻草人》等,讀讀其中的童話故事,讀后將喜歡的故事講給同學聽聽。
(作者單位:江蘇蘇州國際外語學校)
責任編輯 郝 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