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光
問題緣起
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能夠體現(xiàn)學校的辦學特色,隨之也出現(xiàn)了許多的問題。在五年級中,我們開發(fā)的校本課程有一課是《誘人的香味文具》,目的是讓學生明白使用香味圓珠筆的危害,并向全校發(fā)出倡議拒絕使用香味圓珠筆。在活動初期,活動目標的確定、活動的分工、活動計劃的制定,我都做了細致的指導。一開始,學生都投入了極大的熱情,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著。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當我去了解學生研究的進度的時候,然而結果卻出乎我的意料,很多孩子已沒有先前的興趣,活動無法開展了……經(jīng)歷了一次次活動中途的夭折,我想有必要反思這樣的現(xiàn)狀。問題到底出在哪里?為什么學生沒有參與到活動的探究之中呢?學生的表現(xiàn)概括地說就是“興趣有余,動力不足?!?/p>
深入細微的探因
針對以上的現(xiàn)狀,我想有必要探尋其中的原因。有的學生告訴我平時作業(yè)太多,沒時間去搜集資料和調(diào)查訪問,有的學生說不知道去哪里搜集資料(家中有電腦的學生比較少),有的學生告訴我父母不讓上網(wǎng),有的小組長說我已經(jīng)分配好任務了,但是組員就是沒完成,我也沒辦法。學生沒有積極參與活動主要有以下原因:
課程重視不夠
在農(nóng)村,家長們都指望著孩子能跳出農(nóng)門,而出路只有考大學。在他們看來開展再多的活動是沒用的,還不如做幾道題來得實在。學生也對這門課程不夠重視,只要語文、數(shù)學、英語能夠取得好成績就行。
課業(yè)負擔過重
平時,學習文化知識已經(jīng)占據(jù)了學生太多的時間,每天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去復習鞏固,做作業(yè),沒多大精力去搞太多的活動。
小組動力缺乏
小組動力缺乏,簡單地講是指學生在活動中,小組成員積極性不高,表現(xiàn)為應付、缺乏激情和主動性。
通過原因分析,我們必須采取一定的方法,逐步提升學生對校本課程的參與度。學生的參與度是指參與的人數(shù)、參與的時間、參與的態(tài)度、參與的效果,即人數(shù)上是否全員參與,時間上是否全程參與,態(tài)度上是否積極參與,思維上是否深度參與等等。
扎實有效的實踐
在校本課程實施該如何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呢?
激發(fā)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度
皮亞杰認為,“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動必須以某種興趣做先決條件?!币虼?,我們在開發(fā)與實施校本課程中要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我們可以從學生最感興趣,或是從生活中碰到的問題來設計和開展活動。簡單地說我們要精心選擇開發(fā)活動主題。
在一次春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帶去了很多色彩鮮艷、口味特別的、價格高的飲料,而純凈水、礦泉水卻不是他們的第一選擇。然而在春游回來的路上,很多同學都表示口渴得要命。我問他們:“我怎么不渴呢?你們知道我不渴的原因嗎?”有一位學生說:“老師買了很多飲料吧!我的飲料都喝完了,還是覺得渴。”我說:“老師就買了礦泉水,呵呵,還是礦泉水好??!下次春游記得買?!贬槍W生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我們覺得飲水的學問應該讓學生去了解了解,去做進一步的探究。于是,在我校開發(fā)的校本課程中就有了《飲水的學問》這一課。根據(jù)五年級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我們把這一課安排在五年級下冊《體驗探索》單元中。由于本次的活動,是學生真真切切在生活中碰到的問題,也極大產(chǎn)生了探究的欲望。
活動片段一:發(fā)現(xiàn)問題,激發(fā)興趣
1.教師板書“水”,質(zhì)疑:看到“水”這個字,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師想到的是上次我們春游時的場景,很多同學都帶了飲料,把飲料當水喝。說說你們都帶了哪些飲料?
3.水是我們的生命之源,然而很多同學卻把飲料當成水,在春游回來的路上都跟我說渴死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關于飲水的學問。
活動片段二:暢談收獲,內(nèi)化總結
1.情境表演
下面由徐濤同學給我們帶來的情境表演。(表演剛上完體育課后馬上喝大量的水)
教師:看了他的表演,你想對他說些什么?怎么勸說他?
學生1:你這樣做是錯誤的。運動后不適宜馬上喝大量的水。你喝水后感覺是爽了,可是對身體卻有很大的危害。
學生2:是啊,劇烈運動后大量喝水加重胃腸負擔,又妨礙對食物的消化。
學生3:運動后不可過量過快飲水,更不可飲喝冷飲,否則會影響體溫的散發(fā),引起感冒、腹痛或其他疾病。
2.如果有再一次出去春游的機會,你會帶些什么去?
學生1:我會帶礦泉水去。
學生2:我會帶白開水去。
學生3:我會帶自己喜歡喝的飲料,還會帶上礦泉水。
生活是個大課堂。通過《飲水的學問》活動的探索與交流,對學生的觸動很大。對于飲水這一每天都要接觸的熟悉的事,原先學生只考慮味道好,自己是否喜歡。學生經(jīng)歷了由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春游中帶飲料不解渴,然后分小組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秘,最后內(nèi)化為自己的自覺行動這樣一個學習過程。
針對小學生的特點,精心安排和設計活動
在組織活動時,我們首先考慮孩子心靈的需求,想一想:怎樣組織、安排活動才能走近孩子的心靈,得到他們的青睞,促進他們的成長?什么樣的活動才能最大化地激發(fā)孩子的興趣,使活動的教育功能富有實效性。我們要根據(jù)孩子的特點和成長規(guī)律,以主題探究為育人的基本途徑。
挖掘生活中的資源,開展行之有效的活動
我們應積極挖掘學生身邊的問題。本次的探究活動就是關注了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細微問題,以小見大。我們可以結合一些事實,深入淺出地讓學生明白:飲水里面有很大的學問。本次的活動正是從生活中來,一次春游中偶然發(fā)現(xiàn)的問題——飲料為什么不解渴?從而就引發(fā)關于飲水學問的探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提出關于飲水的學問最想探究的問題,然后組成研究小組。通過各種方式去收集資料、得出結論。對于這一問題有了充分的認識后,然后內(nèi)化成一種自覺的行動。
過程調(diào)控,提高學生參與廣度
在校本課程主題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我們要對學生開展活動的情況進行調(diào)控。及時關注學生活動開展的情況,并做好相關的指導,畢竟學生在開展活動時困難重重。如果不及時地了解與幫助,活動很可能中途夭折。
給予學生方法的指導
在活動過程中,往往需要查找、收集資料。很多問題都可以從收集得到的資料、文獻中找到答案。查找資料對于活動來說,已成為一個相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我們不能籠統(tǒng)地告訴學生去圖書室、課外書、網(wǎng)上去查資料。面對豐富多彩的資料信息世界,小學生往往無處著手,常常游離了自己學習的目標;有時雖然收集了許多資料,但真正有用的卻沒有找到;或是找到了很多資料,卻沒有很好地進行整理、歸納等。如在《飲水的學問》這個活動中的資料收集過程中,我做了這樣的指導:1.要研究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找哪一類的書籍?2.如果是網(wǎng)上收集,百度中搜索什么關鍵詞?3.對于搜集到的資料可以進行編號整理,我們可以邊收集邊整理。我們必須及時了解學生研究活動的進展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方法的指導與點撥。
學生需要時及時指導
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以學生的眼光看待問題,細致考慮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當學生需要的時候,教師能夠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適時適度的指導。
如在《飲水的學問》這一活動中,學生通過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組成了8個研究小組:1、2小組怎樣飲水才健康(人數(shù)較多,分為兩組探究);3小組我們身邊不科學的喝水行為;4小組喝牛奶的好處與壞處;5小組喝碳酸飲料的危害;6小組紅茶和綠茶之間的較量;7小組水質(zhì)優(yōu)劣和健康之間的關系;8小組我們適合喝怎樣的水。有的小組在探究過程中碰到了各種困難。如搜集了各種資料后如何進行整理、如何進行匯報等。
在開展探究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困難和問題,這是在所難免的。在活動過程中,要求學生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和調(diào)查感受,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為我們的指導提供必要的幫助。為此,我們要關注學生活動的過程,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研究進程和心理變化,協(xié)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困難。當學生遇到困難與挫折時,我們應提供信息,啟發(fā)思維,介紹方法,但也不能把現(xiàn)成的結論告知學生。事實上,學生通過困難的克服學到的解決各種困難的方法和情感體驗,正是校本課程的獨特魅力所在。我們在過程調(diào)控中,能不斷提高學生參與的廣度。
匯報多樣化,提高學生參與深度
活動的成果展示是重要的一環(huán)。成功的展示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循環(huán)。多樣化的展示是學生所期待的。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活動的魅力。
活動片段三:探索交流,活動曉理
1.“怎樣飲水才健康”小組匯報。
在匯報時,小組采用邊演邊講解的方式來匯報,其中還有問答的環(huán)節(jié)。
教師:從他們的匯報中,你們獲得了哪些信息?
學生1:我知道了早晨起床后喝水有益健康,以后我也要這樣做。
學生2:我知道水最好燒開了喝,而且存放很久的開水也不能喝了。
……
2.“我們身邊不科學的喝水行為”小組匯報。采用解說的方法。
3.“喝碳酸飲料的危害”小組匯報,演小品的方式。
4.“紅茶與綠茶之間的較量”小組匯報。
通過“紅茶”“綠茶”之間的辯論的形式匯報。
5.水質(zhì)優(yōu)劣與健康之間的關系。
6.我們適合喝什么水。
這兩組同學都是通過做PPT的形式進行展示。
學生匯報的形式多樣,增強了趣味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受到啟發(fā)與教育。在多樣化的匯報中,不僅增強了學生之間的互動性,還增加了趣味性,提升了參與深度。
校本課程的實施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對學生活動過程的關注,想方設法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才能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因此,我們應該有效引導學生去關注生活、關注現(xiàn)實,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并加以解決。通過教師及時調(diào)控與幫助,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及時地發(fā)現(xiàn)問題,準確把握問題,還能幫助學生更有效地進入探究狀態(tài),更科學地開展活動,從而獲得更深刻的情感體驗并實現(xiàn)個人的良好成長。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正是實現(xiàn)自我教育的過程??傊覀円鶕?jù)學生持點,不搞形式,不走過場,只有實在、真實的活動才能影響人,也只有經(jīng)歷了由問題——探索——內(nèi)化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才能有深層次的認識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