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娟
孔子曾談到顏回“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說明顏回十分儉樸,甘于清貧,不汲汲于富貴,不注重身外之物,樂觀積極,所以得到了老師的贊譽。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儉樸一直深受賢士的推崇,也逐漸成了中國的傳統(tǒng)美德之一,今天簡樸依然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
何為儉樸?
儉樸是過簡單的生活,吃粗茶淡飯,穿樸素的衣裳,不追求奢華,注重質(zhì)樸美。歷史上有不少賢能之士就喜歡過這樣的生活,在這種生活中,人可以放飛自己的天性,脫離俗世給人帶來的種種束縛。如田園居室可謂是“陶淵明”們極喜愛的,身處深山之中,自給自足,體驗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儉樸不僅是一種簡單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種體現(xiàn)人生素養(yǎng)、情趣的方式。
在古代的某些統(tǒng)治者眼中,儉樸就是卑賤,從小身處皇宮的他們,吃著山珍海味,穿著綾羅綢緞,不懂得人世間的疾苦,昏庸無為的他們最終無法取得百姓的信任,終被他國所兼并。
現(xiàn)在,在一些有錢人的世界中,儉樸就等于“窮”,只有身穿香奈兒、范思哲等國際大牌,才能凸顯自己的優(yōu)越感。就連校園中,一些學(xué)生也有攀比心理,給班級帶來了不好的風(fēng)氣。攀比,往往讓人變得急功近利,失去了讓內(nèi)心變純真的機會,生活也會變得像走馬看花,失去了審視自我的機會。
所以,儉樸生活值得我們?nèi)リP(guān)注,去推崇。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對孩子的教育有明確規(guī)定:嚴格控制零花錢,用手機時間也嚴格控制。這些規(guī)矩使得孩子們不鋪張浪費,過著極為簡單的生活,最終都事業(yè)有成,收獲著屬于自己努力的果實。而國內(nèi)有些富二代,鋪張浪費,總在追求時尚的最前沿。曾經(jīng)看到過一篇報道,十幾萬乃至更高價格的皮包,背后是一片片血淋淋的動物皮,這些奢侈品不僅破壞了自然,也破壞了我們生存的家園。
儉樸美德不僅僅體驗在吃飯、穿衣的行為上,思想上的重視才是最主要的,因此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及人生境界。
崇尚儉樸,還世間以清流。
(指導(dǎo)教師? 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