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
《孔謙碑》,又名《孔謙碣》《孔德讓碑》,東漢桓帝永興二年(公元154年)七月立。此碑系宋代歐陽修在孔林孔謙墓前發(fā)現(xiàn),現(xiàn)存山東省曲阜市孔廟漢魏碑刻陳列館。
《孔謙碑》碑高83厘米,寬53厘米。碑頂圓形,無碑額,有穿,有暈發(fā)于穿中。(見圖1)碑文隸書8行,每行10字,記述了孔子第二十代孫、泰山都尉孔宙第六子孔謙短暫的人生。
圖1
此碑磨損嚴(yán)重,但仍可窺見其莊重雍容、古拙蒼樸的書風(fēng)。清代楊守敬認(rèn)為此碑書法“以淳厚勝”??涤袨樵凇稄V藝舟雙楫·本漢第七》中說:“豐茂則有《東海廟》《孔謙》《校官》?!?/p>
【碑 文】
說明:□,表示殘缺字;( ),表示殘缺字據(jù)文意補(bǔ)之;〔 〕,表示異體字以現(xiàn)代規(guī)范寫法改之。
孔謙字德讓者,宣尼公廿世孫〔1〕,都尉君之子也〔2〕。幼體蘭石自然之姿〔3〕,長(zhǎng)膺清少孝友之行〔4〕。〔祖〕述家業(yè)〔5〕,修《春秋經(jīng)》〔6〕。升堂講誦〔7〕,深究圣指。弱冠而仕〔8〕,歷郡諸曹史〔9〕。年卅四,永興二年七月〔10〕,遭疾不祿〔11〕。
【注 釋】
〔1〕宣尼公: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稘h書·平帝紀(jì)》:漢平帝元始元年六月,“封孔子后孔均為褒成侯……追謚孔子為褒成宣尼公?!?/p>
〔2〕都尉君之子:是泰山都尉孔宙之子??字?,字季將,孔子第十九世孫,詳見《孔宙碑》。孔謙為孔宙第六子。
〔3〕蘭石自然之姿:王充《論衡·本性篇》:“石生而堅(jiān),蘭生而香?!本渲^孔謙有蘭芳石堅(jiān)之天姿。
圖2
〔4〕膺清少孝友之行:承受高潔美好的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的品行。膺:抱持,承受。清少:清妙,高潔美好的意思?!稘h郭有道碑》有“委此召貢,保此清妙”語。孝友:善父母曰孝,善兄弟曰友。
〔5〕〔祖〕述家業(yè):繼承家族的傳統(tǒng)。〔祖〕述:師法前人,加以陳說。家業(yè):此處指孔子儒家之道。
〔6〕《春秋經(jīng)》:即《春秋》,為編年體史書,相傳孔子根據(jù)魯史修訂而成。經(jīng):指《春秋》為經(jīng)文,有別于為經(jīng)文作傳的《左傳》《公羊傳》《公梁傳》等傳文。
〔7〕升堂講誦:登堂講授誦讀。講誦:講授誦讀?!妒酚洝と辶至袀鳌罚骸岸偈妗箩。湎箩ぃ┲v誦,弟子傳以久次相受業(yè),莫受見其面。”
〔8〕弱冠而仕:弱冠之年進(jìn)入仕途。弱冠:古時(shí)男子二十歲成人,初加冠,體還未壯,故稱弱。后沿稱年少為弱冠。仕:做官。
〔9〕曹史:曹是州郡為分科辦事的官署或部門,史是官署的佐吏。
〔10〕永興:東漢桓帝年號(hào),永興二年為公元154年。
〔11〕不祿:士死稱不祿,意謂不再享俸祿?!抖Y記·曲禮下》:“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譯 文】
孔謙,字德讓,宣尼公孔子第二十代孫,泰山都尉孔宙之子。幼年就有如蘭之芳、如石之堅(jiān)的天然英姿。漸長(zhǎng)秉承高潔美好的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的品行。繼承家族儒家傳統(tǒng),修習(xí)《春秋》,登堂講授誦讀,深入地探求圣人的旨意。二十歲左右就進(jìn)入仕途,歷任郡署諸曹的佐吏。年三十四歲,東漢桓帝永興二年七月,得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