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貴寶
摘要:人們把跟隨外出打工的父母一起背井離鄉(xiāng)的孩子喻為“流動的花朵”。在有關部門的關注下,不少的流動孩子已在擁擠的城市找到了一張屬于自己的小課桌。欣喜之余,我們也注意到跟隨父母到流動地就讀的孩子畢竟是少數(shù),更多的孩子由于種種原因只能留在家里,他們被稱為“留守學生”。這些農村留守學生的教育管理究竟怎么樣?的確值得全社會共同探索。
關鍵詞:農村;留守學生;教育管理
一、留守學生的不良表現(xiàn)
1、不能積極、主動地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容易受一些不良言行的影響,養(yǎng)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上缺乏上講心,自主性,過分依賴于老師的指令。
2、不能自覺地遵守紀律。他們往往缺乏自制力,不能管理好自己。課堂上,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易受外界的干擾。
3、不會關心他人,熱愛集體。由于受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溺愛或責備,他們在生活中只是一味地知道被人關心,而忽視關心他人,關心集體,過分自私。
4、不能準確地給自己定位。有些學生由于家庭經濟優(yōu)越,受不良風氣影響,只知道吃、喝、玩、樂,貪圖享受。有些則由于長期沒有父母的關愛,精神上消極,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最后導致行成孤獨癥或其他不良癥狀,有的甚至走上極端。
二、加強留守學生管理、教育問題的方法與措施
1、建立“關愛留守學生工作小組”,全面負責留守學生的教育與管理工作。
2、加強對留守學生登記造冊的工作,并作出全面、系統(tǒng)、客觀分析。
3、建立“代管家長制”。學校與代管家長簽訂協(xié)議,建立留守學生監(jiān)測制度,明確監(jiān)測方法,并長期堅持。
4、發(fā)動教師、共青團、青年志愿者和其他學生對留守學生進行結對幫扶。
5、實施“特別關愛工程”。對留守學生在生活、學習等方面給予特別的照顧,對家庭困難的留守學生實行學雜費減免。
6、建立“家長熱線制”。確保學生有特殊情況能在第一時間內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
7、學校應盡可能讓留守學生寄宿學校,以便實行全過程管理,全方位監(jiān)護。
8、利用留守學生的父母親返鄉(xiāng)過春節(jié)的大好時機,舉行師生家長三方面聯(lián)訪會,召開家長座談會,以增進了解,加強溝通,以而達到情感互動。
三、關于解決留守學生問題的建議
1、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擺脫狹隘的舊思想觀念的束縛,切實重視家庭教育。家長應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彌補家庭教育缺失對其子女造成的不良影響。
(1)營造良好的家庭教養(yǎng)環(huán)境。良好的親子關系是一種無法替代的教育資源。父母可以通過打電話、寫信等方式常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和親子互動,傾聽子女的心聲,關注他們的點滴進步,使他們能充分感受父母的愛。同時,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將其有意識地融入到自己的言傳身教中,從而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學性和教育效果。
(2)擺脫急功近利的思想意識。家長要和學校、教師保持經常性的聯(lián)系,隨時了解子女的學習、生活的情況,并及時對其引導和教育,防止其滋生消極的思想傾向。
(3)提供必要的學習條件,忌諱過度的物質滿足。過度的物質滿足和經濟供給往往為子女的越軌行為制造了溫床,提供了條件,使他們難以抵制外界的誘惑,如沉溺于網吧等。所以,應注重與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從精神上關心子女的發(fā)展。
(4)臨時監(jiān)護人要樹立角色意識。臨時監(jiān)護人應真正負起教養(yǎng)孩子的責任和義務。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嬌寵溺愛,做到嚴與愛的結合,運用自己的情感和理智,促其健康成長。
2、優(yōu)化學校育人環(huán)境
(1)家庭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學校和教師應更多關心留守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和思想的變化,增加情感投入,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心理歸屬感。同時,多和家長、臨時監(jiān)護人聯(lián)系,形成教育合力。
(2)提高教師教育的素質。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樹立科學發(fā)展的教育理念,注重發(fā)揮留守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加快課程建設,充分激發(fā)其學習興趣。
(3)優(yōu)化教育資源。學校應優(yōu)化配置有限的資源,切實從留守學生的根本利益出發(fā),盡可能改善辦學條件,為其提供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
當然,還應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關注留守學生,可從加強政府職能工作,加強農村文化氛圍等方面入手。
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留守學生的教育問題不僅關系到自身的健康成長,也關系著農村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乃至影響我國教育的整體發(fā)展。如何有效地教育管理農村留守學生?我們期待社會各界能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議。
課題項目:江西省基礎教育研究課題,項目編號2017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