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鄧
央視辦的“中國詩詞大會”在全國引起了一陣“詩詞熱”。其中印象深刻的環(huán)節(jié),如“飛花令”,緊張刺激的節(jié)奏,讓人大感新奇。
“飛花令”是古時候人們在宴席上經(jīng)常玩的一種游戲?!帮w花”二字取自中唐時期詩人韓翊七絕《寒食》中的“春城無處不飛花”。
最傳統(tǒng)的“飛花令”,要求詩詞中必須含有“花”字。這些詩可以是前人所作,也可以現(xiàn)場吟成,但對令人必須和行令人的詩句格律一致,對“花”字出現(xiàn)的位置也有嚴格要求。比如,宴席上甲可以先行一句,“花近高樓傷客心”(唐·杜甫《登樓》),“花”在第一個字位置。乙可以對“落花風雨更傷春”(宋·晏殊《浣溪沙》),“花”在第二個字位置。依次類推,可以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三字,宋·陸游《過山西村》),“借得梅花一縷魂”(第四字,清·曹雪芹《詠白海棠》),“云想衣裳花想容”(第五字,唐·李白《清平調(diào)》),“牧童遙指杏花村”(第六字,唐·杜牧《清明》,“一日看盡長安花”(第七字,唐·孟郊《登科后》)……
一圈輪完,或者再從第一個字行起,或者令官再找變體。例如,甲可以行一句“月照花林皆似霰”(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花”在第三字位置,那就輪到他后面第三個人——丁來對。丁對“人面桃花相映紅”(唐·崔護《題都城南莊》),就輪到他后面第四個人……
一個“花”字在眾人之間傳遞,如同花瓣在風中飛舞而不落地,“飛花”名副其實。要是落地了呢?那就要被罰酒了?!帮w花令”流傳至今,僅僅一個“花”字已經(jīng)滿足不了大眾需要,所以后人保留其基本玩法并加以變通,出字人任意出一個字,大家照著這個字背詩作詩,跟行“花”字令一樣,“中國詩詞大會”就曾經(jīng)用“春”“月”“山”等字作令。
往事越千年,今天我們的口語已經(jīng)不同于古音,但“飛花令”依舊可以當作一種詩詞搜索引擎,飛入千家萬戶。根據(jù)某一關鍵字進行檢索,按照位置順序進行排列,就可以把歷朝歷代關于某一意象的詩詞文章摸個透。不要覺得自己離傳統(tǒng)詩詞很遙遠,其實那份寓教于樂的文化雅致,早已和唐詩宋詞一樣,流淌在華夏后人的血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