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晨
語文課程標準將教師的角色定位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推進者、實踐者”,在“傳導授業(yè)解惑”的基礎上將“導師”闡述為“引路人”,賦予了更多的生本主義教育理念與人文關懷特征。理性地審視和反思語文教師的傳統(tǒng)角色,儼然已成為當下值得關注的課題,教師正與語文課程同步成長,并逐步成為“平等者中的首席”。這種課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不僅是重塑自我和角色定位的需要,更是新型教師角色轉變的呼喚與使命。面向未來的教育需要教師在自我革新中有“鳳凰涅槃”的重生勇氣,這是發(fā)展的必然需要。
一、平等對話者:把脈思想
尊重生命,相信和信任學生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這種尊重、信任本身就是對學生的一種認可,是基于平等基礎上一種人文關懷。然,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更多注重肢解式說教,越廚代庖教學,讓學生不能接受任何一點“粗糧”,不能自尋食糧,即便是尋得,也會因為水土不服而產生消化不良。
多給學生平等對話,換位思考定會聽出最強心聲,如,在《祝?!方虒W指導中,我們不能以教者的身份去衡量學生的疑惑,去理解“祥林嫂為什么將辛辛苦苦積攢的薪水去捐給寺廟當門檻,任人踩踏”,去質疑“這種贖罪的可笑性”,等等。對此,我們教師不妨放下師者的尊嚴,多走下講臺聆聽學生的意見,多從學生的角度考量和深思。引導學生從時光倒流中摘錄有效信息,在平等交談中捕捉細節(jié)末節(jié),讓學生以封建思想的“三從四德”與“三綱五常”為探述要點,幫助他們在換位思考的過程中獲得不一樣的體驗。很快,很多同學從多元角色的對比中察覺其中的精妙。而這種探索自然離不開教師的點撥和指導,離不開教師的指引。
“教師所關注的并不是教……而是保護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的環(huán)境條件?!保ㄊ访芩梗?。教師應該在關注教材文本內容前提下,多從學生的思想靈魂深處傾聽心聲,讓他們能真正站在課堂中央自由表達。平等對話角色轉變,應該在多給學生民主發(fā)言中,讓他們能真正發(fā)出內心的最強呼聲。
二、真實塑造者:感悟人文
求真、求善、求美是教師的追求,更是踐行培養(yǎng)積極情感態(tài)度和審美價值觀的重要準則。教師作為課程教學的組織者,更應該給學生創(chuàng)設飽滿激情、積極向上的形象。教師將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展現(xiàn)給學生,定能使得學生在“親其師,信其道”的過程中感悟人文精神,在潛移默化中深受啟發(fā)與鼓舞。
重視學生的需求,讓“真學”語文在課堂上熠熠生輝,如,在《陳情表》教學中,圍繞“孝道”不妨引導學生從自己遇到的親情出發(fā),幫助他們在歸納梳理有關“愛”的主題思想中獲得更多深刻認知。有的同學,通過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父愛,理解了“父愛如山”的厚重與偉大,讓他們在真切感知中獲得了感恩圖報。有的同學則以自身被關愛、被寵幸的實際,體味到“血濃于水”的割舍不斷情懷,等等。教師倘若跟進學生的表達,多以自己的生活實際主動傾訴表達,不僅能使得學生在近距離接觸教師中獲得更多深刻體驗,還能夠使得他們主動靠近教師。
作為教師首先應該敢于對教材文本進行“裁剪”,取舍、增刪,找出最為真實的素材內容,百般珍視“童心世界”的課程價值,方能有所收獲。多關注學生真實生活,讓他們在主動融入社會的過程中打破自身的思維定勢,幫助他們在深入探知中獲得真實感受。多以開放化理念,激發(fā)學生超越語文知識之上的智慧、靈感、激情和創(chuàng)造性生命活力,讓人文更有味道。
三、積極推動者:發(fā)現(xiàn)精彩
每一位學生都是天使,都有著無可替代的美麗。作為課程教學的推動者,理應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終身發(fā)展為己任,多發(fā)現(xiàn)他們的精彩。這種建立在自省自審意義上的自主發(fā)展將沒有可能變?yōu)楝F(xiàn)實。教師則是這樣評價的推動者,也是學生最希望看到的靚麗“風景線”。
教師積極推動,必然打破終結性和惟一性的課程裁判者局限,如,在學習《我有一個夢想》時,不妨請學生觀看欣賞馬丁路德金當時演講時的視頻資料,讓學生在濃厚的氛圍中感受最為豪邁和偉大的激情演講。在學生有了更多的深刻認知基礎上,不妨建議他們進行深入模擬表達,讓學生從此情此境中獲得更多豐富感知,幫助他們在不斷挑戰(zhàn)自我的過程中深化認知。結合學生的不同表現(xiàn),教師則以過程評價為主,注重從學生認知積累、語言表達、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和進步,幫助他們在不斷深化感知體驗中找到更多的有價值信息。除此而外,多激勵和肯定學生,幫助他們在備受關注的過程中找到更多鮮活知識,讓他們在自由抒發(fā)情感的基礎上獲得豐富感悟。
多肯定學生的進步,在圍繞差異發(fā)展的前提下給學生更多的自我鼓勵,讓他們看到前行的光明道路。多與學生一起分享成功喜悅,讓他們在自我展現(xiàn)的過程中找到更多的精彩,增強學習的內生潛能動力。
總而言之,語文課程標準問世,注重從培養(yǎng)學生鮮明個性和鮮活思想出發(fā),多給學生更多自我嘗試和主動探知的機會。這種生本主義教育理念下的時代特征,需給學生建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從既往居高臨下的傳道授業(yè)解惑之權威向現(xiàn)代意義上的平等對話、重塑課程、激勵發(fā)展之創(chuàng)新主體轉換。這種變革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更是教師自我凈化和成熟的顯著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