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十四
有一位朋友每每講起三年前,他在外地負(fù)責(zé)一個重要項目,而錯過了父親臨終前最后一面,就淚流滿面,覺得自己不孝之極,枉為人子。
我說:“現(xiàn)在讓你重新選擇,你會怎么做呢?”
他說:“當(dāng)然是放棄那個項目,趕回去見父親最后一面?!?/p>
我又問了一句:“那你現(xiàn)在多久回家一次見你媽媽呢?”
他想了一下,最后不好意思地回答:“也就過年和節(jié)假日回家?guī)滋??!?/p>
我就直接當(dāng)著他面說了:“不好意思……但我真的覺得你這樣做很虛偽。”
我并不是說他三年來的耿耿于懷是故作姿態(tài),錯過世界上至親之人的最后一面,任誰做了這樣的事都不會輕易放過自己。但是與其屢屢愧疚于故去的父親,還不如把更多的精力用于陪伴在世的母親。
總是聽到很多這樣的故事。故事里的所有人都不是壞人,卻總是在自責(zé),長久地陷在后悔的情緒中不可自拔。
另一個朋友因為長時間的寂寞,接受了一個自己并不喜歡的姑娘的感情。那個姑娘對他很好,旁人看了都眼紅。她會給他打理衣櫥,自己都舍不得穿的牌子毫不猶豫地給他買;她會在他加班的時候,送一杯熱的星巴克,然后一個人坐在樓下等他;朋友聚會的時候,她安靜地坐在身邊看著他,他喝酒的時候,她心疼地皺著眉頭,他喝醉了,她扶他回家。可是,我的朋友發(fā)現(xiàn),他還是無法愛上她。
最后,他糾結(jié)萬分,還是提了分手。姑娘淚如雨下,問自己是哪里做得不好。他硬著心,頭也不回地走了。
他問我:“十四,你覺得我是不是一個渣男?”
我點點頭:“是,但你也是一個好人??墒恰泻芏嗍虑?,做到有愧無悔,就夠了吧?!?/p>
有愧是良心,而無悔是責(zé)任。
良心是對別人。錯誤帶來的痛苦往往是因為,在不可逆的時光里,種種原因之下對他人造成了傷害。愧疚其實是一種非常自私懦弱的情緒,除了能讓自己心里好過一點,對于被你傷害過的人,又有什么用處呢?但似乎,又不能因為沒有用處,你就索性心安理得,絲毫包袱都不背。愧疚是出于良心的自罰,但切忌不能做僅僅流于表面的懺悔。
比愧疚更重要的,是彌補(bǔ)。雖然對于這一次的遺憾來說,再著力的彌補(bǔ)也無法改變既成的事實。有些代價,是成長必須承擔(dān)的。譬如年少輕狂,不知父母恩重,往往把很多東西凌駕于親情之上,忽視了漸漸老去的父母,然而子欲養(yǎng)又親不待,來不及足夠懂事,總有幾個人走得太快,最后只能看著他們的影子悲傷。譬如亂花迷眼,尚未明了被愛難得,隨意就把別人捧上來的一顆真心扔到了腦后,直到自己也被傷了心,才發(fā)現(xiàn)從前自作聰明的熟視無睹,早就將他人的心戳得千瘡百孔,連縫補(bǔ)都無從下手了。
就是在這樣的一次又一次的錯誤里——無法避免的錯誤里,我們慢慢長大。成長不是為了變得世故冰冷,而是變得寬容通達(dá),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不完美的人生。精明狠辣偽善從來不是成熟的代名詞,成長不是這樣,而是最終能夠平和地看待發(fā)生在自己、發(fā)生在周邊的一切,對有遺憾的過去不是逃避而是直面并努力去彌補(bǔ),對有缺陷的社會不是辱罵而是包容并努力去改善。有勇敢地面對錯誤的心,在過去的狼狽面前也要從容優(yōu)雅。
而負(fù)責(zé)是對自己,做都做了,后悔干什么呢。面對自己,往往比面對別人,需要更多的勇氣,因為你很難騙過自己的心。所以,唯一有資格評判自己的人,就是自己。
我從來不曾后悔過,所以很難理解放縱自己沉溺在后悔的情緒里的行為。如果后悔有用的話,時光機(jī)早就造出來了。后悔就是這樣一種病毒,只要你一不小心被它寄生了,它就會慢慢占據(jù)你的全部情緒。
我最喜歡的紅學(xué)家周汝昌先生,在他94歲那年最后一次接受央視采訪,被記者問到“老先生一生有過什么后悔的事嗎”時,我忘不了那一刻他突放光芒的眼睛,那雙眼睛看了94年的紅塵,看透了世間的智慧,最終沉淀出這句話:“沒有,我還年輕,什么事都談不上后悔——這兩個字太沉重了——只是有些小遺憾,希望能盡力補(bǔ)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