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羽
宿新市徐公店
[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宋代大詩人楊萬里有一個號叫“誠齋”?!罢\齋”這個號是怎么來的呢?這里有一個故事。楊萬里在永州做官時,正巧遇到大學(xué)者張浚。楊萬里前去拜訪,張浚告訴他:做人做事做學(xué)問就一個字——“誠”。于是,楊萬里就把自己的書房起名為“誠齋”,干脆連自己的號也叫“誠齋”。
“誠”是什么意思呢?誠就是虔誠、真誠、有誠心。楊萬里做到了,他對詩的追求可謂用心良苦。35歲那年,他覺得自己早年的詩都是在模仿別人,就把已經(jīng)寫好的一千多首詩全部燒掉了。54歲時他還在問自己:我的詩比以前真的有進步嗎?楊萬里活了80歲,一生創(chuàng)作了兩萬多首詩。這就是他對詩的誠意,后人就把他的詩稱為“誠齋體”。
在楊萬里的詩中,天地自然中的一枝一葉、一花一鳥無不充滿著情趣。楊萬里特別喜歡為它們寫詩,他的朋友曾幽默地評價:你那么愛寫詩,山川花月都被你寫煩了,見了你都要躲著走,真是“年年花月無閑日,處處山川怕見君”啊!今天講的這首《宿新市徐公店》可以說集中體現(xiàn)了“誠齋體”的特點。
看到這首詩的標(biāo)題我們就知道,當(dāng)時的楊萬里在杭州北邊的新市鎮(zhèn)(今浙江省德清縣新市鎮(zhèn)),留宿在徐公開的酒樓里,想必他那天一定是醉了。清明前的新市,氣清景明,一派融和天氣,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吐露著芬芳,招惹著蝶兒和蜜蜂前來欣賞。
酒樓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在為清明的到來而忙碌著,騾馬的叫聲,小販的吆喝聲,小孩子的嬉鬧聲,在詩人微醉的大腦里,都一一略過了。詩人只感覺到窗外微微的南風(fēng)濕潤而溫暖;一張張高懸在酒樓上的旗幟,在那里不經(jīng)意地?fù)u擺著;遠處的風(fēng)箏也被南風(fēng)托起,在空中隱約可見……
酒樓旁邊稀稀落落的籬笆伴著一條小路通向樹林深處。樹上的花兒落了,鮮嫩的葉子才剛剛長出,還沒有形成濃密的樹蔭。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光影破碎了一地。有兩句詩自然來到詩人嘴邊:“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边@是清明前再普通不過的風(fēng)景了,有什么好寫的呢?
正在這時,一群孩子歡快的笑聲讓詩人的精神為之一振。他們在金黃的油菜地里,歡快地追逐著翩翩飛來的黃蝶。詩中“急走”兩個字,就是快速奔跑的意思。但是蝴蝶哪會那么容易被捉到呢?它左閃右躲,孩子們剛剛夠著,卻又在指縫中溜走,或者一個急速的下墜,躲在金燦燦的油菜花里,讓孩子們無法辨別。當(dāng)一群天真的兒童遇到一只機智的蝴蝶,這個春天該是多么有趣啊。
我喜歡那群天真的孩子,也喜歡那只機智的蝴蝶,我還喜歡童心未泯的詩人,因為,他們就是春天的風(fēng)景。
(責(zé)任編輯 趙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