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摘要:民勤小曲是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一種流傳已久的地方戲曲。民勤小曲雖是小劇種,但是流傳廣,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藝術魅力。因此本文試圖通過關注武威民勤小曲戲的保護與傳承現(xiàn)狀,思考如何更好地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
關鍵詞:民勤小曲;保護;傳承
一、簡介民勤小曲戲
(一)民勤小曲戲的形成
民勤小曲形成年代已經無從考證。資料顯示,民勤曲子戲最晚在清代中期就已經形成了,并且在當時已發(fā)展的十分成熟,可以做到長期在外進行職業(yè)演出,且民眾都十分喜愛。提到小曲,可能大家會將其與甘肅東部、南部以及敦煌一帶流行的曲子戲混淆。但其實二者并非一脈相承?!靶∏笔俏鞅钡貐^(qū)十分流行的民間傳統(tǒng)戲曲,一直深受當?shù)孛癖姷南矏?。各個地方的小曲都有自己的特色,也都用自己的地名冠名小曲。在民國以前民勤小曲都是以地攤的演唱形式開展,雖然像前面提到的,它在清代中葉已經十分完善,但是其演出形式仍然是擺地攤。民勤小曲的源流眾多,吸收了許多方面的營養(yǎng)。目前,只有少數(shù)藝人能分清哪些曲調是原來民勤小曲戲的唱腔,對于觀眾而言更是難以辨別。
藝術在發(fā)端時都有一個共同的條件,那就是勞動人民生活和精神的需要。人類不斷掌握新的勞動工具,擁有更多勞作的智慧,生產力也隨之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不僅有了保障還開始有了更多的需求,這就體現(xiàn)在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上。除去勞作之外的時間,人們需要有娛樂生活來填充、活躍。民勤小曲就是人們利用勞動之外的閑暇時間創(chuàng)作出來的。通過歌唱的方式疏解勞動的辛勞,放松精神,表達情感。民勤小曲短小的形式十分適合勞作間隙在田頭唱一唱。漸漸地,在這種需求的推動下,開始有從事民勤小曲的職業(yè)藝人或者半職業(yè)藝人,但還沒有專業(yè)的演出團體,表演人員不太固定。
(二)民勤小曲戲的藝術特色
首先是民勤小曲戲的唱腔,它由調、腔和小調(即民歌)三部分組成的。“大多采用傳統(tǒng)的商調式或微調式,有些曲調也出現(xiàn)了清角和變宮?!盵1]大約在1950年之前,民勤小曲戲都是由男演員演唱的,男性角色用原聲,女性角色就真假嗓結合表演。民勤小曲的唱腔根據(jù)唱詞的句數(shù)多少,可以分為三、四、五腔。還可以根據(jù)表達情緒的不同,分為花腔、悲腔等十二種。曲調的豐富令人驚嘆,也奠定了其獨具魅力的藝術特色。
其次是表演特色,民勤小曲的表演以詼諧有趣著稱,能把觀眾逗得哈哈大笑,也能讓你先樂后哭,甚至有的內容還具有哲理意味。雖然民勤小曲的表演者們幾乎都沒有接受正規(guī)的藝術教育,但是他們從勞動生活中汲取藝術營養(yǎng),從一次次登臺表演中獲得經驗,這成就了民勤小曲接地氣的表演特色,了解老百姓的喜怒哀樂,深受老百姓歡迎。
最后是曲目特色。同一個故事,不同曲調在表演時都有自己的解讀,民勤小曲就有許多獨有的特色曲目。表現(xiàn)蘇三起解的劇目,全國有許多,民勤小曲中就有《二瓜子吆車》。與眾不同的是,它多設置了一個小車夫作為丑角,為一路的艱辛增添了許多歡樂。這體現(xiàn)了民勤人天生樂觀的性格特點。
二、民勤小曲戲的現(xiàn)狀
(一)面對的危機
中華民國成立之初,百花齊放,民勤小曲戲出現(xiàn)了頻臨絕境的情況,但得到了及時的重視和搶救。我們知道民勤小曲的表演形式多為地攤,且內容十分短小。這就影響其規(guī)模的展開和影響力的形成。有較多藝術表演者的表演,可以填滿整個舞臺,就能形成一種氣勢,可以較快地抓住觀眾的眼球?,F(xiàn)在的藝術表演形式豐富多彩,舞臺設計美輪美奐,且都有一定表演時間,讓觀眾可以好好沉浸其中。民勤小曲的自身特點使它很難達到這種規(guī)模。
民勤小曲戲沒有形成較成熟的派別,沒有職業(yè)化的表演團體,也沒有專業(yè)的培訓機構,業(yè)余教唱成了傳承的主要方式,限制了人才的培養(yǎng)。演員多為農民,農忙務農,農閑演戲?,F(xiàn)在的年輕人都到外地求學或是打工,愿意學習的人也越來越少。[2]
如今信息網絡時代,人們有多休閑娛樂的方式。看過聽過精美的表演,視覺聽覺都擁有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滿足。越來越多的審美口味跟著時尚走,越來越少的人向回看,傳承從自己土壤里生長出的文化果實。民俗文化沒有現(xiàn)代科技下藝術表演的形式花樣多,但是它簡簡單單卻歷久彌生。可是年輕人對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態(tài)度大多都是漠視的,甚至越看越少人知道民勤小曲,越來越少人會去聽民勤小曲戲。
(二)保護與傳承
為了將這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命延續(xù),當下做了許多保護與傳承的努力。民勤小曲在推陳出新上做了諸多努力。
第一、政府可以為民勤小戲的保護與傳承撥有專項資金,使得民勤小戲可以獲取較好的演出設備、服飾以及伴奏樂器。建造固定的演出場所,成立專業(yè)的民勤小曲表演藝術團,共同創(chuàng)作一些符合當代群眾喜好或宣傳新時代改革故事的新劇目、新腳本,以尋求民勤小曲的傳承創(chuàng)新。
第二、提高民眾對民勤小曲的保護意識,建立地方文化榮譽感,增強民眾的文化意識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意識??梢酝ㄟ^地方文化節(jié)目以民勤小曲為專題做一期節(jié)目,為民勤小曲發(fā)聲,激起民間的力量保護民間寶貴的文化遺產,也為熱愛民勤小曲戲的人們搭建一個欣賞和交流的環(huán)境。
最后,我們還可以商討在當?shù)匦W音樂課程中加入民勤小曲的學習內容,將傳統(tǒng)曲藝帶入課堂,讓青少年多多接觸和學習地方的民俗文化,了解地方音樂和曲藝,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小結
民勤小曲是曾經為我們帶來歡樂的藝術,雖然現(xiàn)在我們有了越來越多的休閑娛樂方式,但我們不能看著民勤小曲在人們的視野中逐漸暗淡。我們要拿出實際行動,保護和傳承這一民間曲藝,挖掘它其中的藝術美感和民俗情感,為文化的繁榮發(fā)展盡出每一個人的綿薄之力,為曾經溫暖我們的民勤小曲戲延續(xù)生命。
參考文獻:
[1]楊若芳,項亮.民勤小曲戲的歷史變遷及發(fā)展[J].蘭州大學學報,2012(03).
[2]袁宗年.民勤小曲現(xiàn)狀研究[J].藝術科技,2013(05).
(作者單位:蘭州城市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