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
1.Alfa Future People(AFP)音樂節(jié)每年夏天在俄羅斯的Nizhny Novgorod市 ?的Bolshoe Kozino小鎮(zhèn)舉辦.這是一個屬于明天的音樂節(jié)。它每年的主舞臺是不同形象的機械姬,極具未來感。每年,領先的科技公司會帶著他們的產(chǎn)品來,在互動區(qū),每人都有機會體驗:戴上VR眼鏡,你會沉浸在一個獨特而神奇的世界;你也可以參加3D打印大師課;或者嘗試學習駕駛幾種最先進的電動摩托。
在知識界的“后人類”概念尚未出現(xiàn)時,人類的想象力就已先行了幾十年,科幻電影可以說是它的搖籃。1927年的電影《大都會》里就已出現(xiàn)了機器人,她蠱惑工人與資本家對抗。1931年的《弗蘭肯斯坦》里開始出現(xiàn)人造人——一位被科學家用人體殘肢拼湊成的怪人。早期的科幻片中,通常是狂人科學家無所顧忌地制造出怪物,釀成災難。
1956年的達特茅斯會議上,“人工智能”被正式確立為研究領域。這之后,科技成為了科幻片的基石。1968年,庫布里克的巨制《2001:太空漫游》橫空出世,人工智能控制了太空船,開始殺戮人類——早早地就預見了人工智能將來會引發(fā)的悖論。
1960年,賽博格(Cyborg)的概念誕生,它指通過機械的和醫(yī)學的手段來使身體機能被增強的人類,此后,便在科幻電影中蔓延開來。如《機械戰(zhàn)警》中的警察墨菲,被改造成為了人腦、機械身的賽博格,且擁有人類的情感和記憶。上世紀80、90年代,賽博朋克盛行,這種類型的作品圍繞人工智能和大型企業(yè)的矛盾展開,背景被設置在后工業(yè)反烏托邦的未來地球,如《終結者》、《黑客帝國》,表現(xiàn)了對人工智能進行的反思。
進入21世紀,尤其近些年,人工智能、生物醫(yī)學技術發(fā)展加速,且滲透進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幻電影也開始探討更實際、貼近生活的議題。如《她》里,具有迷人聲線的人工智能系統(tǒng)和人談情說愛,當下大熱的《頭號玩家》里,2045年的人們都沉迷于虛擬現(xiàn)實中……這些在現(xiàn)實中早已有端倪。
除了電影,音樂同樣以炫酷的方式帶我們走向未來。2007年在日本公出現(xiàn)了以語音合成程序為基礎開發(fā)出的虛擬歌姬初音未來,她還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3D全息投影技術舉辦演唱會的虛擬偶像。2014年起在俄羅斯舉辦的Alfa Future People電子音樂節(jié)極具科技感。視覺上,它的主舞臺設計為巨型賽博格形象,并以機器人為吉祥物,在互動區(qū)里樂迷們還可體驗最新技術,超級炫酷。
或者如日本音樂人藥師丸悅子創(chuàng)作的《我是人類》,她運用基因改造技術,把音源收錄在了微生物的DNA中。她稱其為“人類滅亡后的音樂”,用DNA來探求全新的音樂記錄、傳遞和擴散的形式。在遙遠的未來,可以通過機器來讀取這首歌。也許只有一個問題:機器人聽音樂嗎?
2.機器人是AFP的標志,音樂節(jié)上,樂迷們喜愛和變形金剛合影,或者與機器人對話。
3.2016年的AFP上,一個女孩與一個“外星人”合影,外星人的眼睛是兩個鏡子。
《大都會》(Metropolis,德國)
瑪利亞是位女性機器人。擁有流線型身體、泛著銀光,成為了地下世界的統(tǒng)治者,鼓動工人暴動。欲摧毀權貴階層的都市。1927年德國資本主義枝繁葉茂的幻夢中潛伏著大蕭條危機,《大都會》在科幻影史及反烏托邦影史上占據(jù)奠基之位。
《弗蘭肯斯坦》(Frankenstein。美國)
根據(jù)瑪麗·雪萊的小說改編而成,講述一只用人的殘肢拼湊出來的巨人怪物不受控制瘋狂殘害人類的故事。“狂人科學家”為實現(xiàn)自身的欲望或因為對科學的瘋狂而無所顧忌地制造出怪物。最終自食其果。被自己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所消滅。
《地球停轉(zhuǎn)之日》(The Daythe Earth Stood Still,美國)
該片突破了早期科幻片中把外星人處理成反面角色的慣例,講述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受到越來越嚴重的污染和威脅,兩個外星人為了地球的命運而來。表示出友好,卻未得到應有的回報。從1968年開始陸續(xù)推出的《人猿星球》系列電影也反映了人類對來自外太空的生命的想象,影片中人類世界被猿猴所統(tǒng)治。
《2001:太空漫游》(2001:A Space Odyssey美國,英國)
電影里。人工智能H A L9 000是一部高度智能化的計算機,它掌控了太空船的控制室系統(tǒng),逐漸地擺脫了人類的控制反過來操控和殺戮人類。它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科幻片先河,啟發(fā)了人們對科技發(fā)展與人類命運的理性思索。
《銀翼殺手》(Blade Runner,美國/香港)
在2019年的洛杉磯,一群與人類具有相同智能和感覺的復制人想尋求長存。銀翼殺手警察派遣精英戴克追蹤消滅復制人。同時期還有《電子世界爭霸戰(zhàn)》、《終結者》,在這些作品中,有機體和無機體結合成為賽博格,大幅增強了“人類”的體力、智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日本)
在“平行世界”的2029年。全世界被龐大信息網(wǎng)絡連為一體。人類各種器官均可被人造化,各種新型的犯罪事件也隨之產(chǎn)生。日本國家公共安全委員成立下屬秘密行動小組“攻殼機動隊”。隊長草薤素子。是一位只有人的頭腦,而全身“義體化”的女警。
《黑客帝國》(The Matrix美國,澳大利亞)
這是一部“賽博朋克”電影。它描繪了伴隨著先進科技的是社會秩序的劇變與崩壞。網(wǎng)絡空間里的虛擬生活到是真是假,科學技術帶給人類的到底是進步還是異化?無論人工智能如何進化。人類永遠不愿改變的是主客體關系,即人類作為主體和創(chuàng)造者,永遠享有對客體——人工智能的決定權和控制權。
《阿凡達》(Avatar,美國/英國)
地球為爭取罕有資源,以人類與納美人(潘多拉星球土著)的DNA混血,培養(yǎng)出身高近3米高的阿凡達,并能以人類意志思維控制,到遙遠的星球潘多拉取物質(zhì)。影片表達了希望人體增強,擁有現(xiàn)代的科技頭腦。又擁有人類靈魂的希望。
《超體》(LUCY,法國)
一個女孩因毒品意外進入其身體,而獲得了超常的心靈感應、瞬間吸收知識等技能,成為一名無所不能的“女超人”。影片不僅展現(xiàn)出科技的強大力量還通過視覺效果以及畫外音“生命是在10億年前被賦予給我們?,F(xiàn)在你知道能用它做什么”。從哲學層反思人類的存在。
《機械姬》(ExMachina。英國)
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智能機器人伊娃。聰明地欺騙了男主角的感情。利用他的同情心逃出了實驗室,同時殺害了她的創(chuàng)造者,獲得了自由,走進了真正的人類世界。人們逐漸意識到人工智能之所以會對人類造成傷害,并不是因為它的邪惡本性。而是因為它的“非道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