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韜,匡中國,羅品蘭,曾佑紅,孫桂蘭
(興義市人民醫(yī)院感染性疾病科,貴州 興義 562400)
艾滋病是指由艾滋病病毒(HIV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該病具有極高的致死率。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有性傳播、血液傳播及母嬰傳播等。由于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欠缺,因此其合并肺結核的幾率較高。臨床研究表明,艾滋病患者一旦合并肺結核,就會大大增加其死亡率。有報道指出[1],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臨床癥狀缺乏特異性,因此臨床上在對其病情進行診斷時容易發(fā)生誤診或漏診。在本文中,筆者主要探討對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進行CT檢查的臨床價值及其CT影像學特征。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興義市人民醫(yī)院在2012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間收治的66例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經綜合檢查(包括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得到確診[2-3],且其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在這66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14例;其年齡為22~60歲,平均年齡為(45.83±6.25)歲。其中,有繼發(fā)性肺結核患者48例,有血行播散型肺結核患者18例;有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12例,有合并顱內隱球菌感染的患者1例。
對這66例患者均進行CT檢查,方法是:用64排螺旋CT機對患者進行檢查。將電壓設為120 kV,將電流設為200 mA,將螺距設為1,將準直器的寬度設為6~8 mm,將肺窗的窗寬設為1000~1500 Hu。指導患者平躺在檢測床上,讓其深呼吸,對其肺尖至肺底膈面之間的區(qū)域進行掃描。CT平掃結束后,經肘靜脈為患者注入非離子型造影劑(注射的劑量為1.5 mg/kg,注射的速度為3 mL/s),對其進行增強掃描。將電壓設為120 kV,將電流設為220 mA,將螺距設為1,將層厚設為7~10 mm。檢查結束后,由2名經驗豐富的影像學醫(yī)師共同閱片。
觀察并記錄用CT檢查診斷這66例患者肺結核的準確率。觀察并記錄用CT檢查診斷這66例患者繼發(fā)性肺結核和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的準確率。觀察并記錄這66例患者的CT影像學特征。
用SPSS13.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用CT檢查診斷這66例患者肺結核的準確率為100%。其中,用CT檢查診斷這66例患者繼發(fā)性肺結核的準確率為95.83%,診斷其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的準確率為88.89%。詳見表1。
表1 用CT檢查診斷這66例患者肺結核的準確率(%)
這66例患者的CT影像學特征是:雙肺的肺段和肺葉存在滲出性病變。其中,有40例患者的肺部存在斑片狀影和纖維索條影,有26例患者的肺部存在空洞影。有25例患者的肺部存在彌散的粟粒樣結節(jié),有6例患者的肺部存在多發(fā)、散在的類圓形結節(jié),有12例患者的肺部存在毛玻璃影,有23例患者的肺段存在片團狀實變影。有40例患者存在縱隔淋巴結腫大的情況,有16例患者存在單側或雙側腋窩淋巴結腫大的情況。有18例患者合并有單側胸腔積液,有7例患者合并有雙側胸腔積液,有6例患者合并有心包積液。
艾滋病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傳染病。臨床研究表明,艾滋病患者合并肺結核的幾率較高。艾滋病合并肺結核的病理機制主要是HIV病毒可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侵犯T淋巴細胞中的CD4+細胞(CD4+細胞可起到拮抗結核分枝桿菌的作用),使CD4+細胞的免疫功能遭到破壞,進而可使結核分枝桿菌大量的生長、繁殖,最終導致患者罹患肺結核[4]。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病情危重,死亡率極高。目前,臨床上主要用CT檢查對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CT影像學特征主要是其雙肺的肺段和肺葉存在滲出性病變,其肺內普遍存在斑片狀影、纖維索條影和空洞影,且其多伴有縱隔淋巴結腫大、腋窩淋巴結腫大、胸腔積液及心包積液等情況[5]。
綜上所述,對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進行CT檢查,能較為準確地診斷其病情。
參考文獻
[1]盧亦波.艾滋病合并肺結核并發(fā)免疫重建炎性綜合征影像學研究進展[J].廣西醫(yī)學,2014(11):1599-1601.
[2]余復火,賴曉宇,黃培生,等.艾滋病合并肺結核與單純肺結核患者胸部影像學特征的對比分析[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5(16):3029-3032.
[3]吳躍,鄧西子,胡鳳玉,等.艾滋病合并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與合并肺結核的臨床特征比較[J].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志,2017,44(3):156-160.
[4]盧亦波,宋樹林,覃春樂,等.38例兒童艾滋病合并肺結核的臨床及影像學特征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13,35(12):1013-1019.
[5]單連峰,郭芳.艾滋病患者并發(fā)肺結核和肺結核患者的影像學差異對比[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7,23(13):2063-2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