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青
厭食是一種多發(fā)于青年女性的一種進食障礙疾病[1],以神經性厭食癥最為突出[2],近幾年有上升的趨勢。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厭食、體重下降顯著,發(fā)育遲緩、閉經和內分泌紊亂等?;颊邔Πl(fā)胖存在恐懼感[3],進而拒絕正常進食、導吐或腹瀉,最終導致營養(yǎng)不良、閉經,甚至死亡[4],該病死亡率大約4.5%。其發(fā)病原因至今并非十分清楚,主要因素包括社會、心理和生物等[5],此病可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破壞性的影響,同時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一定的壓力和負擔。因此,重視和加強對厭食癥患者的護理,對患者盡早康復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作者選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神經性厭食癥患者32例,進行治療和綜合護理,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具體報告如下。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選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神經性厭食癥患者32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平均每組16例。對照組: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11例;年齡12~31歲,平均年齡(19.23±1.6)歲;病程8個月~4年,平均患病時間(1.7±0.7)年;觀察組:男性患者4例,女12例;患者年齡13~33歲,平均年齡(20.4±1.5)歲;病程9個月~5年,平均患病時間(1.7±0.4)年。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颊咧饕圆煌潭鹊膮捠?,體重下,營養(yǎng)不良,女性繼發(fā)性閉經收入我科,另外還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惡心、嘔吐、頭暈,頭發(fā)稀疏等癥狀。
1.2.1 診斷標準 參考《諸福棠實用兒科學》[6]診斷標準:(1)食欲的減低主要歸因為消化道功能的失調,持續(xù)時間大于2周;(2)排除其他腸道疾病,如寄生蟲病和其他機體器官病變導致的食欲下降,如肝腎功能異常等。
1.2.2 納入標準 (1)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確診為神經性厭食癥;(2)具有較強的抵制變胖的恐懼心理;(3)不能意識到甚至否認體質量過低的危害,不能對體質量或體型產生正確的認知;(4)女性伴隨繼發(fā)性閉經;(5)簽署知情同意書;(6)該研究方案通過醫(yī)院倫理會驗證通過。
1.3.1 對照組 實施一下常規(guī)護理:(1)對患者進行生活起居進行監(jiān)督,保持個人衛(wèi)生清潔,如經常洗澡、刷牙,保持皮膚和口腔清潔,防止壓瘡和口腔感染形成。(2)另外供給患者充足的營養(yǎng),必要時行鼻飼。(3)為患者營造一種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并保證質量良好的睡眠,必要時給予藥物輔助睡眠。
1.3.2 觀察組 實施綜合護理方案,即在常規(guī)護理上加用心理疏導模式,主要方案如下:(1)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接觸溝通,營造和諧而又安全的環(huán)境,這也是開始的關鍵部分。(2)定期組織患者進行游戲和適當的體育活動,轉移其注意力,避免過多關注自己的體質量變化。(3)盡可能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患者進食導致體質量增加的速度不宜過快,每周增加不超過1 000 g為宜,防止給患者造成“醫(yī)生讓自己吃飯變胖”的不正確思想,從而變得更加抵制,并做好該疾病的危害和治療的益處的宣傳工作。(4)明確患者對本次治療的態(tài)度,通過反復的解釋和分析,讓患者意識到營養(yǎng)不良帶來的危害,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和信心,并適時地給予肯定和鼓勵。(5)提示注意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加強健康教育,不斷強調病情危害。
1.3.3 臨床指標評定 參考臨床療效評定標準[5]:(1)治愈:患者既往消瘦等癥狀消失,飲食和機體發(fā)育狀況恢復正常態(tài),治愈后未再復發(fā);(2)有效:患者既往消瘦等癥狀明顯緩解,飲食和生長發(fā)育狀況明顯改善;(3)無效:患者既往消瘦等癥狀無改善或者進一步加重,飲食和機體生長發(fā)育狀況無改善或進一步加重。不良反應 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出現惡心、嘔吐,頭暈,腹痛,腹瀉、腹脹等不良反應,進行對比分析。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過臨床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有效率(87.50%)優(yōu)于對照組(56.25%),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在護理干預期間,對照組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有6例,觀察組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有1例,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率,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率(6.25%)低于對照組(37.5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神經厭食癥是一種進食障礙性疾病,即患者有意識性的進行自我限制飲食所導致的機體消瘦,營養(yǎng)不良,體質量下降,發(fā)育停滯,女性閉經等癥狀[7],患者的護理 患者明顯對發(fā)胖產生一定的恐懼而不愿進食。現代社會普遍以瘦為美,使得現代女性以盲目追求身材苗條作為時尚,經常節(jié)食。另外,家庭關系的不和諧,安全感和自信心的缺失也是導致厭食癥的重要誘因。必須對厭食癥造成的不良影響給予高度重視并進行有效治療和加強護理。
經過臨床研究發(fā)現,護理干預在神經性厭食癥的治療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患者的病情康復具有很大的幫助。通常我們醫(yī)護人員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營養(yǎng)狀況給予一定的腸內、外營養(yǎng),加強營養(yǎng)攝入,進而逐漸過渡到營養(yǎng)均衡階段,或者進行食譜定制,進食監(jiān)督,慢慢恢復正常飲食[8]。卻較少關注患者心理方面[9]。本次護理,實施綜合護理模式,即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全方位心理護理,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和自信心,并樹立正確的營養(yǎng)觀念,告知其營養(yǎng)缺失的危害。并進行游戲、體育活動轉移其對身體變化的注意力。給予患者營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特別是飲食環(huán)境等一系列臨床護理措施。經過6個月的護理干預周期后,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有效率(87.50%)優(yōu)于對照組(56.2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干預期間,除極少數患者出現過輕度的不良反應,其余均無不良反應,且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率(6.25%)低于對照組(37.5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過綜合護理干預取得了較為滿意的臨床效果。這與相關文獻報道[10-11]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神經性厭食癥病因仍不明確,尤其是兒童治療不配合,治療尚存在一定困難[12],且治療周期較長,預后不理想。因此,應及時發(fā)現治療,加強護理十分重要。本研究對神經性厭食癥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取得了較為顯著地臨床效果,且不良反應較少,對于患者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參考文獻
[1]郝偉,于欣.精神病學[M]. 7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147-148.
[2]李亞玲,陳玨,虞一萍,等. 神經性厭食患者的人格特征及焦慮抑郁癥狀[J].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2,26(8):590-594.
[3]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s[M]. 5th ed. Arlington,VA: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13:339.
[4]Hofer M,Pozzi A,Joray M,et al. Safe refeeding management of anorexia nervosa inpatients:an evidences-based protocol[J].Nutrition,2014,30(5):524-530.
[5]蔡華玲. 心理護理聯合推拿按摩對兒童神經性厭食癥的干預效果觀察[J]. 健康護理,2015(7):162-163.
[6]胡亞美,江載芳. 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 7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275.
[7]張江春,胡乃毅,張嫻. 穴位貼敷聯合醋酸甲羥孕酮片治療神經性厭食癥[J]. 內蒙古中醫(yī)藥,2015,34(4):86-87.
[8]王元元,劉曉鷹. “扶中”推拿法治療小兒厭食臨床觀察[J]. 中國針灸,2014,34(1):67-70.
[9]柴艷婷,易燕,李珍,等. 中醫(yī)保健療法治療脾胃虛弱型小兒厭食癥療效觀察[J]. 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24(2):191-192.
[10]羅曉紅. 心理護理在神經性厭食癥治療中的應用[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3):707-708.
[11]李穎申,劉靖,高巖,等. 神經性厭食住院兒童患者的病例分析[J].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4,28(9):685-689.
[12]白英杰. 捏脊療法配合健胃消食口服溶液治療小兒厭食療效觀察[J]. 中國臨床醫(yī)生,2012,40(8):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