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暉,金承龍(延邊大學醫(yī)學院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吉林 延吉 133000)
調(diào)查得知,臨床上皮膚科常見的惡性腫瘤主要為基底細胞癌、鱗癌等。針對以上疾病的常用治療方案為Mohs顯微外科手術。Mohs顯微外科手術方案的手術宗旨為在腫瘤被徹底去除的條件下,盡量降低手術缺損,剩余的軟組織缺損使用局部皮瓣成形修復。本研究收集2013年10月~2015年3月接受皮膚惡性腫瘤切除術患者24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對皮膚惡性腫瘤切除術后軟組織缺損的患者使用局部皮瓣Ⅰ期愈合的治療效果。現(xiàn)將結(jié)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收集2013年10月~2015年3月接受皮膚惡性腫瘤切除術患者24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研究對象術前均經(jīng)專科病理醫(yī)師檢查確診為惡性腫瘤,并限期進行惡性腫瘤切除術。本研究對象中男12例,女12例,年齡44~82歲,平均(52.46±11.54)歲。病灶性質(zhì):基底細胞癌12例,鱗癌7例,鮑溫病5例;病變切除后軟組織缺損面積最小1.2 cm×0.8 cm,最大8.0 cm×7.5 cm;部位:頭部3例,面部15例,軀干部4例,臀部1例,四肢1例。全部病例通過Mohs顯微外科手術徹底切除,并應用局部皮瓣Ⅰ期修復軟組織缺損。
1.2手術方法:術中常規(guī)做冰凍切片(Mohs顯微外科手術),在確保充分切除病變組織后,根據(jù)創(chuàng)面部位、大小和形狀以及周圍皮膚的條件及血供情況在創(chuàng)面臨近正常皮膚處設計不同類型的局部皮瓣修復軟組織缺損,按設計線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在皮瓣或皮瓣蒂部周圍的皮下進行剝離,將皮瓣旋轉(zhuǎn)或推進轉(zhuǎn)移至缺損區(qū)修復。如果張力較大,應延長皮瓣或擴大剝離范圍直至張力合適為止,修剪皮瓣形狀與皮膚缺損區(qū)吻合一致,皮瓣覆蓋缺損,用吸收線和無損傷線分別縫合皮下組織及皮膚。若在蒂部形成“貓耳”畸形,應適當修剪。切口外涂紅霉素眼膏,輕度加壓包扎,術后5~7 d拆線。
全部24例患者局部皮瓣均一次轉(zhuǎn)移成功Ⅰ期愈合。隨訪2年均無復發(fā),外觀形態(tài)與周邊正常組織相似,無移位畸形,無明顯色素沉著及色素減退。
頭部鱗癌術前腫物大小為6 cm×4 cm(圖1a),術中利用Mohs顯微外科手術切除腫物,因癌細胞侵犯部分骨膜,切除癌細胞侵犯骨膜下顱骨,設計旋轉(zhuǎn)皮瓣修補缺損(圖1b、圖1c)。術后效果如圖1d。
圖1 典型病例術前及術后效果圖
皮膚惡性腫瘤中基底細胞癌、鱗癌較多。其中基底細胞癌約占65%。臨床上針對腫瘤,尤其惡性腫瘤治療主要為外科手術切除治療方案。 其中Mohs顯微外科手術以其徹底切除癌變組織較為精準的判別手術切除的深度,以及最大程度降低創(chuàng)面面積被臨床醫(yī)生較為廣泛的應用[1-2]。
局部皮瓣的基本轉(zhuǎn)移形式為推進皮瓣和樞軸皮瓣,本文24例患者局部皮瓣類型選擇均為上述皮瓣的演變方式。如頭部選用旋轉(zhuǎn)皮瓣、O-Z皮瓣等;軀干、臀部選用旋轉(zhuǎn)皮瓣等;發(fā)跡、瞼緣、鼻唇溝、眉部、鼻翼、唇部選用A-T瓣、旋轉(zhuǎn)皮瓣、風箏皮瓣、鼻唇溝皮瓣等;面頰、鼻背部位缺損選用改良菱形皮瓣等。選擇何種局部皮瓣,應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考慮:首先選擇何種皮瓣根據(jù)受區(qū)的部位、創(chuàng)面的大小和形狀、組織缺損的類型和深度、周圍組織的狀況、術者的經(jīng)驗和技術條件等;其次應選擇次要部位的皮瓣修復重要部位的缺損。一般在鄰近受區(qū)、相對隱蔽、局部皮膚正常且比較松弛的部位設計皮瓣;最后首選設計簡單、轉(zhuǎn)移方便、附加切口少的皮瓣。盡量沿皮紋線作附加切口,順血管走向設計,使皮瓣的蒂部位于血管的近心端[3]。修補軟組織缺損的主要目的是被修復處皮膚形成的切口線盡量在皮膚褶皺中且與皮紋平行,避免臨近部位的組織變形、移位。最后經(jīng)過認真、細致的手術操作才能達到完美效果。
在局部皮瓣修復時注意皮膚周圍血供情況和皮瓣設計面積,臨床中規(guī)定皮瓣的長寬比例一般為1.5∶1。在頭面部血供豐富的缺損部位,皮瓣的長寬比例的擴大為3∶1;皮瓣切取后,由于張力作用通常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收縮,故皮瓣設計時面積應大于創(chuàng)面10%~15%,以免轉(zhuǎn)移縫合后張力壓迫血管,導致局部組織缺血壞死;皮瓣的旋轉(zhuǎn)運動會使其長度縮短,旋轉(zhuǎn)的角度與損失長度成正比,故設計時應適當延長其長度,預防旋轉(zhuǎn)而導致皮膚過短,或修復處皮膚張力過大[3]。
局部皮瓣的設計必須遵循整形外科原理中的供區(qū)選擇、皮膚皺紋線、局部皮瓣移植及局部血液供應的解剖學原則等[4]。理想的修復方法是能夠達到外觀和功能的完美統(tǒng)一,設計臨床實用的局部皮瓣,對接受惡性腫瘤切除術后的創(chuàng)面使用局部皮瓣修復效果較好,安全性較高,具有一定的臨床推廣價值。
5 參考文獻
[1] 張 麗. 高齡面部皮膚惡性腫瘤患者圍術期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22):1067.
[2] 趙一錦,郝 平,張 輝,等.局部皮瓣修復面部軟組織缺損的臨床療效評價[J].中國醫(yī)療美容,2015,16(1):98.
[3] 朱華鋒,柏正群,李 曼. 改良鼻唇溝皮瓣修復鼻部皮膚腫瘤術后缺損的臨床總結(jié)[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15,20(2):221.
[4] 范啟江,錢明元,錢李科,等.局部皮瓣修復面部皮膚腫瘤軟組織缺損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療美容,2014,15(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