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源源
【編輯寄語】
雪花是冬天的饋贈,童年的“傻事”亦是珍貴的回憶。有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恰恰是別人最渴望的。
在這樣一個四季都比較溫暖的南方小城市里,雪是不太常見的。
記憶里的雪是幼兒園下過一次,小學下過一次,初中也下過一次。因為次數(shù)稀少,格外記得那些下雪的日子。
小學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所有人看見雪都是那樣興奮。看厚厚的一層雪堆積在灌木叢上,淺淺地鋪在草地,白得純凈,白得發(fā)光,在雪后溫暖的陽光下閃著獨特的光芒。我是那樣的興奮,用凍紅的小手去摸著那些雪。只要輕輕一觸,雪立刻就會凹陷下去,當時還覺得雪就像是棉花糖,柔軟而美麗。正是因為覺得雪像是棉花糖這個大膽的想法,我干了件讓我當時特別后悔,現(xiàn)在無怨無悔的事。
嘗雪是什么味道是我“策劃”了好久的事,現(xiàn)在,那種復雜的心情是再也描述不出來了。我把“嘗雪”的事情當作機密情報一樣地保護著,想著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哪個地方的“棉花糖”是最棒的,哪個時候路過的人最少,附近的李阿姨,王大爺會不會發(fā)現(xiàn)。因為聽大人說我們這邊的雪不會存留太久,所以這些亂七八糟的想法只在腦海里充斥了一天,便在黃昏時結(jié)束了。
當時是真的像小偷一樣,快速且小心地用三根手指捏了一小塊上層的雪。喔,竟然不是甜的,也沒有一點棉花糖的質(zhì)感,不過那一小口的冰涼卻真實地告訴我:那雪真的只是雪。不久后,我感冒發(fā)燒,需要打針吃藥。打針吃藥是我最不喜歡的,我便將這一切的罪責加到吃雪的這件事上,可我哪敢和別人提起這件事,只是看著藥丸默默發(fā)愁。
后來大一點了,我經(jīng)常去北方過一小段冬天,我看到了比南方的雪更加壯觀且漂亮的雪。南方的雪在路面上是根本看不到的,只留下了在高處的潔白的片片“棉花糖”,而北方的雪有大片大片留在地面上,有的被踩化了又凝固,變成有些臟得發(fā)黑又容易打滑的冰塊。如果我生在北方,看見那樣的雪,我也許不會去干“嘗雪”的傻事??梢粋€南方的孩子看見雪仍是懷有那樣的興奮與喜悅,便是同山的那頭的孩子想看海是一個性質(zhì)的期待。
以致現(xiàn)在,我仍舊喜歡去那些人造雪的冰屋去感受那一份冰涼。裹著租來的厚大衣,去摸摸那些冰雕,即使被凍得手腳發(fā)麻,也興奮得不亦樂乎。那次偶然發(fā)現(xiàn)制造雪的一個偏僻的地方,那一星半點兒的雪片從空中飄落下來,滿足了江南孩子對雪的幻夢,那感覺像當初我嘗雪的幻夢一樣,我期待著雪里有棉花糖的味道。我就在那里漫無目的地走著,走到落得滿頭是雪花,被父母數(shù)落“不懂事”。因為父母說吃了怕上火而言明禁止吃棉花糖,可小孩哪會了解那么多呢?他們在意的是那一份令人歡愉的簡單的甜蜜。
也許所謂“童心”并不是有多么偉大而不切實際的想法,可能只是為了那份甜蜜的純粹而樸素地期盼。
【評點】
本文講述了一個南方孩子對雪的鐘情,特別是內(nèi)心對“嘗雪”這件事的期待。文中對于人物的心理描寫尤為細膩,將一個孩子兒時對雪的那一份童心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文章也將南方的雪與北方的雪做了對比,其目的都是為了突出作者對雪的熱愛。文章行文思路非常清晰,語言細膩而有質(zhì)感,情感“純粹而樸素”。
黃? 忠? 王澤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