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蕊,張水淼
現代醫(yī)學模式的迅速發(fā)展,對當代護士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顯示[1],由于治療方案效果有限或患者病情的反復,護士會表現出抑郁情緒。這就需要護士及時去調整自身的情緒。認知情緒調節(jié)是通過調整個體認知改變,來對內部或外部、超過自身負荷的生活事件進行調整[2]。心理彈性又稱“復原力”“保護因子”,是個體內在的與心理健康正相關的適應能力,是人們抵抗應激、維護心理健康的重要資源,使個體擁有更好的適應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3,4]。該研究通過對護士認知情緒調節(jié)策略和心理彈性進行分析,旨在為提升護士心理彈性提供理論基礎和實驗依據。
1.1 一般資料 2017年4月—6月,采取便利抽樣方法,選取濟南市某三甲醫(yī)院內科護士作為調查對象,均為女性。施測前由專業(yè)人員詳細解釋測評的目的、方法和要求,在統(tǒng)一指導語下進行填寫,現場回收。該次發(fā)放問卷共150份,獲得有效問卷139份,有效率 92.7%。
1.2 工具
1.2.1 認知情緒調節(jié)問卷中文版(CERQ-C)[5]采用中文版認知情緒調節(jié)問卷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Chinese Version,CERQ-C)進行調查,該問卷共36個項目,9個維度,又可概括分為非適應性情緒調節(jié)策略(自我責難、責難他人、沉思、災難化)和適應性情緒調節(jié)策略(接受、積極重新關注、理性分析、積極重新評估、重新關注計劃)。量表采用5級評分:1~5分別表示“從不”“幾乎不”“有時”“幾乎總是”“總是”。
1.2.2 心理彈性量表(CD-RISC)[6]由于張建新等在Connor-Davidson心理彈性量表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基礎上修訂,包含自強、堅韌、樂觀三個維度。量表采用5級評分:從 0~4 代表“從不”“很少”“有時”“經?!薄皫缀蹩偸恰?,總分越高表示彈性水平越高。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
2.1 人口學因素分析 參加調查人員的基本人口學信息,其中大專及以下學歷者、無子女者比例最大(分別占 69.9%和 52.2%),主管護師以及以上資歷者比例最小(5.9%)。見表 1。
2.2 認知情緒調節(jié)策略與心理彈性間相關分析將適應性情緒調節(jié)策略、非適應性情緒調節(jié)策略與心理彈性、心理彈性各維度(自強、堅韌、樂觀)進行相關分析(γ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適應性情緒調節(jié)策略與心理彈性及其各維度顯著正相關 (P<0.01),非適應性情緒調節(jié)策略與心理彈性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
2.3 認知情緒調節(jié)策略與心理彈性間回歸分析以適應性情緒調節(jié)策略、非適應性情緒調節(jié)策略為自變量,心理彈性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適應性情緒調節(jié)策略、非適應性情緒調節(jié)策略可以共同解釋心理彈性方差變異的21.1%(△F=19.050),其中適應性情緒調節(jié)策略(Β=0.501,P<0.001)對心理彈性具有正向預測作用,非適應性情緒調節(jié)策略(Β=-0.229,P<0.01)對心理彈性具有負向預測作用。
表1 基本人口學資料
表2 認知情緒調節(jié)策略、心理彈性之間相關分析
表3 認知情緒調節(jié)策略、心理彈性之間回歸分析
臨床護理模式的轉變,使得護士的角色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護士不僅僅是照顧者、教育者、管理者的角色,還要承擔著協(xié)調者、咨詢者的角色。面對日益緊張的護患關系,如何面對應激事件以及進行自我調整是護士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劉芳等在對護士心理彈性的研究中發(fā)現,心理彈性水平越高,個體心理健康狀況越好,相應的心理癥狀越少[7]。高心理彈性水平的個體比低心理彈性水平的個體,可以表現出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8]。在該次研究中,從相關分析結果可知,適應性情緒調節(jié)策略與心理彈性顯著正相關,即個體較多使用適應性情緒調節(jié)策略,個體的心理彈性水平越高?;貧w分析結果顯示,其中適應性情緒調節(jié)策略對心理彈性具有正向預測作用,非適應性情緒調節(jié)策略對心理彈性具有負向預測作用。即個體越傾向于使用適應性情緒調節(jié)策略,個體的心理彈性能力越高;個體越傾向于使用非適應性情緒調節(jié)策略,個體的心理彈性能力越低。
認知情緒調節(jié)策略是情緒調節(jié)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種方式,是個體從認知方面為適應內外環(huán)境需要做出的改變[9]。其中適應性情緒調節(jié)策略以一種積極的方式去面對問題,可以幫助個體管理和控制情緒,更好地處理壓力性事件[10]。在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研究發(fā)現,認知情緒調節(jié)與心理彈性存在雙向相關關系,可以相互影響[11]。日常生活工作中,要有意識地引導護士使用適應性情緒調節(jié)作用,除了理論知識的學習,可以開展情境性團隊輔導,讓護士意識到適應性情緒調節(jié)策略來克服應激事件的重要性,并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工作中,提高心理彈性能力,改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 SMITH P,GRAY D.The Emotional Labour of Nursing:How Student and Qualified Nurses Learn to Care[M].London:South Bank University,2000.
[2] GARNEFSKI N,KRAAIJ V,SPINHOVEN P.Negative life events,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and emotional problems[J].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1,30(8):1311-1327.
[3]蔡穎.心理彈性與壓力困擾、適應的關系[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0.
[4] CORTESE C G,COLOMBO L,GHISLIERI C.Determinants of nurses'job satisfaction:the role of work-family conflict,job demand,emotional charge and social support.[J].Jour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2010,18(1):35-43.
[5]朱熊兆,羅伏生,姚樹橋,等.認知情緒調節(jié)問卷中文版(CERQC)的信效度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15(2):121-124.
[6] YU X,ZHANG J.Factor analysis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 with chinese people[J].Social Behavior & Person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7,35(1):19-30.
[7]劉芳,盧國華,張瑛,等.護士的復原力和應對方式及健康狀況的相關分析[J].全科護理,2013,11(3):268-269.
[8] PINQUART M.Moderating effects of dispositional resilience on associations between hassles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J].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9,30(1):53-60.
[9]路濤,李敏.我國認知情緒調節(jié)方式的研究概述[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25(11):76-78.
[10] GARNEFSKI N,KRAAIJ V,SPINHOVEN P.Negative life events,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and emotional problems[J].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1,30(8):1311-1327.
[11]袁孝珺.高職院校學生認知情緒調節(jié)與心理彈性的相關研究[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4):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