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軍利,劉中華
近年來,55歲以下中青年腦卒中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部分發(fā)病后病情呈現(xiàn)進展,對個人家庭、社會影響較大,容易造成醫(yī)療糾紛。臨床資料顯示,尤瑞克林能顯著改善微循環(huán),增加腦血流儲備能力,減輕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該研究重點觀察尤瑞克林對中青年進展性腦梗死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9月—2014年3月在筆者所在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住院治療的中青年頸內動脈系統(tǒng)急性進展性腦梗死患者220例,年齡18~55歲,平均(41.18±7.32)歲。 診斷均符合 1995 年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診斷標準[1],并經(jīng)頭顱MR證實,所有患者均為發(fā)病48 h之內。使用尤瑞克林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昏迷;24 h內使用過ACEI類藥物;合并消化道出血;過敏體質;癡呆及精神病患者;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1.2 研究方法 2組患者均給予相同的基礎治療,即聯(lián)合抗栓或降纖、強化降脂、改善微循環(huán)、康復鍛煉等,同時依照患者病情輕重和實際情況分別給予脫水、控制血壓和血糖、處理應激性并發(fā)癥、改善微循環(huán)及對癥支持治療等。治療組患者加用注射用尤瑞克林(廣東天普生化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0.15 PNA單位 (1瓶)+100 ml生理鹽水,靜脈滴注不少于60 min,1次/d,連用14 d。對所有入選患者在治療前、治療后14 d、28 d分別進行NIHSS評分,并記錄發(fā)生的不良反應事件。兩組患者在糖尿病史、高血壓史及TIA發(fā)病史方面無顯著性差異。
1.3 療效判定 臨床效果分為治愈、顯效、有效、無效 4個等級。(1)治愈:NIHSS評分減少 91%~100%,病殘程度0級;(2)顯效:NIHSS評分減少46%~90%,病殘程度 1~3 級;(3)有效:NIHSS 評分減少18%~45%;(4)無效:NIHSS評分不減少或增加??傆行?(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分別采用t檢驗或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情況對比 治療組男88例,女58例;年齡 18~55 歲,平均(41.18±7.32)歲;病程 10~32 d,平均(16.6±2.6) d。 對照組男 44 例,女 30 例;年齡 18~55 歲, 平均 (44.02±6.17)歲; 病程 8~21 d, 平均(13.2±3.1) d。兩組人群的性別、年齡分布、起病時的NIHSS評分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線情況比較
2.2 兩組各項輔助檢查結果比較 兩組患者血脂、血糖、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及纖維蛋白原指標差異無顯著性差異(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各項輔助檢查結果比較
2.3 頸內血管超聲檢查 治療組顯示頸內動脈中、重度狹窄21例(14.38%);對照組頸內動脈中、重度狹窄 14 例(18.92%),兩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2.4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jīng)功能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jīng)功能評分比較
2.5 不良反應觀察與處理 治療組中有1例患者輸注尤瑞克林時出現(xiàn)頭暈、面色蒼白,當時測血壓70/40 mmHg(1 mmHg=0.133 kPa),立即囑其平臥,輸注升壓藥物、生理鹽水后癥狀消失,追問病史,入院前曾自服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藥(ACEI)。其余患者均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
腦卒中是目前我國中青年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有資料顯示每年死于腦血管疾病的患者約占全因死亡人數(shù)的1/10,而超過半數(shù)的存活者則普遍存在失語、偏癱等嚴重后遺癥[2]。進展性腦卒中(progressive stroke,PS)是影響腦卒中患者預后的一種臨床現(xiàn)象,國外一般定義為發(fā)病1周內經(jīng)治療臨床癥狀及體征仍逐漸加重的腦卒中,而國內教科書則認為發(fā)病后48 h內神經(jīng)功能缺損癥狀逐漸進展或呈階梯式加重的缺血性腦卒中,該病常造成患者較嚴重而持久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可作為預測卒中死亡的獨立因素。資料顯示發(fā)病率約占腦梗死的26%~43%[3],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可引起不可逆神經(jīng)功能缺失并最終發(fā)展成完全性腦梗死,具有較高致殘率和病死率。PCI病因多、發(fā)病機制復雜,與糖尿病、高血壓、血流動力學、血管病變等眾多因素有關,而缺血區(qū)血流量的進一步降低也是重要因素。具體的發(fā)病機制包括[4]:(1)頸總動脈至頸內動脈狹窄部位斑塊變大,對血管造成阻塞;(2)局部形成血栓不斷增大,對側支循環(huán)造成阻塞;(3)灌注壓降低,腦循環(huán)末梢分水嶺、終末區(qū)梗死灶擴大;(4)凝血系統(tǒng)或血細胞異常,導致血管內進行性血栓形成等。
注射用尤瑞克林的有效成分是人激肽原酶,能選擇性擴張缺血部位細小動脈、增加缺血腦組織血流量,改善腦微循環(huán)、增強紅細胞變形能力、促進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促進損傷部位新生血管的生成,還可改善缺血卒中患者的腦血流儲備能力[5],也有最新研究提示尤瑞克林通過提高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激活緩激肽受體基因表達來增加腦灌注,縮小梗死面積,改善神經(jīng)功能[6]。
該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組患者在治療后14dNIHSS明顯改善,與王英等[7]報道一致。該研究重點觀察中青年前循環(huán)進展性腦卒中的NIHSS評分改善情況,發(fā)現(xiàn)使用尤瑞克林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而基礎疾病、血脂、血糖等指標在治療組與對照組無統(tǒng)計學意義。該研究觀察的重度頸動脈狹窄病例數(shù)較少,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觀察此類患者發(fā)病予預后情況,可能會得到更加準確的結果。隨著尤瑞克林臨床應用的增多,臨床試驗和經(jīng)驗總結報道不斷增多,證實尤瑞克林對中青年進展性腦卒中有重要幫助。該研究治療中發(fā)現(xiàn)1例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在停止輸注、改變體位、補液升壓等治療后患者不適癥狀很快消失,其余未見不良反應,說明尤瑞克林臨床應用安全。
尤瑞克林能有效改善中青年前循環(huán)進展性缺血性腦梗死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不良反應少、輕微且易于處理,對于超過時間窗無溶栓治療機會的患者來講,尤瑞克林可以促進側支血管供血,較快地改善神經(jīng)功能,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證實。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項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jīng)內科雜志,1996,29(6):379-380.
[2]王同聚,楊紅亞.尤瑞克林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的臨床觀察[J].四川醫(yī)學,2013,34(7):954-955.
[3] ALBERT-WEISSENBERGER C,SIREN AL,KLEINSCHNITZ C.Ischemic stroke and traumatic brain injury:the role of the kallikrein-kinin system[J].Prog Neurobiol,2013,32(4):101-102,65-82.
[4]李玉環(huán).進展性腦卒中65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0,13(22):66-67.
[5] ZHANG C,TAOW,LIU M,WANG D.Efficacy and safety of human urinary kallidinogenase injection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J].J Evid Based Med,2012,5(1):31-39.
[6] LI J,CHEN Y,ZHANG X,et al.Human urinary kallidinogenase improves outcome of stroke patients by shortening mean transit time of per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15,24(8):1-8.
[7]王英,高松.尤瑞克林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研究[J].中風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1,28(5):453-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