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新,陳 龍
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發(fā)現(xiàn)是現(xiàn)代醫(yī)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之一,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其是上消化道疾病重要的致病因素。Hp的檢測方法可分為有創(chuàng)性和無創(chuàng)性,相較于13C呼氣試驗,血清幽門螺桿菌抗體檢測更為便宜,且可以鑒別Hp的分型。隨著大量研究者對Hp研究的深入,其在消化道外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F(xiàn)有研究表明Hp在腦卒中、冠心病的發(fā)生中起到一定作用[1],而其對血脂的影響認為可能是增加上述疾病發(fā)生的因素之一。目前,鮮有研究關(guān)于Hp不同血清分型和血脂關(guān)系的研究,故該研究旨在探討不同分型Hp感染者血脂水平的差異。
1.1 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5年1月—2016年9月于太倉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消化科的因上消化道癥狀就診的患者195例。其中,男140例,女54例;年齡14~88歲。由統(tǒng)一培訓的醫(yī)務(wù)人員對資料進行歸納,主要包括患者年齡、性別、既往病史;入院首日的體重、身高及血壓,并通過公式計算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體質(zhì)量(kg)/身高(cm2)。進行血清 Hp 抗體分型及血脂常規(guī)的檢測。入選患者需符合以下標準:(1)血清Hp抗體分型陽性患者需經(jīng)銀染法檢測提示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2)血清Hp抗體陰性患者需經(jīng)銀染法檢測提示不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如符合以下條件均被排除該研究:(1)有糖尿病、腦梗死、冠心病、內(nèi)分泌疾病病史;(2)有惡性腫瘤及消化道手術(shù)史;(3)有嚴重肝病、腎病的;(4)長期口服藥物降脂治療的;(5)重度貧血、休克、慢性炎癥疾病、長期發(fā)熱的;(6)有HP根治治療史、近一月口服質(zhì)子泵抑制藥、H2受體拮抗藥、鉍劑的;(7)入院前存在高脂飲食或長期進食不佳的,入院時存在高熱(T>38.5℃)的;(8)長期大量酗酒及吸煙的。
1.2 檢測指標和方法 (1)血液生化檢查?;颊呷朐汉笫讉€清晨空腹采血通過常規(guī)生化檢查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所有檢測流程均按照使用說明書正規(guī)操作。(2)采用Hp抗體分型檢測試劑盒 (由深圳市伯勞特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對患者進行血清Hp抗體分型檢測,所有檢測流程均按照使用說明書正規(guī)操作。
1.3 Hp分型標準及分組 Ⅰ型Hp:Cag A和/或Vac A陽性的患者;Ⅱ型Hp:Cag A及Vac A陰性,而尿素酶抗體Ure A和/或Ure B陽性的患者。HP 抗體陽性:Cag A、Vac A、Ure A、Ure B 其中至少有一個陽性的患者;Hp抗體陰性:Cag A、Vac A、Ure A、Ure B均陰性的患者。根據(jù)上述標準,血清Hp抗體陽性組149例,其中Ⅰ型Hp 44例,Ⅱ型Hp 105例,血清Hp抗體陰性組46例。見表1。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類型數(shù)據(jù)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血清Hp抗體陽性及陰性患者血脂水平的差異 根據(jù)血清Hp抗體檢測結(jié)果分為陽性組148例和陰性組46例,對兩組進行分析顯示年齡(50.33±16.27 vs 55.30±19.09)歲、性別(100/49 vs 31/15)及 BMI(23.13±3.41 vs 22.35±3.76)之間無明顯差異。對兩組血脂水平進行分析顯示血清Hp抗體陽性組的三酰甘油(1.48±0.77 vs 1.05±0.46)水平高于陰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陽性組的總膽固醇(3.94±0.94 vs 4.02±0.85)、高密度脂蛋白(1.02±0.31 vs 1.08±0.33)及低密度脂蛋白(2.30±0.74 vs 2.33±0.68)水平稍低于陰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2 Ⅰ型Hp和Ⅱ型Hp患者血脂水平的差異 根據(jù)血清HP抗體檢測結(jié)果分為Ⅰ型Hp組44例、Ⅱ型Hp組104例,對兩組進行分析顯示年齡(51.68±15.33 vs 49.71±16.67)歲、性別(28/16 vs 72/33)及BMI(23.04±3.79 vs 23.17±3.25)之間無明顯差異。對兩組血脂水平進行分析顯示Ⅰ型Hp組的三酰甘油(1.6±0.93 vs 1.42±0.70)、總膽固醇(4.02±0.73 vs 3.90±1.01)、低密度脂蛋白(2.34±0.7 vs 2.29±0.76)水平高于Ⅱ型Hp組,而高密度脂蛋白 (1.00±0.28 vs 1.02±0.32)水平則低于Ⅱ型 Hp 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Ⅰ型Hp組與血清Hp抗體陰性組進行對比,結(jié)果顯示三酰甘油(1.6±0.93 vs 1.05±0.46)明顯高于陰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總膽固醇 (4.02±0.73 vs 4.02±0.85) 及低密度脂蛋白(2.34±0.7 vs 2.33±0.1)水平兩者相仿,而高密度脂蛋白(1.00±0.28 vs 1.08±0.33)低于陰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Ⅱ型Hp組與血清Hp抗體陰性組對比結(jié)果顯示, 結(jié)果顯示三酰甘油 (1.42±0.70 vs 1.05±0.46)明顯高于陰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低密度脂蛋白(2.29±0.76 vs 2.33±0.1)水平兩者相仿,而總膽固醇(3.90±1.01 vs 4.02±0.85)及高密度脂蛋白(1.02±0.32 vs 1.08±0.33)低于陰性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3 不同年齡組Ⅰ型Hp和Ⅱ型Hp患者的血脂水平差異 根據(jù)納入患者的年齡分為青年組(≤35歲)、中年組(36~60 歲)及老年組(>60 歲)。 對各組內(nèi)Ⅰ型Hp、Ⅱ型Hp及陰性組的年齡、BMI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jié)果顯示僅老年組Ⅱ型Hp患者年齡明顯低于陰性組 (68.79±5.96 vs 73.2±7.29,P<0.05),其余各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對各年齡段進行分析,結(jié)果顯示Ⅰ型Hp組的三酰甘油水平在青年組及老年組均高于Ⅱ型Hp組和陰性組,僅青年組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Ⅰ型Hp組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在青年組(0.79±0.19 vs 0.91±0.39)、中年組 (1.02±0.25 vs 1.07±0.30)均低于Ⅱ型 Hp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Ⅰ型Hp總膽固醇水平在青年組(3.31±0.45 vs 3.39±1.09)、中年組(4.02±0.98 vs 4.02±0.98)及老年組(4.08±0.71 vs 4.17±0.88)均低于Ⅱ型Hp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v向觀察發(fā)現(xiàn)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隨著年齡增加大致呈現(xiàn)上升趨勢。見表1。
幽門螺桿菌于 1982 年由 Warren 和 Marshall[2]首次分離成功,是一種微厭氧的革蘭陰性螺桿菌。大量的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與慢性萎縮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等上消化道疾病的發(fā)生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Hp目前被認為是全世界感染率最高的細菌之一,其感染率受諸多因素影響,如種族、信仰、生活習慣、社會經(jīng)濟水平等。我國人群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高達56.22%[3],而上消化道疾病的發(fā)病率遠遠低于其感染水平。Hp感染后可損傷胃黏膜屏障,產(chǎn)生炎癥及免疫反應(yīng),涉及炎癥、胃酸分泌、氧化等方面。Hp的基本基因達到1550個以上,其中空泡毒素基因和細胞毒素相關(guān)基因分別編碼空泡毒素(vacuolatingcytotoxin A,Vac A) 和 細 胞 毒 素(cytotoxin associated gene A protein,CagA) 蛋白。根據(jù)患者感染Hp菌株是否含有編碼Vac A、Cag A基因,將Hp分為Ⅰ型Hp和Ⅱ型Hp。Ⅰ型Hp菌株產(chǎn)生的毒素可以引起胃黏膜上皮的損傷,從而導(dǎo)致慢性胃黏膜炎癥、消化性潰瘍、腸上皮化生及胃癌的發(fā)生。這也揭示了感染Hp后不同患者臨床差異的重要原因。血清Hp抗體的檢測是通過檢測患者血液中Cag A、Vac A及尿素酶抗體,可根據(jù)其檢測結(jié)果對患者體內(nèi)感染的幽門螺桿菌菌株進行分型。常規(guī)體檢利用血清Hp抗體分型檢測可根據(jù)患者不同的菌株類型,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減少疾病的發(fā)生。
表1 納入研究各組的特征及血脂水平
高脂血癥通常是指血液中三酰甘油、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血脂的異常目前被認為是心腦血管意外發(fā)生的高危因素,因此及早地發(fā)現(xiàn)和控制血脂異??梢越档托哪X疾病的發(fā)生率?,F(xiàn)認為慢性炎癥狀態(tài)可以引起血脂異常,主要表現(xiàn)為三酰甘油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4]。 Niemela 等[5]以冠心病或非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發(fā)現(xiàn)三酰甘油水平在Hp感染者中明顯高于陰性者,HDL水平感染者則低于陰性者,而多支冠狀動脈病變的患者中Hp感染率更高。這一研究也揭示了Hp在消化道外的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可能也扮演著一定的角色。隨后一項研究結(jié)果表明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Hp感染組中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陰性患者,而對其行Hp根治治療后6個月復(fù)查結(jié)果顯示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顯著降低[6]。 2004 年國內(nèi)曾有研究[7]表明在腦梗死患者中Hp IgG陽性患者的三酰甘油水平明顯高于陰性者,而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無明顯差異。隨后有動物試驗表明在Hp感染的小鼠動脈粥樣硬化組織中可檢出Hp的ureC DNA,提示Hp感染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可能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8]。2013年國內(nèi)一項研究[9]顯示Hp現(xiàn)癥感染可導(dǎo)致或加重血脂代謝的紊亂,表現(xiàn)為高LDL血癥和低HDL血癥。王璐等研究顯示Hp感染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fā)生率顯著增高[10]。Hp引起血脂異常的機制目前尚不明確,但目前已有研究推測Hp感染多為持續(xù)慢性感染,刺激機體釋放 TNF-α、IL-6、CRP、IL-1β、IL-8、IFNγ 等炎癥細胞,而TNF-α通過抑制脂蛋白脂肪酶(lipotrotein lipase,LPL)的活性,而LPL的功能主要是促進三酰甘油的水解,故引起機體三酰甘油水平的升高[10,11]。
大量研究顯示Hp感染可引起血脂水平的升高,但是不同血清分型的Hp感染對血脂水平影響是否存在差異尚不明確。故該研究旨在探討不同分型Hp感染與血脂水平的關(guān)系。既往很多研究多在冠心病、腦卒中患者中探討Hp和血脂的關(guān)系,而該類患者常常合并有糖尿病及代謝綜合征等心腦血管意外的高危因素,可能對結(jié)果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血脂水平受到較多因素的影響,為了使結(jié)果更加準確,筆者制定了詳細的篩選標準,其結(jié)果顯示血清Hp抗體陽性者較陰性者具有較高的三酰甘油水平,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對不同分型Hp感染患者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顯示Ⅰ型Hp感染者三酰甘油、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高于Ⅱ型感染者,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則低于Ⅱ型感染者。對不同年齡段進行分析,結(jié)果顯示青年組Ⅰ型Hp感染者的三酰甘油水平高于Ⅱ型感染者,而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在青年和中年均高于Ⅱ型感染。以上結(jié)果與目前已有研究基本一致,因此推測Ⅰ型Hp在對血脂水平的影響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該研究為橫斷面研究,結(jié)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且樣本量較小,下一步將開展前瞻性研究來探討Hp分型和血脂水平的關(guān)系,探尋Hp感染引起血脂異常的機制。
參考文獻
[1] SUZUKI H,MARSHALL BJ,HIBI T.Overview:helicobacter pylori and extragastric disease[J].Int J Hematol,2006,84(4):291-300.
[2] WARREN JR,MARSHALL B.Unidentified curved bacilli on gastric epithelium in active chronic gastritis [J].Lancet,1983,1(8336):1273-1275.
[3]張萬岱,胡伏蓮,蕭樹東,等.中國自然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0,15(5):265-270.
[4]趙水平.血脂異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217-230.
[5] NIEMELA S,KARTTUNEN T,KORHONEN T,et al.Could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crease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y modifying serum lipid concentration?[J].Heart,1996,75(6):573-575.
[6] MAJKA J,ROG T,KUNTUREK PC,et al.Influence of chronic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on ischemic cerebral stroke risk factors[J].Med Sci Monit,2002,8(10):R675-R684.
[7]鄭東明,王金春,郝慶,等.幽門螺桿菌感染對腦梗死患者血脂及纖維蛋白原水平的影響[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04,33(1):59-60.
[8]陳星海,王江濱,王玉珊,等.幽門螺桿菌感染誘導(dǎo)C57BL/6小鼠動脈硬化的病理損傷及其在粥樣斑塊中的DNA分析[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0,38(3):259-263.
[9]馬志紅,郭劍,袁寶石,等.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血脂水平的相關(guān)性研究[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3,7(19):8598-8599.
[10]王璐,房娜,郝顏琴,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關(guān)性[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6,10(2):157-161.
[11] CRABTREE JE,SHALLOROSS TM,HEATLEY RV,et al.Mucosal tumor necrosis factor and interleukin-6 in patients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associated gastritis[J].Gut,1991,32(12):1473.
[12] SAKAYAMA K,MASUNO H,OKUMURA T,et al.Recombined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suppress synthesis,activity and secretion of lipoprotein lipase in cultures of human osteosarcoma cell line[J].Biochen J,1996,316(3):813-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