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琦,,,
(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河南 鄭州 450000)
食管癌是目前消化系統(tǒng)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是食管癌高發(fā)區(qū),且是目前死亡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河南省食管癌發(fā)病率較高,嚴重危害了人們的健康。食管癌的發(fā)生、發(fā)展是一個多步驟、多因素、復雜的過程,其疾病進展主要是由DNA的損傷所造成,這種損傷能引起多個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改變。
細胞間隙連接是相鄰細胞間普遍存在的膜通道結構,是由相鄰細胞膜上的2個連接子互相錨定而成,連接子是由相同的6個啞鈴形的蛋白亞單位即連接蛋白CX組成的六聚體,因此,CX是細胞間隙連接通訊的基本結構單位。間隙連接是細胞之間進行物質(zhì)交換的通道,這種物質(zhì)和信息交流被稱為由間隙連接介導的細胞間隙連接通訊。細胞間通過間隙連接所介導的細胞間隙連接通訊進行著信息和能量的傳遞,參與細胞間的物質(zhì)交換,調(diào)控細胞的新陳代謝、增殖、分化,維持內(nèi)環(huán)境穩(wěn)定[1-3]。惡性腫瘤的發(fā)生及生物學特性與間隙連接蛋白的基因表達及細胞間隙連接通訊功能受抑密切相關。
1.1標本來源42例食管鱗癌和對應的正常食管黏膜組織、17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組織均來自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手術切除并經(jīng)病理證實的標本。42例食管鱗癌患者中,低分化組8例,中分化組15例,高分化組19例;淺層組15例,深層組27例。所有患者術前均未進行放療、化療及其他治療。
1.2方法采用免疫組化S-P法,切片經(jīng)烤片、常規(guī)脫蠟、水化、滅活內(nèi)源性過氧化物酶、抗原修復、封閉、抗原抗體反應、DAB染色、蘇木素進行復染、常規(guī)脫水、透明、干燥、樹脂封片、鏡下觀察等步驟。
1.3免疫組化染色判定標準呈棕黃色顆粒樣物質(zhì)的均為CX26和CX43蛋白陽性信號,主要位于細胞膜或細胞質(zhì)內(nèi)。隨機在高倍鏡下選取5個視野(觀察細胞數(shù)不少于每視野200個),按陽性信號細胞所占的百分比和著色深淺來進行結果的判定:1)按照切片中的細胞著色深淺進行評分:細胞無顯色,0分;淺黃色,1分;棕黃色,2分;棕褐色,3分;2)按照陽性細胞數(shù)所占的同類細胞數(shù)的百分比評分,1分:<30%,2分:30%~<70%,3分:≥70%。取2項評分的乘積為總積分,陰性(-)為0~1分,弱陽性(+)為2~3分,強陽性(++)≥4分,后兩者均為陽性。
食管鱗癌組織中CX26、CX43陽性率分別為40.5% (17/42)和31.0% (13/42),均明顯低于正常食管黏膜組織及癌旁不典型增生組織(P<0.05)。CX26、CX43蛋白水平表達與食管鱗癌的組織學分級、浸潤深度以及淋巴結轉(zhuǎn)移有關(P<0.05)。見表1~4。
表1 不同食管組織中CX26蛋白的表達
表2 食管鱗癌組織中CX26蛋白表達與臨床病理參數(shù)的關系
表3 不同食管組織中CX43蛋白的表達
表4 食管鱗癌組織中CX43蛋白表達與臨床病理學參數(shù)的關系
研究[4-7]表明在多數(shù)的惡性腫瘤細胞中無細胞間隙連接通訊功能,間隙連接很少或不存在,而鄰近正常組織中或良性腫瘤中的間隙連接正常,說明在癌變的過程中細胞間隙連接通訊扮演著很重要的作用,其基因具有抑制腫瘤生長的特點,當通過調(diào)控機制上調(diào)表達間隙連接基因和恢復間隙連接通訊功能,則表現(xiàn)出抑制腫瘤細胞生長、逆轉(zhuǎn)惡性表型的腫瘤抑制效應,所以,間隙連接蛋白被認為是非突變腫瘤抑制基因。
本結果證實,在食管鱗癌組織中CX26、CX4蛋白水平表達明顯降低,說明在食管黏膜上皮細胞的惡性轉(zhuǎn)化過程中有其參與,并可能與食管鱗癌的發(fā)生、發(fā)展有關。CX26、CX43蛋白表達與食管鱗癌組織學分級之間呈負相關關系,在食管鱗癌組織中CX26、CX43蛋白陽性率隨組織學分級升高而明顯下降,提示CX26、CX43基因與食管鱗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關,CX26、CX43基因異常表達與食管鱗癌的惡性程度有關。CX26、CX43陽性率隨食管鱗癌的進展而明顯降低,提示其異常表達與食管鱗癌的浸潤密切相關。在有淋巴結轉(zhuǎn)移組其陽性表達率明顯低于無淋巴結轉(zhuǎn)移組,提示其與食管鱗癌的淋巴結轉(zhuǎn)移有密切關系。
對CX26、CX43表達規(guī)律的研究為全面合理地揭示食管鱗癌發(fā)生、發(fā)展提供了一個新的理論依據(jù),對各種連接蛋白在腫瘤組織中表達機制的深入研究能為腫瘤的早期診斷提供新的指標,為腫瘤的基因治療提供新的途徑。
參考文獻:
[1] NISHITANI A, HIROTA S, NISHIDA T, et al.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connexin 43 in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s of gastric and small intestinal origin[J].J Pathol,2005, 206(4): 377-382.
[2] KRUTOVSKIKH VA, TROYANOVSKY SM, PICCOLI C, et al. Differential effect of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communication impairing gap junction protein connexin43 on tumor cell growth in vivo[J]. Oncogene ,2000,19(4): 505-513.
[3] MINE T. Role of gap junction in the stomach[J]. Nippon Shokakibyo Gakkai Zasshi,1998, 95(8): 865-871.
[4] MESNIL M, CRESPIN S, AVANZO JL,et al. Defective 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in the carcinogenic process[J].Biochim Biophys Acta,2005,1719(1/2): 125-145.
[6] LEVIN M. Isolation and community: a review of the role of gap-junctional communication in embryonic patterning[J]. J Membr Biol, 2002,185(3): 177-192.
[7] 邱元正, 田勇, 肖健云. 連接蛋白基因與腫瘤研究進展[J]. 國外醫(yī)學:耳鼻咽喉科學分冊,1999,23(5): 290-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