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被評為世界發(fā)展最快國家之一,坐擁新德里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出口大量影響世界的寶萊塢大片。
高速發(fā)展的背后,卻存在著依舊嚴峻的社會問題,尖銳的種姓制度、居高不下的性侵犯罪率、屢見不鮮的虐童事件。
弱勢群體成為印度,最不愿被看到的痛。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在印度,有2000多萬名孤兒,他們中大多數(shù)剛出生就被遺棄,或是從未感受過溫暖就離開人世,或是艱難地活了下來以乞討為生。
有一個女人,每當看到這樣的孩子,就把他們帶回家,她是Sindhutai SapkN,大家都叫她Mai。
“Mai”在印度語中是媽媽的意思,如今她運作著四家孤兒院,40多年來收養(yǎng)了1400多名孩子,曾先后被三位印度總理接見,一生被授予的獎項超過750項,事跡還被改編成傳記電影,如此榮耀傳奇的一生,萬萬沒想到,當初她竟然被所有人拋棄。
Mai出生于印度的一個貧困家庭,父母給她取的小名叫做Chindhi意思是“一堆爛布”,就像她在家里的地位一樣。她10歲時被嫁給同村30歲的男人,不到20歲就生下了三個孩子,沒想到馬上就要生第四個的時候,竟被聽信謠言的丈夫從家里趕出來,而謠言的起因居然是牛糞。牛糞在那時既是燃料還能賣錢,地頭蛇常常搶一些老實人家的牛糞,其中就包括Mai的,她機智地去找政府告狀搶回牛糞,沒想到遭到了地頭蛇的報復,被造謠說是“不祥的人”,她那無知的丈夫竟然信了,把已經(jīng)懷孕九個月的她趕出了家門。她在牛棚里生下孩子,只能用石頭磨斷孩子的臍帶,抱著嗷嗷待哺的女兒,挺著剛生產(chǎn)完的身子,走好幾公里去投靠娘家卻因為敗壞了家族名聲被拒之門外。
她的傳記電影《Mee Sindhutal Sapkal》
一無所有的她沒有時間絕望,怎么活下去才是當務之急。抱著剛剛出生的女兒,曾在火葬場避難,看著尸體在眼前燃燒,靠著祭奠儀式后剩下的食物維生。然而只靠這些是活不下去的,于是她決定去火車站乞討。一邊賣唱一邊乞討的Mai,在火車站遇到了許多被遺棄的孩子,不忍心看著那么小的孩子被活活餓死,即使自顧不暇,她仍然看到一個救一個,就這樣她的“孩子”越來越多。Mai和孩子們靠乞討為生的日子持續(xù)了好多年,終于有一天她撐不住了,準備自殺的時候,一個流浪的孩子來向她乞討,看著小男孩強烈求生的眼神,她不敢死了,她死后孩子們怎么辦?只要能多救一個孩子,她就有活著的意義,然而她和孩子們居無定所的生活,轉(zhuǎn)機在哪里?
漸漸地,孩子們長大了,有了工作能力的孩子,把賺的錢拿來供養(yǎng)弟弟妹妹,更有一些好心人聽說了她們的故事,自發(fā)捐款捐物,Mai和孩子們不僅活了下來,靠著捐助還陸續(xù)建立起四家孤兒院。今年已經(jīng)69歲的Mai如今仍會為了孩子們四處奔波籌款,可身體卻越來越吃不消,大家一邊關心著她的健康,一邊擔憂如果有一天她不在了,這些孩子怎么辦?然而Mai一點都不擔心,因為這份愛早已傳承下去,她第一個收養(yǎng)的孩子今年52歲,當年12歲的少年如今已有兩個孫子,即使有了新的家庭,他仍然一直陪在Mai的身邊,照顧著她和孤兒院的孩子們。
在孤兒院男孩可以待到就業(yè),女孩可以一直留在這里,想要結婚Mai還會幫忙準備婚事,孤兒院已經(jīng)不僅是孩子們的庇護所,早就成為他們的家。本以為在孤兒院長大的孩子會孤僻、敏感、脆弱、悲觀,但在Mai的孩子身上我們看到的是開朗、外向、天真、善良,他們在這里接受教育享受著愛和自由。不用擔心溫飽,不必受種姓制度束縛,不會因自由戀愛遭受迫害,然而在當今的印度社會,這些問題依舊存在。
在印度,性別歧視讓女性,遭受著極不平等的待遇,過去十幾年間約有800萬女嬰被墮胎,甚至有剛出生的孩子被活埋!每年遭受性侵的女性多達30萬,相當于平均每20分鐘就有人被侵害,今年2月爆出的寶萊塢女星巴瓦納遭受輪奸更是令世界震驚,面對居高不下的強奸犯罪率,印度高級官員竟然無恥地勸說,“如果你不能阻止強奸那不妨享受它”。一次次顛覆了我們的世界觀,卻讓我們了解了更真實的印度,有些女孩10歲就被嫁人,更確切地說是被賣給別人,還沒成年可能就已經(jīng)生了好幾胎,如果生了女嬰,還要擔心孩子是否會被遺棄。
親眼見證過這些社會問題的印度國寶演員阿米爾·汗曾經(jīng)做過一個節(jié)目《真相訪談》,每期討論一個印度社會問題,揭露的真實事件讓全世界震驚。
——因為性別歧視,19名剛出生的女嬰被殺害,尸體在馬哈拉施一處下水道被發(fā)現(xiàn),現(xiàn)場畫面讓無數(shù)人心碎。
——因為家庭暴力,10歲女孩被賣給同村的人,生下女嬰后遭丈夫不滿,被潑硫酸導致毀容。
——因為種姓制度,高種娃不允許與低種娃通婚,為了阻止自由戀愛,一位父親甚至奪走女兒的一只眼睛,印度年輕人的愛情往往面臨著,被通緝甚至被追殺的危險,他們稱作“榮譽謀殺”。
節(jié)目播出后引起了巨大的反響,阿米爾·汗談及制作節(jié)目的目的時曾經(jīng)說:“這些苦難,讓我深感不安,感到哀傷。有時我想,為什么要去思考這些與我無關的事?我的生活幸福美滿,別人的苦難與我何干呢?但是它確有干系。因為我也是社會中的一份子。一連串的事,把你我和每個人都聯(lián)系在一起,一呼一吸中,體會心中的共鳴。
正是因為阿米爾·汗的發(fā)聲,把這些被詬病已久的社會問題,再一次赤裸裸地擺在大庭廣眾之下,探討虐待兒童的那一期節(jié)目播出后,阿米爾·汗更獲邀到國會作證,成功令國會通過保護兒童法案,而其他的問題也獲得了一定的改善。
然而還有一群普通人,雖然沒有像阿米爾·汗一樣的影響力,但仍然在通過自己的行動,為改變這個社會奮斗著。
為了減少殘殺女嬰,有位醫(yī)生發(fā)起了“拯救女嬰計劃”,只要是在他的診所誕生的女嬰都免費,大家還會一起為這個女孩的出生慶祝;為了保護女性,一個拯救娃娃新娘的公益組織,經(jīng)常要賭上性命去救那些童婚新娘,幫助她們逃離家庭暴力。還有太多像他們這樣的人,為了心中的正義,在不為人知的角落奮戰(zhàn)不懈,即使偶爾對世界心寒,卻總有人會溫暖相待。Mai曾經(jīng)在采訪中說:有時候,不要去奢望外界的改變,而要改變自己,為別人奉獻來影響這個社會。
面對這個世界的不完美,有人選擇隱忍,有人選擇漠視,有人選擇抗爭到底。
我們一路奮戰(zhàn),也許改變不了世界,但努力不讓世界改變我們。(本刊綜合整理)(編輯/小文)
海外星云 2018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