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小書
摘 要 科學傳播發(fā)展的階段變化對科學新聞提出新的要求。新聞價值是科學新聞的重要屬性,對其的研究應當?shù)玫街匾?。目前學術界對科學新聞的新聞價值研究稀缺且研究中存在概念的混淆、錯誤理解和套用等問題,文章嘗試對其給出符合科學傳播和新聞學科特點的定義。
關鍵詞 科學傳播;科學新聞;新聞價值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09-0031-02
科學新聞的新聞價值應當符合科學傳播的要求并契合新聞價值的概念。目前對科學新聞的新聞價值的研究沒有達到這一要求。
1 科學傳播發(fā)展對科學新聞提出的要求
何謂科學傳播?翟杰全給出的定義為:“科學傳播是指科技知識信息通過跨越時空的擴散而使不同個體之間實現(xiàn)知識共享的過程?!雹傥覈目茖W傳播事業(yè)經過發(fā)展,目前正向“有反思的科學傳播”階段邁進,它站立于公民立場,呈現(xiàn)出傳播者與受眾的平等化,傳播內容的非科學主義,重視科學精神勝于具體知識等特點。
這對科學新聞提出了許多嚴峻的要求。
首先,在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整體水平仍然較低的情況下,仍需大規(guī)模的知識傳播。
其次,近年來普通民眾對“轉基因作物”“PX工程”等科學風險和不確定的問題的信息需求激增,科學新聞不僅需要傳遞大量客觀的專業(yè)且表達淺顯的科學知識,還要表達科學的社會影響與社會功能等人文色彩意見。
再次,前兩條要求分別具有科學主義與非科學主義立場的特點,科學新聞的傳播必須意識到這兩條要求中存在的矛盾,以及其作用的相互抵消。
要滿足這些艱巨的要求,必須對科學新聞進行嚴肅和革命性的學術探討。新聞價值是新聞最重要的屬性,是新聞從業(yè)者在新聞選題、新聞選材時最重視的要素。因而對科學新聞的新聞價值的研究與實踐意義重大。
2 對科學新聞的新聞價值研究現(xiàn)狀
目前關于科學新聞的新聞價值研究數(shù)量稀少,且業(yè)界背景的研究者所占比例遠高于學界。這造成了目前對科學新聞的新聞價值研究以個人經驗總結為主、學術錯誤泛濫、缺乏系統(tǒng)理論的現(xiàn)狀。已有研究中較為普遍的問題如下。
2.1 將新聞策劃等同于新聞價值
新聞策劃與新聞價值有本質區(qū)別。新聞策劃指的是新聞從業(yè)者對媒介產品生產的決策與設計,是對事實信息進行加工的操作方法和技巧,這一概念屬于應用新聞學的研究領域;新聞價值是新聞傳播者在進行新聞選擇時遵循的價值取向,研究的是“選擇何種信息進行加工”,屬于理論新聞學的研究范疇。
許多文獻在討論科學新聞的新聞價值時,提出了將科學新聞“形象化”“故事化”“生活化”“通俗化”“增加人文要素”等要求,這些要求不是對現(xiàn)實中的事實、現(xiàn)象進行選擇的過程,而是對已有事實進行加工、使其更容易為受眾接受的方法和技巧。不屬于新聞價值的研究領域,而屬于新聞策劃研究的范疇。
科學新聞的新聞價值,應當討論如何對現(xiàn)實中的科學事實信息進行取材從而進行科學新聞報道的問題,不應討論如何加工科學信息材料的問題。
2.2 否認新聞價值的客觀性
新聞價值的研究主體是構成新聞的客觀事實信息,新聞價值是事實信息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和素質,固有、客觀、不為人的主觀因素影響而發(fā)生增加或減少。從唯物主義觀點出發(fā),事實信息本身是客觀的,那么作為客觀存在的物質的性質即新聞價值也是客觀存在的。
而在對科學新聞的新聞價值探討的許多文獻中都出現(xiàn)了“使新聞價值倍增”“提高新聞價值”等說法。這樣的說法否認了新聞價值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某一科學事實信息的新聞價值大小是客觀的、自帶的,無法“提高”與“倍增”的客觀性。試圖“增加科學新聞的新聞價值”是錯誤的研究思路,會誤導了對科學新聞的新聞價值研究。
2.3 直接套用“新聞價值”研究“科學新聞的新聞價值”
許多文獻完全套用“新聞價值”對“科學新聞的新聞價值”進行分析,例如將科學新聞的價值要素歸納為:“第一”“適用”“奇異”“有益”“危害”,或是“新鮮性”“重要性”“接近性”等??茖W在此變成了一個“修飾詞”,將“科學”換成“藝術”“體育”“經濟”,這些關于新聞價值的判斷也是完全適用的。
既然是分析“科學新聞的新聞價值”,無論如何不應當脫離“科學傳播”的研究角度,不應當忽視“科學新聞”自身的性質和特點。“科學傳播作為一種廣義的教育活動”,有著不同于“大眾傳播”的性質和目的,“科學事實信息”與普通的新聞信息對于受眾也具有不盡相同的意義??茖W新聞的新聞價值與新聞價值是交叉關系,而非后者包含前者的關系。將科學新聞的新聞價值等同于新聞價值在某一新聞領域的套用忽視了科學新聞自身的特點,違背了科學傳播的要求。
3 對科學新聞新聞價值定義的討論
現(xiàn)有關于“新聞價值”的定義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新聞事實為主體,認為新聞價值是新聞事實自有的引起人類興趣的特性;一類以人為主體,認為新聞價值是新聞事實滿足受眾需求的效應和功能。
第一類新聞價值的定義起源于19世紀30年代西方報刊由政黨報刊向商業(yè)化大眾化報刊進行過渡的時期。它認為只要能夠吸引更多的人對新聞產品產生興趣,并進行對新聞產品的消費,使媒體獲得盈利,新聞價值就得到了體現(xiàn)。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報刊的新聞價值是以“受眾的多少”為衡量依據(jù)的,至于新聞產品究竟會對讀者造成什么影響,并不是這種新聞價值理念關注的內容。
但科學新聞不應等同于一般的商業(yè)新聞和“黃色新聞”,科學新聞是科學傳播活動的產品。翟志全認為,“科學傳播是一種廣義的教育活動?!雹诩热皇墙逃顒?,它的成功與否就不單單能拿“受眾的多少”來衡量,而是還要關注教育的“影響和效果”,即受眾從這些科學新聞中獲得的真正的科學方面的收益。相較于第一類起源于報刊商業(yè)化時期,以“受眾數(shù)量”衡量新聞價值的定義,第二類定義更側重于新聞價值在滿足受眾需要、實現(xiàn)社會功能、對受眾的認知和觀念產生影響,對受眾產生教育效果等方面所表現(xiàn)出的效用和意義,所以它定義更符合科學傳播的要求和特點。
結合科學傳播的相關理論進行分析。劉華杰認為:“科學傳播的直接目的是提高公眾科學素養(yǎng)?!雹劭茖W素養(yǎng)的提高不僅意味著公民所擁有的科學知識的數(shù)量、深度、學科的增加,并有助于公民對科學事件產生價值判斷,真正達成“有反思的科學傳播”所憧憬的公民知情、平等與科學的去威權化。所以,科學新聞在滿足公眾科學素養(yǎng)提高的需求方面所表現(xiàn)出的效用和意義可以作為科學新聞的新聞價值的定義的重要內容。
因而,科學新聞的新聞價值,應當是指新近或正在發(fā)生的科學事實信息,在傳播過程中提高公眾科學素養(yǎng)和滿足公眾科學需求方面所表現(xiàn)出的效用和意義。這一定義的核心在于,它在承認科學新聞具有與一般新聞共通的“新近發(fā)生”“事實信息”等新聞價值的判斷標準上,更強調了作為一種科學傳播活動,科學新聞要從提高公眾科學素養(yǎng)和滿足公眾科學需求兩方面出發(fā)來對自身進行把握。
注釋
①翟志全,對科學傳播概念的若干分析[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2,8:87.
②翟志全,科學傳播學[J].科學學研究,1986,3:9.
③劉華杰,整合兩大傳統(tǒng) 兼談我們所理解的科學傳播[J],南京社會科學,2002,10:19.
參考文獻
[1]翟志全.對科學傳播概念的若干分析[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2(8).
[2]翟杰全.國內科技傳播研究:三大方向與三大問題[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7,23(8):68-71.
[3]劉華杰.科學傳播的三種模型和三個階段[J],科普研究,2009,4(2):10-18.
[4]劉華杰.論科學傳播系統(tǒng)的“第四主體”[J].科學與社會,2011,1(4):106-111.
[5]方建移,葛進平.從科學價值到新聞價值——我國科學報道的困境與對策[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1,18(2):16-20.
[6]張煜.科技傳播視角的科技新聞傳播及其評價[J].科技傳播,2014(20)
[7]J.D.貝爾納.科學的社會功能[M].陳體芳,譯.桂林:廣西大學出版社,2003.
[8]田松.科學傳播——一個新興的學術領域[J].新聞與傳播研究,2007(2):81-90.
[9]陶賢都.大眾傳媒與公眾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社會科學家,2008(6):114-116.
[10]何薇,張超,高宏斌.中國公民的科學素質及對科學技術的態(tài)度——2007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與研究[R].科普研究,2008,3(6):8-37.
[11]楊保軍.新聞理論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12]劉建明.創(chuàng)立現(xiàn)代新聞價值理論[J].新聞愛好者,2002(12):10-14.
[13]T.W.伯恩斯.D.J.奧康納.S.M.斯托克麥耶.科學傳播的一種當代定義[J].李曦,譯.科普研究,2007,2(6):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