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基礎設施無法支持越來越多的電動汽車。因此,需要在某一區(qū)域的最佳位置配置足夠的充電站,而且需要在合理的時間內將電動車的電池充滿電。本文針對某一特定的區(qū)域提出了一個正式的框架,以優(yōu)化部署充電站,并通過對不同的綜合測試實例進行仿真,對提出框架的分析能力和可擴展性進行了評估。
整個框架(圖1)包括合成模塊和驗證模塊,合成模塊的作用是根據電動車和充電站等特性生成并遍歷所有的解決方案,驗證模塊的作用是驗證比較所有的通用解決方案,并確定最優(yōu)的解決方案。
框架模型指出隨著電動車數(shù)量的增加,所需的最小站數(shù)也線性增加。對于40個目標點的問題,需要比20個目標點(圖2)更多的充電站,這樣可以保證電動車無需用完電池電量即可到達目的地;隨著充電時間的增加,電動汽車在充電站所花費的時間也會增加。因此,電動車在到達目的地之前需要在充電站等待更長的時間,基于此點,框架模型可以給出最短等待時間的解。
最后框架模型中考慮了許多實際條件,如電動車性能、行駛路線、路線的交通量、最大服務時間約束(服務質量)、充電站站類型、位置成本以及各種基礎設施和雜項成本。在之后的模型中還需考慮交通擁擠和充電容量以外更多的電動車的屬性,同時通過實時交通監(jiān)控系統(tǒng)提供一個收費價格控制機制。
圖1 綜合框架模型
圖2 25目標點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