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茜媛,馮勤梅,呂真嬌
(山西省人民醫(yī)院,山西 太原 030000)
異位妊娠是婦科常見病,根據受精卵著床的部位,分為:輸卵管妊娠、卵巢妊娠、宮頸妊娠、闊韌帶妊娠、腹腔妊娠等。其中以輸卵管妊娠最常見(占90%~95%),而闊韌帶妊娠較為少見,約占0.41%[1]。2017年10月10日本科收治闊韌帶妊娠一例,現報道如下。
患者女,30歲,未生育,停經48天,陰道出血3天急診入院?;颊咂剿卦陆浺?guī)律,16歲月經初潮,5~7/28~30天,量中,痛經(-),LMP:2017年8月23日。患者停經45天物明顯誘因出現陰道少量出血、不伴腹痛及下腹憋脹,化驗血HCG:20180 mIU/ml↑,盆腔彩超示左附件區(qū)可見約51.6×37.3 mm不均質包塊,宮腔內未見妊囊。2017年10月10日以“異位妊娠”收入院。
入院體格檢查:體溫:36.6℃,脈搏:88次/分,呼吸:30次/分,血壓:117/79 mmHg,精神差,但意識清楚,下腹壓痛(+),反跳痛(-),移動性濁音陰性;??茩z查:外陰:已婚經產型;陰道:暢,少量暗紅色血液;宮頸輕度糜爛樣改變;宮體:前位6*5 cm大小、活動、壓痛(+/-);雙附件區(qū):左附件區(qū)對合欠佳、壓痛(+),右附件區(qū)未及明顯異常。
結合癥狀及輔助檢查,考慮異位妊娠,于2017年10月11日行腹腔鏡探查術,術中見:左側闊韌帶近圓韌帶凸起約5×4 cm、紫褐色、形態(tài)不規(guī)則、張力大、血運極豐富;雙側輸卵管未見增粗膨大,雙側輸卵管、卵巢未見明顯異常(見圖1)??紤]為“闊韌帶妊娠”,行腹腔鏡下左側闊韌帶妊娠病灶清除術。
術后病理回報:送檢為凝血、絨毛、增生的滋養(yǎng)葉細胞,符合妊娠。
術后第二天復查血HCG:1162.50mIU/ml,較術前下降;術后一周復查HCG:500 mIU/ml,術后兩周復查HCG:200 mIU/ml,術后3周復查80 mIU/ml,術后1月復查0,2 IU/m l(見圖2);
術后一月復查盆腔彩超:未見明顯異常。
圖1 腹腔鏡下病灶切除前、切除后所示
圖2 術前、術后血HCG值(單位:mIU/ml)
闊韌帶妊娠又稱為腹膜外妊娠,是指妊娠囊在闊韌帶兩葉之間生長發(fā)育,實際是妊娠囊在腹膜后生長發(fā)育,是一種腹膜后的腹腔妊娠。闊韌帶妊娠十分罕見,發(fā)病率為妊娠的1/183 900,為異位妊娠的1/245[2]。闊韌帶妊娠發(fā)病機制目前有多種學說,一種認為輸卵管妊娠流產后破入闊韌帶內,被大多數所認同;另一種認為受精卵原種植在卵巢,并向闊韌帶兩葉生長,然后再伸入兩葉;也有人認為是宮腔與后腹膜間隙之間存在瘺所致。臨床表現與普通輸卵管妊娠相同,主要表現為停經、陰道出血、下腹痛。闊韌帶妊娠在手術探查前很少能確診,術前B超檢查和X線檢查有助于診斷。目前闊韌帶妊娠的治療原則為剖腹探查或腹腔鏡探查手術[3],術中取出胎兒或胚胎時出血較多且止血困難。有人將子宮動脈栓塞術應用于異位妊娠,介入治療闊韌帶妊娠,通過血管內插管對妊娠囊供血動脈進行化療藥物灌注和血管栓塞、能夠快速殺死胚胎、降低出血風險[4],避免了部分手術風險。
本病例表現為停經、陰道出血史,與輸卵管異位妊娠癥狀相同,術前盆腔彩超提示:左附件區(qū)不均質包塊,血HCG:20180 mIU/ml異常增高,考慮胚胎存活,輸卵管間質部或宮角妊娠可能性大,行腹腔鏡探查術,術中見:雙側輸卵管、卵巢外觀未見明顯異常,左側闊韌帶突起、血運豐富、紫藍色,外觀似妊娠病灶,故行病灶切除術。由于病灶位于闊韌帶內,行雙側髂內動脈或子宮動脈結扎減少出血實施的可能性不大,故于突起周圍注射稀釋垂體后葉素(3 U+生理鹽水10 ml)減少出血,切開病灶,取出胚胎,切除周圍組織后1號絲線連續(xù)縫合創(chuàng)面,術中出血約10 ml。此手術有2點心得供大家參考:1)為減少出血,結扎雙側髂內動脈或子宮動脈困難的情況下,病灶周圍注射垂體后葉素;2)考慮輸尿管的走形,故病灶切口偏向宮體避免損傷輸尿管。
闊韌帶妊娠罕見,臨床表現、體征及輔助檢查與輸卵管異位妊娠無異,故術前診斷困難,通過栓塞介入殺死胚胎等保守治療就更困難,手術探查明確診斷及手術治療仍是該疾病診斷及治療的主要辦法,故其診斷及手術方法值得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 謝 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104.
[2] 任衛(wèi)東,超聲診斷學[M].3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410.
[3] 張惜陰.實用婦產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76 -177.
[4] 張建好,介入治療子宮闊韌帶妊娠1例.介入放射學雜志2016,10,(25):884-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