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敏嫻,劉麗婭
(峨眉山市人民醫(yī)院眼科,四川 樂山 614200)
臨床實踐提示,倘若在血糖、血壓、血脂的控制上得到良好效果,則有助于延緩糖尿病性視網(wǎng)膜病變(DR)的病情發(fā)展[1]。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DR防治體系尚未完善。為了分析對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個體化糖尿病性視網(wǎng)膜病變教育的效果,特進行本次研究,對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新模式進行探索。
本次研究對象為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均符合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
根據(jù)所接受的干預方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健康教育:每2周對患者進行1次電話隨訪,定期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建立互助小組。
干預組進行個體化糖尿病性視網(wǎng)膜病變教育:除了講解DR相關疾病知識外,基于DR相關知識問卷調查結果,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向患者發(fā)放各自的眼底圖像、其它正常眼底圖像,根據(jù)DR不同等級和分期所呈現(xiàn)出的癥狀、治療方式及展示相關圖片[2],對患者實施個體化有針對性的講解,針對患者眼底分期的不同,幫助其答疑解惑。
對患者進行隨訪1年后,統(tǒng)計其SCSDA評分并對比,觀察并對比HbA1c、收縮壓、舒張壓、甘油三酯、DR進展例數(shù)。其中SDSCA評分內容涉及四個方面,即總體飲食、運動行為、血糖監(jiān)測、足部護理。
對各項指標分布是否存在直線趨勢加以驗證且對分組因素和各指標基線值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加以驗證,實施協(xié)方差分析,對干預前后兩組各項評分、指標的差異性是否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進行明確,以卡方檢驗DR進展例數(shù)的組間比較。
2.1 SDSCA評分結果(見表1)
2.2 各項指標結果(見表2)
在此次研究中,將重點集中在以多種方式來對患者實施個體化糖尿病性視網(wǎng)膜病變的教育,使其明確地了解到應當通過對糖尿病病情進行積極的控制來避免自身視力呈下降趨勢或者發(fā)生失明。如進行DR相關知識的教育,即建立DM與DR因果聯(lián)系,在掌握患者理解力的基礎上強調血壓、血脂等在糖尿病病情控制和并發(fā)癥控制中所起到的作用;向患者展示DR眼底彩照、正常眼底彩照等,以直觀的證據(jù)讓患者真正了解到血糖控制不嚴格所造成的巨大損害等。
表1 兩組患者SDSCA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SDSCA評分比較(±s,分)
SDSCA評分 干預組 對照組 F/P總體飲食基礎值 24.51±6.33 23.30±6.17 F=1.005 1年后總體飲食評分 24.22±7.28 20.82±5.44 P=0.320運動行為基礎值 7.43±4.11 7.64±3.44 F=0.190 1年后運動行為評分 7.51±4.25 7.42±3.11 P=0.664血糖監(jiān)測基礎值 5.42±4.93 5.43±3.11 F=5.685 1年后血糖監(jiān)測評分 5.79±3.11 5.21±3.53 P=0.020足部護理基礎值 8.44±4.33 8.26±5.41 F=0.677 1年后足部護理評分 8.73±5.32 8.43±4.98 P=0.414
表2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比較
值得注意的是,在實施教育過程中,切勿使患者心理負擔過重[3]。而為了促使患者更好地形成自我管理行為,使其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得到調動,將經自我管理獲得良好效果的患者5~10年后的眼底圖像提供給他們。
綜上所述,個體化糖尿病性視網(wǎng)膜病變教育的實施有助于加強患者的自我管理,降低DR加重的風險因素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海燕.個體化教育對門診糖尿病患者行為與知識的影響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6):234-234.
[2]中華醫(yī)學會眼科學會眼底病學組.我國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臨床診療指南(2014年)[J].中華眼科雜志,2014,50(11):851-865.
[3]劉 瑜,黃 金.個體化糖尿病性視網(wǎng)膜病變教育對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影響[J].當代護士:??瓢嫜?2017,7(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