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東霞
摘 要隨著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在我校的推進,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我所任教班級的閱讀氛圍更加深厚了,學生閱讀興趣更高了,閱讀能力也有所提高。現(xiàn)談談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方面我的一些粗淺做法。
關鍵詞語文主題學習;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6-0064-02
“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這句話在近兩年廣為流傳,這句話的直觀意義是顯然的。我們都知道閱讀是每個人獲得知識的一種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學生通過閱讀可以增加知識積累,開闊視野,豐富想象力;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的道德素質(zhì)和思想意識也有著重大影響。在全國推進語文大閱讀的熱潮中,閱讀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閱讀能力是學生今后學習與生活成功的關鍵。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就顯得至關重要。
“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是以高效課堂、學生自主學習和課內(nèi)大量閱讀為特征,以編寫圍繞教材單元“主題”的實驗教材(又稱《語文主題學習叢書》)為載體的語文學習體系。其中的“主題”依托教材單元主題,或者說,是教材單元主題的進一步深化、拓展和延伸?!墩Z文主題學習叢書》則以教材中某一單元主題或其中一篇課文為出發(fā)點,充分發(fā)揮其“例子”作用,從作者、體裁、內(nèi)容、情感、寫法等角度,做相關、相近、相反、相對的延展鏈接,構(gòu)建新的課程資源。
隨著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在我校的推進,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我所任教班級的閱讀氛圍更加深厚了,學生閱讀興趣更高了,閱讀能力也有所提高?,F(xiàn)來談談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方面我的一些粗淺做法。
一、激發(fā)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要提高閱讀能力,光靠課堂教學幾十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通過閱讀教學,激發(fā)學生在課外主動找讀物看的興趣。在教授完《長城》一文后,學生感受到了長城的雄偉壯觀,久久地感動于修筑長城的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艱辛而不能自拔,孩子們還通過資料袋了解到了我國有多個景點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他們對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著名景點就更感興趣了。他們通過閱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里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皖南古村落》、《土樓歸來不看屋》、《兵馬俑的規(guī)?!?、《蘇州園林》等多篇文章,對我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景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我還讓孩子們把了解到的相關知識回去和家長分享,和家長一起閱讀。班上還有部分家長向孩子承諾,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到假期就帶他們?nèi)プ罡信d趣的景點玩賞。這樣一來,學生對閱讀就更感興趣。可見,激勵學生廣泛閱讀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途徑。因此,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學會結(jié)合語文主題叢書以及適當?shù)亟榻B符合學生接受水平的讀物讓他們閱讀,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二、肯定和賞識,帶給學生閱讀的動力
卡耐基說:“使人發(fā)揮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贊美和鼓勵。”也就是賞識。陶行知老先生曾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奧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辟p識教育的特點就是注重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的優(yōu)點和長處,給他們以鼓勵信任、完善自我。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綜上所述,我認為可以通過肯定和賞識,帶給孩子閱讀的動力。
記得在上《蟋蟀的住宅》這一課,學生展示完后,我讓學生說一說還了解到哪些小動物的特點呢。班上一向不愛看書的黃明濤同學因為在假期看了不少關于小動物知識的百科全書,我隨即表揚了他的知識面廣泛,懂的可真不少。沒想到的是嘗到了閱讀甜頭的黃明濤同學不但通過《語文主題學習叢書》收集了蟬的卵、夏天的昆蟲、動物的“睡眠”更小動物的相關文字資料,還把收集到的資料配圖帶到了班上和同學分享。就這樣,他由原來的不太喜歡閱讀愛上了閱讀,原因是語文老師總能不經(jīng)意地發(fā)現(xiàn)并肯定他的每一個小小的進步,閱讀給他帶來了自信。如果你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肯定學生、鼓勵學生閱讀,學生能不喜歡閱讀嗎?肯定他們,使他們不斷得到積極的心理暗示——原來我有這么多優(yōu)點,我正在通過閱讀不斷進步,顯而易見老師的贊美與欣賞就是對學生的肯定與鼓勵,這將給他們帶來巨大的閱讀動力。
三、做好教材和主題叢書的整合,有效落實課內(nèi)大量閱讀
我們語文教師在每教完一個單元需要對學生進行補充和拓展閱讀時,總要花費一番心思才能找到相關主題的補充閱讀,這樣往往費時費力,而學生在學完一個主題后,想繼續(xù)再讀下去的興趣已經(jīng)被長久的等待磨滅了。而《語文主題閱讀叢書》在這一方面恰好解決了我們在教學中的這一難題。比如我在教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時,我就整合了語文課本的《記金華的雙龍洞》《七月的天山》以及《語文主題學習叢書》中的《成都的春天》《彩蝶樹》這四篇文章。首先引導學生回顧一下我們運用什么方法學習了《桂林山水》??偨Y(jié)出作者通過抓住景物特點,運用對比、比喻、排比等手法具體形象地進行描寫方面的重點句子,反復品讀、多層次深入感悟,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和贊美之情的方法。再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七月的天山》。最后引導學生用這種品讀細節(jié)的方法讀《主題學習1》的《成都的春天》《彩蝶樹》。要求學生讀課文寫批注,結(jié)合《成都的春天》一文內(nèi)容,歸納出成都花木的特色;作者主要寫了彩蝶哪幾方面的內(nèi)容?彩蝶樹是怎樣的一種樹?就這樣,通過教材和語文主題叢書的整合,短短的一節(jié)課,學生閱讀了相關題材的四篇課文,感受了風景的優(yōu)美,也學到和掌握了抓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真正落實了課內(nèi)的大量閱讀。
四、合理利用校本教材,交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我校集語文主題學習教研團隊的力量,開發(fā)設計了富有學?!案!蔽幕厣淖x好書、寫好字、做好人《精品閱讀筆記本》。我通過《精品閱讀筆記本》向?qū)W生推薦了閱讀的方法,以及推薦了“讀好書”的書目,主要有以下幾種閱讀方法。
(一)三讀法
1.瀏覽性的泛讀。對于大部分淺顯易懂的書或閱讀價值不高的書籍報刊,可采取瀏覽法。通過看標題、目錄、內(nèi)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2.探求性的速讀。有時讀書是為了達到某個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項任務,如尋求某個問題的答案,專門搜集某方面的知識等。
3.品味性的精讀。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質(zhì)兼美的優(yōu)秀作品,需要精心細讀,體會立意構(gòu)思,揣摩布局謀篇,欣賞妙詞佳句,像人吃東西那樣,經(jīng)過細嚼慢咽,才能把書中的精華變?yōu)樽约旱闹R營養(yǎng)。
(二)“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方法
1.圈點勾畫。用相關的符號在書或文章上記錄下自己閱讀時的見解、感受,或喜,或憎,或疑,或思,如用橫線、波浪線、圓圈、方框、米字符號、三角符號分別標示重點詞句、疑難困惑、偏差錯誤等。
2.作批注。在文章旁寫出自己的見解和感受,可以感受用字造詞的精妙,寫出自己的理解、體會、感想,可以談談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見解或由此引發(fā)的聯(lián)想等。
3.寫讀書筆記??勺髡?、寫體會、創(chuàng)作配圖、交流感受等。我們設計的《精品閱讀筆記本》給學生劃分了故事散文類、古詩詞類、說明科普類的讀書摘抄筆記引導,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
(三)邊讀邊思考的方法
邊讀邊思考是閱讀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類方法的基礎和前提。可以通過概括內(nèi)容、復述原文、體會感情、理清文章條理等,達到以讀促思、以讀促寫的境界。
在我校推行語文主題閱讀的進程中,進行廣泛的閱讀成了學生的必修課。鑒于此,我提出了以上一些粗淺的看法。不過我相信,只要教師能夠高度重視并堅持努力探索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方法與途徑,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可以提高的。隨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那么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核心——語文能力必定也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龍寶新,陳曉端.有效教學的概念重構(gòu)和理論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04).
[2]“語文主題學習”實驗課題組.反三歸一質(zhì)從量出——“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理論?實踐與思考[J].人民教育,2012(Z3):9-12.
[3]卡耐基著,馬劍濤,肖文鍵譯.卡耐基口才的藝術與人際關系[M].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
[4]中國教育的覺醒—陶行知文集[M].群言出版社,2013.
[5]蘇霍姆林斯基著,畢涉芝等譯.育人三部曲(蘇霍姆林斯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