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悅蘭
閱讀經(jīng)典名著是學生獲得精神境界提升的主要途徑之一。名著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重要體現(xiàn)。隨著新時期教育體系的不斷改革與深化,各教育部門越來越重視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與精神品質(zhì)。因此,閱讀經(jīng)典名著在教學中的地位要有所提升。在初中階段,引導學生閱讀經(jīng)典名著以獲得人生的啟迪應成為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一、開展名著閱讀的意義
文學名著是人類思想的結晶,閱讀名著能夠讓人提升思想境界,開拓視野,了解古今滄變。閱讀名著的過程是一個穿越時空的過程,讀者與作者或是書中人物在進行一個無聲的對話或是一場思想的交流與碰撞。對于讀者而言,既能領略到經(jīng)典的魅力,又能在無形中收獲心靈的感悟。因此,在初中階段教師應格外重視名著閱讀的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中考的要求,而是以學生長遠的發(fā)展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為出發(fā)點設計好教學的內(nèi)容和模式。
開展好名著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這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有極大的幫助。學生在經(jīng)典的著作中亦可以領略到作者高超的寫作方法,也能學到該如何刻畫人物,如何渲染環(huán)境,如何敘述事情等。這些只有通過自己的感悟才能獲得的知識,對學生的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初中語文教師應清楚地認識到,名著閱讀是語文課堂的拓展,是學生課外學習的主戰(zhàn)場,學生絕不能僅僅局限于書本中的知識,要在學好課本內(nèi)容的基礎上,進行課外的拓展與學習來開拓自我的視野,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力。
二、初中開展名著閱讀的策略
1.制定閱讀計劃,讓閱讀經(jīng)典成為一種習慣
開展語文名著閱讀教學,要循序漸進,制定閱讀計劃,引導學生把閱讀作為習慣。從學生剛踏入初中校園起,就要求學生要將課余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計劃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長期的,只有當學生閱讀的目標明確,計劃詳細,才具有操作的價值和意義。
以《西游記》為例。雖然所有的學生都看過電視劇或是動畫片,但都沒有閱讀過原著?!段饔斡洝饭灿幸话僬拢笾驴梢苑殖扇齻€部分,第一到七回表現(xiàn)孫悟空的神通廣大,第二部分是第八到十二回,主要描述唐僧取經(jīng)的原因,第三部分十三回到一百回是小說的主體部分,寫了師徒四人艱難的取經(jīng)過程。根據(jù)小說的布局,引導學生制定合適的計劃。第一部分要求在一到兩個星期內(nèi)完成,然后進行一個小型的交流活動;第二部分花費一周時間,第三部分由于時間有限可以采取跳讀和精讀相結合的方法。當然,計劃也可以因人而異。目的是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經(jīng)典的習慣,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安排時間,為閱讀教學的進一步開展做好充分的準備。
2.掌握閱讀方法,開展有效閱讀
閱讀的質(zhì)量如何取決于學生閱讀方法掌握了多少。因此,在名著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傳授閱讀方法,讓學生讀思結合,指導學生有效地閱讀。在閱讀經(jīng)典之前,要引導學生對作者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例如,《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著作,在閱讀《朝花夕拾》前,學生應了解魯迅先生的一些經(jīng)歷以方便對文本的理解,還要知道魯迅先生的寫作特點以及寫作所處的年代特征。這些閱讀前的準備對學生能進行有效閱讀有一定的幫助。其次,要指導學生從哪些角度去品析文章、理解文章。比如關注文中的環(huán)境描寫,關注一些鮮明的對比手法,這些方法使學生更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主旨。此外,閱讀的方式還有很多,可以精讀略讀相結合、創(chuàng)造性地閱讀等等。
培養(yǎng)學生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對學生閱讀質(zhì)量的提升有巨大的推動作用。許多學生認為做讀書筆記就是大段地摘錄,其實不然。摘錄只是閱讀的一種方式,但是它的效率較低,或許在短時間內(nèi)某句話或是某段描寫可以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一段時間后會忘記,如果能夠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展示一些自己獨特的思想,記憶會刻苦銘心。
3.開展閱讀分享交流會,激發(fā)閱讀興趣
用多種多樣的形式進行名著分享交流活動,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閱讀分享交流是學生們展示閱讀成果的平臺,交流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針對某一本書,也可以針對某一個人物,甚至還可以針對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描寫。開展的方式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PPT的成果展示,也可以組織演講比賽、閱讀大賽。分享的方式多種多樣給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個活潑濃厚的閱讀氛圍,使學生愛上閱讀。例如,在《朝花夕拾》的閱讀分享會上,幾個小組分別介紹《范愛農(nóng)》《二十四孝圖》《藤野先生》《阿長與山海經(jīng)》,大家還一起精讀了一些段落。
學生在讀書中學會了辯證地看待人物,鍛煉了自己的判斷力。分享交流活動中還可以包含學生好的閱讀方法的推薦,以及好的閱讀筆記的展示,不但學生的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還能增加自己閱讀時的方法,以提高自己閱讀的質(zhì)量。
進行讀后感寫作也是分享交流的活動之一,可以每隔一段時間開展一次讀后感征文活動,以促進學生對經(jīng)典名著的吸收與理解。在筆者看來,開展讀后感寫作活動是名著閱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寫作的過程是對經(jīng)典再次回顧品味的過程,用文字記錄下讀后的感受會使經(jīng)典中所傳達的思想永存,或許當再一次閱讀時,感受又會不同。因此,文字能夠記錄下思想的成長。
帶學生走進經(jīng)典是初中語文教師的職責,學生能否在書中受到啟迪的關鍵取決于一線教師對名著閱讀課堂的設計與把握,初中語文課堂應逐步擺脫以應試教育為中心的教育模式,要真正地讓學生通過名著感受到文學的力量和魅力。在名著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時刻注重用經(jīng)典著作啟迪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讓他們學會如何做人和做事,從而形成高尚的品德。
作者通聯(lián):廣東開平市東河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