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昆 ,吳 意 ,王占山 ,張 眾
(1.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上海 200092;2.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上海200092)
X射線望遠鏡是一種基于二次旋轉對稱曲面的掠入射X射線成像系統(tǒng)(圖1)[1],是研究宇宙黑洞形成、銀河系星云強磁場等重大天文問題的關鍵技術手段,對我國高能空間科學發(fā)展和空間戰(zhàn)略需求具有重要意義。在發(fā)射升空時,X射線望遠鏡的超薄玻璃鏡片需承受數(shù)倍重力加速度的沖擊和高頻振動。
圖1 嵌套式X射線望遠鏡原理圖
目前,現(xiàn)有的玻璃切割技術分為三種:金剛石切割、水射流切割、激光切割。對于玻璃等硬脆材料,金剛石切割的邊緣質量較粗糙[2-3],表面留有細小裂紋等宏觀缺陷(圖2a)。水射流切割玻璃具有切割厚度大、間隙小、效率高等優(yōu)點,但加工時需嚴格控制壓力及切割速度,以達到較好的切割質量;對于超薄曲面玻璃,水射流切割產(chǎn)生的壓力則極易導致玻璃崩壞,邊緣質量也很難達到要求[4-5]。而普通激光熔融切割后的玻璃斷面較粗糙,存在表面燒蝕現(xiàn)象[6]。即使采用先進的飛秒激光技術,選擇較小的功率密度,在切割斷面10 μm以內仍會產(chǎn)生細小裂紋(圖2b);如果進行多次飛秒激光切割直至切斷材料,則切割斷面如圖2c所示。激光熱應力切割加工斷面平整,基本無裂紋;但離激光光斑焦點最近的玻璃表面溫度超過玻璃材料的應變溫度,會引起超薄曲面玻璃的局部變形。而且,由于激光熱源能量密度極高,激光光斑掃描過的表面會殘留少量的燒蝕熔融痕跡(圖2d)[7]。因此,金剛石切割、水射流切割、激光切割等加工技術由于會產(chǎn)生斷面缺陷和裂紋,均不能滿足XTP望遠鏡超薄玻璃鏡片的無損切割加工需求。
圖2 現(xiàn)有玻璃切割技術的斷面或表面微觀放大圖
采用傳統(tǒng)玻璃切割技術加工玻璃鏡片,會帶來切割斷面微裂紋或表面微損傷,進而導致發(fā)射升空時鏡片破碎。采用飛秒激光往復掃描和激光熱應力切割所得的超薄玻璃鏡片,在衛(wèi)星發(fā)射振動測試實驗中無法經(jīng)受住10g加速度的沖擊振動,會出現(xiàn)切割斷面的微裂紋擴展,甚至斷裂等情況。本文提出了玻璃的電阻絲熱應力加工技術,通過電阻絲熱源在玻璃內部產(chǎn)生不均勻的溫度場,使玻璃在內部熱應力作用下斷裂成所需的形狀。該方法不存在材料去除應力,與傳統(tǒng)的機械切割和激光切割方法相比,加工的玻璃斷面平整,且無微裂紋。
利用電阻絲熱應力切割超薄玻璃鏡片的原理見圖3。將電阻絲固定于三軸平動工作臺上,待加工的玻璃鏡片固定于平臺上,同時使熱絲與玻璃保持一定距離,利用運動控制卡調整加工參數(shù),使熱絲與玻璃按預定軌跡保持相對移動,在電阻絲通有電流并充分預熱的情況下,成為輻射源對玻璃板輻射傳熱。此時可認為玻璃板預期斷裂位置附近受輻射強度不同,升溫的速度也不同,導致玻璃板垂直于熱絲的平面內在同一時刻存在溫度梯度。當熱電阻絲逐漸遠離,其輻射傳熱功率小到一定值后,空氣對流作用對玻璃板起主導作用,玻璃板開始降溫。若限制玻璃板的位移,玻璃板由于冷卻收縮產(chǎn)生拉應力。在玻璃內部產(chǎn)生穩(wěn)定變化的熱應力作用下,若在玻璃板預期斷裂位置的附近某處拉應力達到微裂紋擴展條件,裂紋即萌生擴展,從而達到切割玻璃鏡片的目的。實現(xiàn)結果驗證了在較低的加工溫度下,通過該方法可得到傳統(tǒng)切割方法不能獲得的裂紋直線度高、方向性好且斷面光滑、無微裂紋的超薄光學玻璃鏡片。
圖3 電阻絲熱應力切割加工原理圖
玻璃材料的斷裂行為與金屬材料截然不同,對其斷裂行為的分析需運用脆性斷裂力學理論。在1920年首先由格里菲斯(Griffith)總結出的材料斷裂機理,解釋了玻璃材料實際強度比理論強度低的原因,提出了有名的脆性斷裂理論。1960年前后,人們對含裂紋試件的一些斷裂實驗表明:在脆斷情況下,對一定的材料確實存在一個臨界應力強度因子,它只與材料有關,而與試件的幾何形狀、尺寸及外加載荷形式無關。這個臨界應力強度因子被稱為材料的斷裂韌度,它表征材料抵抗裂紋拓展的能力。在格里菲斯理論基礎上,Irwin提出了新的脆性斷裂的判據(jù):
式中:KI為應力強度因子 (即推動裂紋拓展的力);KIC為材料的斷裂韌度。
脆性斷裂力學中,硅玻璃材料的斷裂韌度KIC為再根據(jù)脆性斷裂力學,帶雙開口矩形板的受拉情況見圖4。其中,b為玻璃板半寬;l為初始裂紋長度;L為玻璃板半長;σ為y軸方向應力,并已求出裂紋頂端附近微分單元應力強度因子:
根據(jù)近似情況取值無關,則:
本文所做的切割試驗中的裂紋都是基于該對稱假設模型,熱阻絲運動軌跡在模型中心線上。
圖4 帶雙開口矩形板的受拉情況與裂紋頂端應力集中現(xiàn)象
圖5是電阻絲熱應力切割加工實驗設備,加熱功率設定為60 W。實驗采用一臺三維電動平移臺,x方向平移臺推動熱絲切割玻璃,y方向平移臺調整熱絲初始切割位置,垂直的z方向可調節(jié)熱絲到玻璃表面的距離。該平移臺的移動采用步進電機進行控制,精度可達0.05 mm。步進電機采用固高系列運動控制器控制,控制器一端連接步進電機,另一端連接計算機,計算機由實驗人員進行操作。
圖5 電阻絲熱應力切割加工實驗設備
分別以平面超薄玻璃、圓錐面超薄玻璃為研究對象,進行切割裂紋擴展的加工參數(shù)實驗:
(1)由于電阻絲為電加熱,故控制電阻絲兩端電壓即可控制其溫度。為分析不同電阻絲溫度對切割質量的影響,采用控制變量法,在電阻絲與玻璃板距離和進給速度一定時,通過改變電壓值分別切割玻璃,比較其加工質量。
(2)如果電阻絲與玻璃板距離不同,則玻璃板表面溫度峰值和梯度值也不同。在電阻絲溫度和進給速度一定時,調節(jié)電阻絲表面與玻璃板距離,比較其加工質量。
(3)進給速度主要影響玻璃板的加熱速度和冷卻速度。通過在控制系統(tǒng)中設置電機的運動參數(shù)可改變進給速度。
對上述3種情況進行工藝實驗,觀察裂紋的直線度和裂紋萌生難易程度,進而研究工藝參數(shù)對加工質量的影響。通過重復實驗的統(tǒng)計結果,優(yōu)化加工參數(shù)。
對厚度300 μm的平面玻璃進行直線切割實驗,以獲得直線度較好的切縫。用Leica顯微鏡和VFS原子力顯微鏡對加工區(qū)進行微觀表面形貌分析,由圖6、圖7可看出,玻璃切縫附近表面和切割斷面均無損傷,且切割斷面的表面粗糙度值小于Ra0.5 nm(圖8),達到了無損切割要求。
圖6 望遠鏡超薄玻璃鏡片加工表面微觀形貌
圖7 鏡片切割斷面的原子力顯微照片
圖8 鏡片邊緣處隨機樣點的表面粗糙度
為了驗證使用電阻絲熱應力切割所得的超玻璃鏡片在星箭分離、火工品爆炸等環(huán)境下的強度、剛度性能,避免遭受損害或失效,進行了沖擊實驗,實驗條件見表1。實驗后檢查鏡片結構,均完好無損,驗證了電阻絲熱應力切割方法的有效性。
表1 沖擊實驗條件
本文主要基于熱裂法原理,提出了X射線望遠鏡超薄玻璃鏡片的電阻絲熱應力切割加工技術,研究了玻璃薄壁件熱斷裂機理,設計了熱絲切割加工系統(tǒng),進行了切割工藝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裂紋擴展的好壞與熱絲切割溫度、熱絲進給速度及熱絲與玻璃表面距離有關。該技術實現(xiàn)了X射線望遠鏡超薄玻璃鏡片的切割加工。電阻絲熱應力切割玻璃斷面平整、無微裂紋,所得的切割樣件在10g加速度的沖擊振動中保持完好。
參考文獻:
[1]VANSPEYBROECK L P,CHASE R C.Design parameters of paraboloid-hyperboloid telescopes for X-ray astronomy[J].Applied Optics,1972,11(2):440-445.
[2]JIA Peng,ZHOU Ming.Tool wear and its effect on surface roughness in diamond cutting of glass soda-lime[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2,25(6):1224-1230.
[3]SUMIYA H,IKEDA K,ARIMOTO K,et al.High wear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 of boron -doped nanopolycrystalline diamond on optical glass[J].Diamond and Related Materials,2016,70:7-11.
[4]KARPILISKI A.A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diagnosis of the delamination processforglass/epoxy composites during high-pressure abrasive water-jet cutting[J].Strojniski Vestnik, 2006,52(7-8):532-538.
[5]SALINAS-LUNA J,MACHORRO R,CAMACHO J,et al.Water jet:a promising method for cutting optical glass[J].Applied optics,2006,45(15):3477-3481.
[6]楊立軍,王懋露,王揚,等.應用裂紋控制法的鈉鈣玻璃YAG 激光切割技術 [J].紅外與激光工程,2010,39(3):512-515.
[7]汪旭煌.基于熱裂法的液晶玻璃基板激光切割技術研究[D].杭州:浙江工業(yè)大學,2011.
[8]ZHANG W W.Manufacture of mirror glass substrates for theNuSTAR mission [C]//SPIE Optical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s and Photonics,2009:74370N-74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