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依敏 葉丹萍 吳翠卿 陳雪飛
GBS可定植于泌尿系統(tǒng)、下消化道等部位,易造成流產(chǎn)、產(chǎn)褥感染、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結局,近年來調查顯示,我國孕婦圍生期GBS感染率為12.2%~18.1%[1]。另外,GBS可通過母體羊水或分娩時由產(chǎn)道傳播至新生兒,引發(fā)新生兒肺炎、敗血癥甚至死亡[2]。研究表明[3],對篩查GBS陽性者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療能有效改善母嬰結局。本研究采取抗生素干預GBS感染孕婦,探究其對妊娠結局及新生兒IL-6、CRP和PCT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于本院行常規(guī)產(chǎn)前檢查確診為GBS感染并擬在本院分娩的孕婦121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干預組(73例)和對照組(48例)。對照組平均年齡(27.89±4.35)歲,平均孕周(36.72±1.47)周,平均孕次(1.58±0.33)次。干預組平均年齡(28.06±4.16)歲,平均孕周(36.34±1.90)周,平均孕次(1.46±0.21)次。兩組孕婦年齡、孕周、孕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妊娠35~37周GBS培養(yǎng)陽性;B超檢查為單胎;入組前1個月內(nèi)未使用抗菌藥物;患者知情同意且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心、肝、腎功能異常;合并其他感染源致生殖道感染;合并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妊娠并發(fā)癥;對抗生素過敏。
1.3 方法 對照組不給于抗生素干預。干預組給予抗生素治療:①臨產(chǎn)前對青霉素不過敏孕婦給予首劑含500萬U青霉素G或2 g氨芐青霉素的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靜脈滴注,隨后每4小時給予250萬U青霉素G或氨芐青霉素1 g,直至分娩;②對青霉素過敏孕婦可給予含900 mg克林霉素的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靜脈滴注,每8小時給予900 mg,直至分娩。
1.4 觀察指標 ①孕婦結局:胎膜早破、宮內(nèi)感染、早產(chǎn)等發(fā)生情況。②新生兒結局:窒息、敗血癥、肺炎、黃疸。③新生兒臍血炎癥指標:于娩出10 min取臍血2 ml,3000 r/min離心10 min,取血清。采取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測定IL-6水平,免疫比濁法測定CRP和PCT水平。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孕婦結局比較 干預組胎膜早破、宮內(nèi)感染、早產(chǎn)發(fā)生率分別為5.48%(4/73)、6.85%(5/73)、4.11%(3/73),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6.67%(8/48)、20.83%(10/48)、18.75%(9/48),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新生兒結局比較 干預組新生兒窒息、敗血癥、肺炎、黃疸發(fā)生率分別為0、4.11%(3/73)、2.74%(2/73)、2.74%(2/73),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6.25%(3/48)、16.67%(8/48)、12.50%(6/48)、14.58%(7/48),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2.3 兩組新生兒臍血PCT、IL-6、CRP水平比較 干預組新生兒臍血PCT、IL-6、CRP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新生兒臍血PCT、IL-6、CRP水平比較( ±s)
表1 兩組新生兒臍血PCT、IL-6、CRP水平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shù) PCT(ng/ml) IL-6(ng/L) CRP(mg/L)對照組 48 0.89±0.17 21.05±3.78 5.39±1.32干預組 73 0.46±0.06a 10.47±2.64a 3.13±0.85a t 19.8477 18.1314 11.4646 P<0.05 <0.05 <0.05
GBS感染可引起磷脂酶A2、IL-6、IL-12、前列腺素大量釋放,刺激子宮收縮導致早產(chǎn)或晚期流產(chǎn)。感染后炎性細胞與細胞蛋白水解酶共同侵襲胎膜,造成胎膜過早破裂[4],隨后細菌透過破裂的胎膜感染宮腔。下生殖道定植的GBS可直接上行感染并擴散至胎膜和子宮內(nèi)感染嬰兒,或在新生兒出生通過產(chǎn)道時感染新生兒[5],嚴重危害新生兒健康。
美國GBS預防診治指南建議對GBS檢測陽性、臨床的孕婦給予預防性治療,首選青霉素G或氨芐青霉素,其次為頭孢唑林、克林霉素。本院對35~37周GBS篩查陽性的干預組孕婦給予相應藥物治療,結果顯示,干預組胎膜早破、宮內(nèi)感染及早產(chǎn)發(fā)生率明顯低于不給予抗生素干預的對照組(P<0.05),表明產(chǎn)前抗生素干預能有效改善孕婦不良結局,與張瑩等[6]研究結果一致;同時,干預組新生兒窒息、肺炎、黃疸、敗血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分娩時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降低GBS垂直傳播的幾率,改善新生兒結局。
IL-6、PCT及CRP屬于臨床上常用的炎癥反應監(jiān)測指標。PCT在正常情況下含量極低,但在細菌感染時水平可迅速升高,且與細菌感染嚴重程度相關。IL-6在新生兒抗菌免疫反應發(fā)生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當宮內(nèi)發(fā)生感染時,IL-6水平明顯升高以發(fā)揮抗感染作用。CRP在新生兒感染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異性和敏感性[7-10],其水平與感染嚴重程度呈現(xiàn)同步變化。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臍血PCT、IL-6、CRP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干預組新生兒體內(nèi)細菌感染狀態(tài)優(yōu)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對篩查GBS陽性孕婦進行抗生素干預可有效降低新生兒臍血PCT、IL-6及CRP水平,改善妊娠結局。
參考文獻
[1]陳紅波,孟祥蓮,王謝桐.圍生期B族鏈球菌感染的研究現(xiàn)狀.現(xiàn)代婦產(chǎn)科進展,2015,24(2):149-151.
[2]王茜,馬良坤,宋英娜,等.妊娠晚期B族鏈球菌感染的篩查方法及妊娠結局分析.中華醫(yī)學雜志,2016,96(15):1188-1191.
[3]陸少顏,徐燁,陳泳言,等.分娩時抗生素預防性治療后新生兒B族鏈球菌感染情況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17,32(6):1205-1206.
[4]龔明霞,杜丹,潘東娜.妊娠晚期孕婦B族鏈球菌帶菌危險因素及對妊娠結局的影響.中國婦幼保健,2017,32(13):2902-2904.
[5]王莉欽,吳蘭芬,韋云龍.孕期生殖道B族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檢測的臨床意義.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7):1763-1765.
[6]張瑩,孫暉,王英,等.抗感染干預對孕婦生殖道B族鏈球菌感染胎膜早破的影響.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1):179-181.
[7]劉巧玲,凌玲.C反應蛋白指導胎膜早破患者合理預防性應用抗生素的可行性研究.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16,31(6):844-847.
[8]劉淑萍.IL-12及hs-CRP水平變化與新生兒感染的相關性分析.中國婦幼保健 ,2017,32(13):2941-2943.
[9]吳湘蘭,王萍,羅國勝,等.新生兒感染性休克心肌肌鈣蛋白I及部分酶學水平的變化.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29):77-79.
[10]張綺翎,趙青,霍淑芬.血清PCT、hs-CRP水平及白細胞計數(shù)在新生兒感染中動態(tài)變化及其臨床意義.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5(24):3537-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