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容
摘要:近幾年我國的配電網自動化應用趨勢越來越明顯,而智能配電網自動化系統的應用也促使電力行業(yè)有了更好的發(fā)展。因此,在本文當中我們針對智能配電網自動化作了概述,同時分析了配電網自動化的應用功能,最后針對配電網自動化的應用情況作了分析和研究,希望配電網自動化能夠被更好的應用。希望關于本文的研究能夠為智能配電網的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智能配電網;配電自動化;饋線自動化;應用實踐
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技術的進步,各個領域對于用電量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所以電力企業(yè)應該將電網優(yōu)化作為重要目標,推動設備向先進化方向發(fā)展。但是在此過程中,如果細節(jié)出現問題就可能對電網整個的運行造成影響。而構建智能噢誒電網既可以簡化電網運行的操作環(huán)節(jié),還能夠避免因人工操作出現誤差,所以我們當前應該加強智能配電網自動化的應用和實踐。
一、關于智能配電網自動化的概述
智能配電網的自動化其實就是利用當前的先進技術,實現電網系統的集成和監(jiān)控自動化,進而實現電網數據的順利調度等。同時,利用數據的共享提升電網系統的穩(wěn)定性。智能電網本身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自愈特點。就是智能電網自身的免疫系統,在沒有外人干預的情況下,一旦系統的某些部件出現問題,那么系統就會將問題元件自動隔離,同時不影響電力供應的情況下,能夠迅速恢復到正常的供電狀態(tài),進而能夠縮短維修時間。避免造成嚴重的損失。
第二,在線監(jiān)測。智能電網以高速通信網絡為基礎,能夠有效的縮短維修時間,根據設備運行過程中獲得的數據和信息確認具體的故障位置,進而提升維修的效率。
二、饋線自動化模式及其方案配置
饋線自動化的故障處理模式主要是集中和分布故障處理,在技術與計算層面上方法都比較多,因此集中饋線與就地快線這兩者之間的研究與實踐都存在一定的互補,但是并不存在互斥現象。所以我們在實現電網自動化的同時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于如何快速恢復供電和優(yōu)化電力供應進行優(yōu)先考慮,同時根據配電線路的特點來選擇合適的饋線自動化模式。我們切入自動化的點就是實施自動化的視角,在對各種饋線方式的自動化方案進行充分討論的過程中,得出最終的方案。FA縱向上主要劃分為三個模塊,之后利用模塊之間的物力關系劃分橫向上局級FA同一層次的饋線,將其劃分為不同的子單位,子單位的位置要和橫向的FA實現一一對應。除了饋線的自動化應用,在配電網的自動化建設過程中,電網的故障位置還可以根據電網多級保護機制來實現定位和隔離。
三、怎樣提高智能配電自動化的實踐和應用
3.1提高自動化覆蓋率
智能配電自動化系統的應用有效提升配電網的運行質量和速度,同時也提高了電網運行的可靠性,但是只有對配電網自動化的實用性進行不斷的優(yōu)化,才能真正的發(fā)揮出智能電網自動化的實際含義。但是在實施配電網自動化系統的過程中,電力企業(yè)如果只針對某一個局部范圍進行試驗,那么就會給智能配電網自動化系統造成阻礙。因此,我們必須要不斷提高配電網自動化系統的覆蓋率,還需要充分挖掘出智能配電網的作用和效益。
站在配電網自動化系統的實用性角度上來分析,因為智能配電網自動化系統本身就比較龐大,同時涉及到的設備種類數量也比較多,但是通訊效率卻比較差,因此想要擴大自動化配電網的覆蓋率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比如:站在配電網自動化系統的實用性角度上來考慮,雖然我們無法保證各個監(jiān)測點的數據都得到檢測,也無法保證能夠對終端設備實現合理的配置,更無法實現遠程操作,但是智能電網自動化系統的應用,在電網出現故障時能夠根據檢測到的數據大體判斷故障位置,進而提升供電系統的文形象。當然,如果是想要實現一遙終端,那么必須對故障指示信號進行集中分析和研究,因為該方式很容易出現信號錯誤或者是漏報的現象,因此我們必須要加強對故障指示器信號的檢測與管理力度,進而確保自動化信號系統的準確性和實用性。
3.2對無線公網通信進行合理應用
在建設和實踐應用配電自動化系統的過程中,通信系統的建設也屬于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雖然當前通訊方式是在安全的狀態(tài)下,但是在進行基礎建設時必須要獲得施工的審批許可才可進行,因此導致通信系統的施工工作量比較大,而且需要投入很多的資金,對比這個情況來說,我們選擇無線公網通信就能夠避免這些問題。但是又為了提升保障通訊的安全性,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無線公網通信是無法使用的,例如三遙終端通信就不能采用無線公網通信。此外,一遙和二遙終端如果采用無線公網就能夠實現理想的目的。在應用無線公網通信的過程中,一遙和二遙終端能夠穿過安全接入區(qū)和主站系統之間實現連接,它既可以確保系統運行的安全性,還能夠將自動化技術的覆蓋面擴展到各個地區(qū)。但是在選擇無線公網通信的過程中必須要關注到以下兩點:第一點,確保系統的保密性,進而保證系統的安全性。第二點,避免無線公網與生產控制大區(qū)之間出現網絡連接,進而保證系統的數據處于格力狀態(tài),這樣才能夠確保不出現混亂數據,進而避免系統出現崩潰。
3.3提高主站系統的實用性
在智能配電網自動化系統的建設中,必須要實現管理信息大區(qū)中配電設備的功能和應用。特別是在自動化系統的應用中,通常我們會選擇GIS和PMS系統來構建電網模型,但是構建電網模型的過程中需要確保系統數據源頭的獨立性,進而才能夠保證模型的統一性。雖然做到上述一點,系統模型的建立也會出現不準確的小情況,或者是出現實際的電氣拓撲與圖形連接不上。因此,我們可以根據模型本身自動生成的圖形的變化情況來提升配電網的實用性。但是配電網本身如果頻繁出現異動,給自動分析圖形造成影響,那么我們就可以安排相關的調度工作人員來對圖形進行更新,關注圖形的變動差異,審核已經自動生成的圖形,進而在各項數據審核通過之后將圖模的數據公布出來。這樣不僅可以避免主站系統模型出現錯誤,還能夠提升主站系統本身的穩(wěn)定性和實用性。
3.4提高對配電自動化系統的運維管理
如果實現智能配電網自動化終端的即插即用,能夠有效的改善自動化終端的運行情況,進而可以減少維護工作量,有效的提升智能配電網系統的實用性。我們可以通過IED標準來對設備進行自動注冊與接入,進而實現對配電網終端的有效維護。此外,想要提升自動化系統的運維成都,必須要提升智能電網系統本身的自動化成都,進而構建自動化的主站模型、軟件模塊模型以及系統支撐環(huán)境的模型,利用軟件模塊與自動化采集裝置堅實和控制電網系統,進而實現系統運維的自動化。此外,還可以堅實管理自動化通信設備,之后實現對系統設備的綜合性分析,推動配電網的自動化建設。
四、結論
我們在本文當中針對配電網的自動化應用實踐進行了探討,為提高電網的運行可靠性和運行質量打下基礎。在分析智能電網自動化的過程中,我們從提升電網的自動化覆蓋面、提升系統的運維管理、提升系統主站的實用性等方面做了詳細的探究。我們可以看出智能配電網自動化的實踐和應用有很多,電網的自動化功能也很多,我們在未來智能電網自動化的建設與發(fā)展過程中,必須要不斷的對電網各個功能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實踐,進而才能夠充分提高電網的供電質量,為智能電網自動化的迅速發(fā)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
參考文獻
[1]陳曉沾,賈鵬,常宏,等.智能配電網自動化試點工程技術特點及應用成效分析[J].中國設備工程,2017,03(12):184-185.
[2]汪建濤.芻議電力自動化系統技術在配電網運行管理中的實踐應用[J].工程技術:全文版,2016,15(06):00068.
[3]文艷,宋宗勛,王蒙.基于集中型與分布型結合方式下的智能配電網饋線自動化研究與應用[J].環(huán)球市場信息導報,2014,06(22):124-126.
[4]靳小龍,穆云飛,賈宏杰,等.面向最大供電能力提升的配電網主動重構策略[J].電工技術學報,2014,29(12):137-147.
(作者單位: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中山供電局)